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遙
【摘 要】近年來,小學生的學習和素質教育有了質的飛躍,在其飛速發展的今天,身體健康卻漸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與學習教育力度形成了鮮明對比。毛澤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了身體,一切都是空談。基于此,本文將針對我國小學生的體育學習動力做出系列研究。
【關鍵詞】體育學習 動力 教育力度 身體健康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15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里我們將體育教育,身體健康比作“經濟基礎”而學習思想教育比作“上層建筑”。沒有了身體健康,那么一切都歸于零。而想要身體健康需要養成重視體育鍛煉的形態意識,就學生而言,體育課就成了第一課堂。如何讓小學生充滿體育學習的動力是今天探討的重點。
一、突出勞逸結合的優勢
(一)課間操的放松性
課間操是每個學校都存在的一種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形式,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勞逸結合,在適當放松時也能加強體育鍛煉。但如今越來越多的學校將課間操變成了一種形式主義,學生想出花樣百出的方法來逃避課間操,這與設置課間操的初心南轅北轍,既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同時也沒有達到放松鍛煉學生身心的目的。所以想要讓學生充滿體育學習的動力首先要改革和突破課間操的形式主義,做到真正的放松性。全國各地已經有部分學校進行了全新的改變,例如:有的學校將課間操的音樂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改為《小蘋果》等紅遍大江南北的“接地氣”的歌曲,致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的學校則采用跳兔子舞,打太極或做放松操、籃球操等形式來使學生得到放松。學校以嶄新的課間操面貌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課間操不再成為讓學生感到痛苦、不愉快的事情。相反,學生樂意積極參與進來,還能在課間操中鍛煉日常生活中學不到的身體協調性,讓自己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少先隊員。
而課間操的放松更重要的是釋放學生的眼睛,隨著時代的進步,小學生的近視情況也愈發嚴重,眼保健操已經無法挽救學生日益衰退的視力。在電子設備無處不在的今天,學生的視力情況完全不能和幾十年前的學生相比。在校期間,能夠稍加補救的措施除了眼保健操以外就是課間操了。課間操時,學生可以遠離書本,放松疲憊的雙眼,去看看藍藍的天,白白的云,綠油油的大樹或是面帶笑容的同學們。無論學生看什么,都能夠緩解眼睛的壓力,讓近視眼遠離年紀輕輕的祖國的花朵們。所以課間操不單單是學生身體的放松,也是精神的放松,是對眼睛的保護。
(二)體育課堂的多樣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結合興趣學習。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抵就是這個道理。此時,就要求小學體育課堂展現出其該有的多樣性,對小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全世界擁有的體育運動有上百種,其中有一些是學生處于小學階段不能完成的,但有一部分是可以放入體育課堂中讓學生學習的。
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我以為可以讓他們練習跳繩、跳遠、羽毛球等難度系數不太大并且相對安全易學的體育運動。跳繩能增強學生的協調性,還能鍛煉身體,學生不僅可以自己一個人跳,還能團隊協作,一起跳長繩,增進同學間的友誼和溝通合作;跳遠則可以拉伸學生的四肢,并且安全易練習,無論學生在家或是在學校都可以隨時運動,無需其他復雜的設備、場地等;至于羽毛球,是球類運動中相對易學和普遍的一種運動。羽毛球可以練習學生的手臂力量,并增進學生之間的良好融洽的關系。針對高年級的學生,我認為可以讓他們開始接觸籃球、排球、乒乓球和足球等體育項目。這一系列的球類運動不僅要求學生要有基本的技術,還要能夠在團隊合作中有著良好的擔當,學會如何團隊協作。如此便將體育鍛煉與素質教育聯系在了一起,學生通過運動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清楚地了解到有些事情不是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個整體,一個團隊去共同完成。學會與別人分享,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等等。所以,體育運動蘊含了許多精神品質,而這往往是我們在生活中很難學到的。所以不要小看任何的學科,他們都有各自的閃光點,只可能是你還沒有發現而已。
(三)趣味運動會的全面參與性
說到開運動會,學生們無疑都會非常開心興奮。但這種開心不是基于可以在賽場上一展風采而開心,而僅僅是因為這兩天不需要學習了,可以和同學一起玩耍了,因為這樣而開心。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真正參與到運動會中的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還有一些是被迫參加的。這樣的運動會的意義在哪里呢?學校開展運動會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能夠得到體育鍛煉和身心放松,而大多數學生卻完全不愿意參與進來,如何感受到體育運動真正的魅力所在。
那么如何讓學生全面參與到趣味運動會中呢?其實很簡單,體育好的學生自然會參與其中,不愿意參與的往往是那些體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只要前期做好思想工作,就能輕松搞定。畢竟,小學階段的孩子最聽老師的話,當老師一次說服了他們去參與進去,學生自然就會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能夠宣泄心情,能夠完全放飛自我,能夠放松學習了一整天的疲憊的身心。只有嘗過葡萄多甜的人,才會去摘下下一顆葡萄。
二、將玩心轉化為體育學習的動力
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玩,玩心大。我以為只要能借助學生的這種玩心,將之轉化為體育學習的動力,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人之初,性本善”,小學生本就還處于人心向善的階段,只要老師和家長悉心教導,必然能讓他們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能完美地將玩心轉化為體育學習的動力。而這種動力一旦轉化成功,就將成為學生強有力的學習利器。這種動力也就不僅僅存在于體育學習中了,它會貫穿學生的一生,成為一種韌性,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一種自覺學習的境界。當然,這往往也是非常難以達到的境界。所以,其實老師和家長只要有意識地去往這方面引導孩子,就足以讓學生有較大的改變了。
所以學生的進步是要一點一點積累而來,切忌“一口吃個胖子”。畢竟“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讓學生一點一滴地改變自己,終有一日,會水到渠成。
三、結束語
以上,本文針對我國小學生體育學習的動力做出了研究。主要分為兩大類,首先,教師應當在學生面前突出勞逸結合的優勢,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帶來的種種好處,可以通過課間操的放松、體育課的多元化以及趣味運動會動員學生參加等各種方式來有效地增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其次,是要努力將學生的玩心轉化為體育學習的動力,不求完完全全將玩心變為動力,只求每天都在一點一滴的進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