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娟
【摘 要】經典力學,作為高中物理的重要章節之一,在考試中也占據著較高的分值。那么,如何讓高中學生學好物理的經典力學是我們教師一直在關注的話題。就此,本文針對高中生如何更好地學習高中物理之經典力學的學習方法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 經典力學 學習方法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76
力學貫穿著整個高中物理的學習,學生學好經典力學的板塊,有利于他們今后在物理方面的深入學習,讓他們后續的物理學習變得更加容易。當然,要學好某種知識講究的是方法,方法對了,自然離成功也就近了,下面就來分享我經過多年教學而提煉出的針對高中生對經典力學的學習方法及相關建議。
一、理解掌握概念,鞏固基礎知識
對于理科學習,如果僅僅靠死記硬背來學習理科知識的辦法是不可取的。尤其對于我們的物理學科,學生需要的是理解和記憶。只有這樣兩項結合,學生才能把基礎知識學的更扎實,才能得鞏固所學的知識,只有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了,才談得上更深入的學習。 就拿學生學習摩擦力來說,學生首先要掌握的是摩擦力的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其次通過定義需要總結出物體之間產生摩擦力必須要具備的條件:第一,物體間有相互接觸、擠壓;第二,接觸面必須要粗糙;第三,物體間有相對運動趨勢或者是相對運動。我們不需要學生硬性的去記住這些定義以及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但是,學生需要通過理解的方式來掌握我們所講解的知識點。再者,學生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感受摩擦力的存在,領悟產生摩擦力所需要的條件。比如,人在走路時,鞋底與地面的摩擦,在我們前進的時候也相對于地面發生了位移,也就是與地面發生了相對運動,而且地面也是粗糙的。這樣的例子既貼近生活,而且也包含了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理解知識,進而掌握知識,是學生在物理知識的學習上應該具備的能力。
二、掌握相關解決經典力學試題的典型方法
(一)整體隔離法在物理上的有效運用
所謂的整體法就是把多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的大物體。當學生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就不需要去考慮物體之間的內力,就只需要考慮外力對于物體的作用效果。在使用整體法時,學生省去對內力的求解。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在做題時計算量減小,而且更容易理解物體的運動情況。當然,學生在使用整體法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這些方面:首先要明確研究的系統的運動狀態、過程;其次畫出系統的受力示意圖;最后根據相關的物理知識,進行列方程并求解。
隔離法就是把需要我們分析的物體從一個體系中隔離出來。這時需要我們學生的想象,把我們隔離出來的物體想象成單個物體,通過對隔離出來的物體進行分析。此時,不用考慮其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對于隔離法的使用,學生應該注意的是:首先要明確隔離的對象,其次對隔離出的物理運動狀態加以分析,再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最后在運用相關的物理知識列出方程求解。
在物理經典力學中,連接體處使用整體隔離方法 ,可以讓學生的計算量簡化,并且對于物體的受力分析更清楚。計算量的簡化在考試中能節約學生的時間,也讓結果的正確率也提高了很多。
(二)改變研究對象法在經典力學上的運用
在我們的物理試題中連接體的試題是非常常見的。這類題會讓學生求出其中一個物體在克服摩擦方面做了多少功。往往要分析清楚該物體的運動情況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并不容易,而且也很容易出錯,而與此物體連接的另一個物體的受力情況、運動情況是很容易分析出來的。這時我們便可以通過改變研究對象來解決此題。就比如說,一個放在粗糙的木板的A物體經過一根細線,再通過一定滑輪連接一豎直靜止的B物體(通過手捧住,保證物體最先處于靜止狀態),當松手后,B物體往下運動的過程中,求物體A的內能如何變化?對于該問題,當我們只對A分析時,過程是比較復雜,如果我們更換研究對象。對于體系來說,B物體的機械能的減少也就等于A物體的內能增加。對于這類題,當我們改變研究對象,把復雜的運動過程簡單化,讓我們的物理解題速度加快,正確率也會提高。
(三)模型法在高中物理之經典力學上的運用
所謂的模型法就是通過模型去揭示原型的本質特征。在物理上通過模型法,去解決試題的運用是相當廣泛的。我們有理想化模型質點、點電荷,有想象模型電場線、磁感線……,總之模型法在我們物理上運用是比較多的。在遇到的試題中,同樣有可以采取模型法去解答試題,比如我們常考的板塊模型。學生可以通過老師講解板塊模型的基礎知識去應對考試中改編版的板塊模型試題。
三、端正態度,學習物理
(一)端正態度學習物理的好處
有了前面介紹的對高中物理經典力學的學習方法后,學生還應當作的就是端正學習態度。態度是決定做好一件事情的因素之一,有了好的學習物理的方法后,學生還要端正態度去對待物理的學習,這樣才會讓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
(二)課前預習,課中聽課,課后溫習
我們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前進行預習,是讓學生帶著目的聽課,學生不可能一節課都做到全神貫注,所以讓學生有目的地聽,可以提高聽課效率,課堂中我們要求學生是在他們困惑之處認真聽,當然,課后的溫習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印象,再者,在溫習時去發現上課沒明白的地方,通過問老師或者同學,可以把知識點弄明白。
(三)學會歸納總結
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再比較知識點之間的差異,是學生學習每一科都很實用的方法。對于我們物理的學習,學生在學完一個章節時,把所學的知識分類,通過對比找出各知識點間的差異。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歸納能力,而且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因為在物理的力學學習中,有些概念學生并不容易區分,如果他們自己通過去歸納,而找出其中的不同,這樣能幫助他們在易混淆的概念上區分清楚。
總之,對于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經典力學的板塊是有一定難度的,然而經典力學卻伴隨著整個高中物理學習。只有學生采取正確的學習經典力學的方法時,才能更好地學習力學部分。以上是我根據多年的教學而感悟出的學習高中物理經典力學的方法。我還將繼續探尋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學懂經典力學知識的方法,也希望其他物理老師能提出相關的建議,讓我們的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