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濤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4-000-01
摘要本文從異化視角來看我國校園足球熱的問題,很明顯高校所舉辦的全國性青少年足球運動、職業體校、足球學校等運動并不符合校園足球的真正理念。校園足球異質化實質是目標異質化,其類型主要分為責權分配異化、輿論異化、參與主體異化等。當然,其中責權分配不均衡、非理性社會期盼和學校具體工作的落實問題是校園足球異質化的主要原因。本文針對校園足球發生異質化現象角度入手,從管理、社會關注度、學校等層面對該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詞足球熱校園足球足球異化
一、校園足球異化的具體表現
(一)責權分配的異化
責權分配異化是教育、體育部門的責任與權力的不均衡。校園足球由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兩者協同開設,兩個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存在較大的問題。校園足球運動主要是在校園內部進行,教育部門理所應當的占據管理的主要權力,而體育部門成為附屬性的功能部門。這種情況也符合我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互動實施方案》。但是現行的校園體育運動項目的開展,管理權力在體育部門的手中,例如校園足球領導小組的設置被歸納為體育部門的組織當中。校園足球本身為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門聯合建立,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教育部門并不能夠直接參與到校園足球活動的管理與運行當中。只有在大型的體育運動項目中,教育部門有關人員才能夠參與其中。校園體育培養的責任由教育部門承擔,實際的管理權卻在體育管理部門的手中,權責分離明顯會阻礙校園足球運動的開展,很多的政策難以得到快速的實施。
(二)輿論的異化
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發表個人言論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互聯網的力量及其重要,作為輿論的傳播渠道顯示出巨大的威力。其對校園足球既有宣傳、推廣的積極作用,也能夠將消極問題擴大。異化的社會輿論對校園足球宣傳,使其成為我國足球崛起的新希望,將學校作為足球人才培養的基地。這種現象為學生套上沉重的枷鎖。專家們也希望能夠在我國校園足球培養的過程中能夠創造出如“C羅”“梅西”“貝克漢姆”般的人才。但是忽視青少年成長過程章身體素質的變化,青少年身心健康等問題與校園足球的初衷本末倒置。
(三)參與主體的異化
在眾多的校園足球試點學校當中,校園足球在的大眾的印象中無非是“球隊”而已。有的學校存在明顯的功利主義錦標主義思想,過度關注學生球技的提升,忽視校園足球活動運動開展。校園足球運動開展較少也是校園足球目標異化的微觀表現。具體解釋為:強調足球精英的培養,忽視大眾對足球參與了解等內容的培養,并未重視青少年身體健康的發展。這種做法實質與校園足球運動開展精神是背道而馳的。校園足球是提升我國學生身體素質的一種方法并不是最終目標。開展校園足球的前提是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不能夠過度的夸大校園足球的功能。
二、校園足球異化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不合理的校園足球管理全責分配
校園足球領導小組權利掌握在體育部門的手中,但是責任缺失教育部門。這種現象帶有明顯的競技主義和錦標主義色彩。體育部門管理中重提高比賽成績忽視足球的普及學生的參與問題。體育部門對校園足球的評價更傾向于足球人才的培養基礎性足球運動建設項目,重視校園足球4級聯賽體系忽視校園普通型足球運動的開展。更有甚者,體育部門將非校園足球運動范疇的足球學校等教育優勢項目納入校園足球運動當中。教育部門在校園足球項目運行的過程中僅僅發揮一些無關緊要的作用,兩者之間缺少有效的監督機制。校園足球運動的主體(以增強青少年健康體質為目標的培育系統)被客體(以培養專業性的足球運動人才)控制,成為當前的主體制約真正主體的發展。
(二)非理性的社會期望
我國足球一直備受國人的關注,21世紀日本足球的快速發展和中國足球的落后成為大眾心理中的失落之處。我國足球一直處于寒冰的狀態,還出現很多假球、腐敗、賭球等現象。中國人對足球的期待致使大眾將校園足球看成我國足球未來的希望,強烈的大眾訴求是校園足球異化的原因之一。異化后的校園足球更加傾向于培養足球競技人才,重視足球的發展。非理性的評價與期待家中校園足球的異化程度,進而影響校園足球的建設,再次影響社會對校園足球的期待。
(三)“舉國體制”思想導致目標異化
造成校園足球目標異化的直接原因是試點學校具體工作落實不到位引發的。很多校園足球試點存在場地不足、資金匱乏等問題。有的學校并沒有專業的足球教練對學生進行培訓,專業教練的缺失是我國校園足球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此外,有的學校為了能夠在比賽中獲得較好名次往往會花費大力氣構建一直足球代表隊,除此之外并不會在校園中組織足球活動。很多學生并不能夠真正的參與到足球運動當中,學校工作客體阻礙主體的進展,造成參與主體異化,最終導致校園足球目標異化。在管理體制中錦標主義對足球運動進行造成很大的影響。這種現象深受我國“舉國體制”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廷安.我國校園足球未來發展中應當確立的科學發展觀[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1).
[2]賀新奇,劉玉東.我國“校園足球”若干問題再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1).
[3]張廷安.開展校園足球活動需要理念引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8).
[4]李新威,李薇.我國校園足球的異化現象[J].體育學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