陳曉彤
摘要: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未來人才必備的素質,所以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小學德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小學德育教學多采用說教形式,實效性很差,因此本文對培養(yǎng)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自我管理;說教;小學德育
小學德育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現(xiàn)代教育注重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倡導學生自我管理,因為自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未來人才必備的素質。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理解自身行為并對其行為負責,教育才能獲得最大效益和最大成功,所以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小學德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因此本文對這個課題進行了研討。
一、小學德育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1、對德育認識存在偏差。目前,學校、學生家庭和社會普遍存在功利思想,重智育而輕德育。一方面是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智育表現(xiàn)為顯性特征,可用分數(shù)進行量化,而德育表現(xiàn)為隱性特征,需要長期堅持才能顯現(xiàn)效果。因而德育課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課程。
2、德育方法不合理。當前許多學校和教師采用的德育教學方法十分單一,也就是書本教育、口頭說教和規(guī)章制度約束這三樣,脫離學生生活,忽視道德實踐和啟發(fā)自覺。靠命令和說教方式開展教育,不僅難以產(chǎn)生預期效果,反而讓學生感到厭煩和產(chǎn)生逆反心理,這其實已成為一種“反德育”的行為[1]。
二、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德育教學成效
1、何謂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心理學概念,是指擁有認知和行為能力的個體對自身進行管理的過程。與對他人進行管理不同的是,自我管理者既是管理的主體,又是被管理的對象,換言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統(tǒng)一到同一個體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小學生對自己及其擁有的時間、財務、信息、行為方式等內容進行的自我管理行為。
2、小學生自我管理現(xiàn)狀分析。(1)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尤其低年級學生自控能力有待加強。目前小學生家庭中的孩子數(shù)量較少,大部分家長對孩子比較溺愛,有求必應的結果是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差,表現(xiàn)為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紀律性不強,老師離開后很多學生不再認真看書,而是說話、玩鬧。(2)小學生自我計劃能力較差。小學生自我計劃能力隨著年齡增長會有所提高,低年級學生意志力較差,不善于合理規(guī)劃學習時間,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經(jīng)常性地按計劃學習,大部分學生沒有自己的學習計劃或很少按計劃學習。(3)小學生自我服務能力不強。不到一半的學生能自己整理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嚴重依賴家長,甚至完全由家長來整理用品,這種情況反映了家長對子女自理能力缺乏信任,低年級尤甚,表明小學生自我服務能力較弱。(4)小學生自我評價能力較低。自我評價能力是一個人自我意識的表現(xiàn),善于自我評價可激勵其內在的進取動力。很多小學生過分依賴并相信成人的評價,這樣就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表現(xiàn);另外評價自己多正面,評價他人多負面,也是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一種表現(xiàn)。(5)小學生自我管理策略需加強。超過一半的小學生完成作業(yè)后很少自己檢查或根本不檢查,將檢查作業(yè)的工作留給家長或老師,說明小學生比較缺乏自我檢查、自我反省能力。在對待學習榜樣方面,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沒有榜樣,表明這些學生缺乏與他人競爭意識。(6)家長對小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重視不夠。雖然大部分小學生家長關注子女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但仍有不少學生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而對孩子的事情采取包辦的態(tài)度,相當數(shù)量的父母很少或根本不會教育孩子怎樣做好自己的事情。
3、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1)營造自我管理環(huán)境。良好的自我管理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自我管理,這樣的環(huán)境可通過合理制定規(guī)則來實現(xiàn)。規(guī)則應由學生自己制定,先征求全體學生及家長的意見,再由全體學生投票裁決[2]。例如“高空拋物”會砸傷人,是非常不文明的行為,學生全票通過禁止該行為。除了制定規(guī)則,勤總結才能提高,可利用自我評價讓學生重新認識自己。(2)發(fā)揮榜樣帶頭作用。樹立榜樣在小學生自我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通過搭建榜樣平臺,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應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賦予其榜樣的構建權,激勵其踴躍參與榜樣評選、爭當榜樣。利用日常活動構建榜樣平臺,例如“值日勞動能手”、“晨讀坐如鐘”、“書寫工整小書法家”、“每日進步之星”、“行為習慣小標兵”等。(3)推動班級自我管理。班級管理工作非常繁重,班主任既要抓教學,又要承擔育人責任,事事親為也難以盡善盡美,所以要鼓勵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為此教師需轉變觀念,淡化自己的“管理者”意識,建立學生擔當班級管理模式,例如主要擔當有學習擔當、生活擔當、衛(wèi)生擔當、活動擔當,在主要擔當之下還有次要擔當,如學習擔當之下還有各科作業(yè)擔當、課前準備擔當、班務日志擔當、圖書角擔當?shù)龋@樣形成“人人有責任、個個挑擔子”的良好局面。(4)開展針對性的教育。每個班級都有后進生、中等生和優(yōu)等生,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自我管理培養(yǎng)方法和策略。對后進生可采取低起點、小步點、多表揚的策略,例如有些后進生時間觀念差,就加強其時間管理。中等生人數(shù)一般是大多數(shù),易被教師忽視而安于現(xiàn)狀,所以應多給中等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優(yōu)等生爭強好勝,但也有脆弱的一面,例如對挫折很敏感,故應加強其情緒管理。
三、結語
德育的對象是有血有肉會思想的學生,采用簡單粗暴的說教形式,實效性必然很差。德育教育的本質是將道德內化到學生心中,說教形式當然不可能達到這個目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因此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加強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麗娟,齊剛.臨淄區(qū)小學德育現(xiàn)狀調查報告[J].淄博師專學報,2016(3):26-30.
[2] 王婭瓊.自主:一種德育思維方式的轉換——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自我教育探索[J].中國德育,2015(1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