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思源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4-000-01
摘 要 本文采用錄像觀察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以2011、2013年澳網女單決賽、2011年法網女單決賽為例,對李娜在比賽中正反手接發球技戰術的運用進行分析,幫助高校網球選手從中總結出一些秘訣,以期來幫助我國高校網球選手的訓練與比賽。研究結果發現,李娜在一、二區接發時善于利用正手接發,正手回擊速度快、成功率高、力量大,并以回擊中路為主,以落點深來攻擊對手,適時會回擊直線攻擊對手反手以此來扭轉不利局面。這和其他女子選手的接發球回擊線路基本相同,說明了回擊對手反手更易于從被動轉為主動。
關鍵詞 網球 李娜 接發球 技戰術
一、前言
網球比賽中接發球是接發球選手的第一拍球,相對于發球選手而言,接發球選手處于被動地位,接發球本身也是化被動為主動的一個過程。接發球力求先發制人,力爭主動是每個進攻型選手所追求的方向。接發球的難度是要判斷分析對手的發球意圖及其旋轉、落點、速度等來決定自己的回擊方法,是既受控于自己的發球而又要反控制對手的搶攻來爭取自己的主動或相持。擁有高質量的接發球技術,雙方運動員才能在同一條件下展開爭奪。當然,更好的接發球還可以將對手拖到被動局面中甚至接發球直接得分。反之,比賽中如果接發球不好,除直接失分外,同時還會使自己的技戰術無法發揮,造成心理上的波動和緊張,甚至是失掉關鍵分、關鍵局。而且在接發時一定要講求“快速、進攻、全面、變化、穩定?!?/p>
二、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搜集了以李娜2011、2013年澳網女單決賽,2011年法網女單決賽3場比賽的接發球技戰術分析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優秀碩、博士論文全文庫、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以關鍵詞“網球、接發球、技術、戰術”為關鍵詞進行查詢來為本文提供依據。
2.錄像觀察法
通過收集2011、2013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女子單打決賽以及201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女子單打決賽現場轉播的錄像,對李娜接發球各種技術的運用效果、路線、落點及戰術等方面進行觀察、分析和比較。
3.數據統計法
通過反復觀察比賽的錄像,將采集的數據導入Excel進行數據整理。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李娜2011年澳網女單決賽李娜對克里斯特爾斯的接發球線路
從表1李娜在一區的接發球中得出,她接第一、二接發球時正反手接直線的使用率是10%,中路使用率是54%,斜線的使用率是10%。由此可以看出,李娜在一區接發時以回擊中路為主,直線和斜線則使用平均。從李娜在一區接發的數據來看,正手在接一發球時將大部分的球回擊到中路,而反手則是將球全部接到中路。由此可以看出李娜在一區接一發時正手、反手她都是以先保證安全來回球。而正手的能力則比反手的能力略強。在李娜與克里斯特爾斯對陣中發現,她在二區的接發球中,也是以先保證安全性為前提的。而與一區的接發球的不同點在于:李娜會以斜線為突破口,將大量的球回擊到斜線,而斜線則是對方的反手。由此可以看出,李娜在二區的接發球是以攻擊克里斯特爾斯的反手為主。
(二)2011年法網女單決賽李娜對陣斯齊亞沃尼的接發球線路
李娜在二區接發的中路使用率為53%,斜線27%,直線為2%。由此可以看出在二區李娜還是以回擊中路來保證安全性,然后再在有機會時回擊斜線。以力求讓對手處于被動形勢。
四、結論
第一,從總的來說,李娜在接發時以正手接發為主,反手接發能力也比較強?;負袈肪€主要以中路為主,克制對手回擊能力,再接對手二發時則主要攻擊對手的反手。
第二,但在一些破發點的時候戰術使用較為單一。
參考文獻:
[1] 李濤.世界優秀女子網球運動員單打接發球技戰術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2.
[2] 曾繁繁,李慶有.優秀職業網球運動員比賽得分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06(1):67-69.
[3] 王爽.論網球接發球[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