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秀云+李寧+林爽
摘 要:在黨的十八大以后,黨中央提出要凈化和重構政治生態,在反腐敗方面連出重拳,懲治了大批腐敗分子,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是,這還無法從根本上防止腐敗的產生。權力清單能夠劃分權力邊界,規范權力運用,是加強權力監督、預防權力腐敗的治本之策,對構建清正廉明的新政治生態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政治生態;權力清單;反腐敗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9-0158-02
一、反腐倡廉是新政治生態的一個重要主題
我黨自建黨以來一直追求廉潔的政治生態。不鉆營私利,而謀求公利的政治,我們稱作廉潔政治。與廉潔政治相對而言的,那就是腐敗政治了。古今中外社會歷史中,腐敗現象長期存在,想要完全消滅干凈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黨始終對反腐敗問題非常重視,1982—2012年期間,共處分的黨員430萬人次,其中省部級干部達475人。雖然懲治力度非常大,但仍未有效禁絕腐敗問題,甚至反而在一些領域愈演愈烈。因此,如何防止腐敗現象繼續蔓延,是當前時期我黨面臨的一項重大考驗。一方面,需要靠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和廉潔自律;另一方面,則需要有廉潔的政治生態環境作為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多個場合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凈化和重構政治生態,創造良好的從政環境。十八大以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等20多個黨內法規的出臺,這是高壓反腐重要的制度保證。但是,社會上長期存在的腐敗現狀,不是一時半刻就能絕跡的。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月13日指出,“腐敗活動減少了但并沒有絕跡。”凈化政治風氣和重構政治生態,對繼續深化改革,推行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具有重大意義。中共中央公布的“八項規定”,標志著中國政治生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在這個新政治生態階段,一個重要主題就是高壓反腐。高壓反腐是指我黨運用組織運行和制度建設,對權力運行過程中存在的腐敗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資源來進行打擊和懲治的過程。高壓反腐對新政治生態構建的作用在于:一是梳理權力邊界,厘清權力運行中哪些“可為”、哪些“不可為”,加強制度體系對黨內監督、落實責任的約束力,推動在法治框架內反腐敗的進程。二是加強黨風廉政的組織體系建設,注重權力監督主體的專業化建設,推進紀檢監察的領導體制改革。三是打破腐敗政治生態中存在的團伙關系、人身依附關系,摧毀基于利益交互的傳統腐敗網絡。
二、行政權力清單是構建新政治生態的重要舉措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各級行政機關為了依法行使職權,需要全面厘清行政機關自身的法定權力和行政職權,對其所擁有的各項行政權力的基本類型、法律依據、法定責任、運行流程認定,形成的書面固定條款,就是行政權力清單。權力清單的實質是對權力的規制,有助于減少權力濫用造成的腐敗現象,杜絕腐敗產生的源頭。對反腐敗從“治標”過渡到“治本”,是我國法制反腐的深化和拓展,是構建清正廉明新政治生態的重要舉措。
2000年前后,國內開始全面規范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2004年頒布實施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國家政府行政的基本模式。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后,本綱要提出用十年時間基本實現法治政府的目標。2008年5月,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推出《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政府信息公開是大勢所趨。世界上大約有68個國家制定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促進了政府運作透明化的進一步發展。把政府信息公開,保障了社會公眾的知情權。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權力運用透明化,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腐敗行為的發生。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權力清單制度。權力不透明、邊界不清晰、運用不公開,是滋生腐敗的土壤。權力清單制度明確界定權力,公開運用權力,可以有效地防止腐敗的發生。2014年2月,《關于公開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等相關工作的通知》公布,要求各部門通過部門網站等媒體公開本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3月,國務院審改辦就公開了各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中央于2014年10月推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需要進一步推動權力清單制度的實施。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兩會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簡政放權為特征的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提出了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5年3月24日,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的指導意見》對權力清單制度的全面推廣做了整體安排。
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動權力清單制度的同時,各地各級政府也在逐步摸索,從信息公開、權力公開透明運行,發展到權力清單制度。邯鄲市是首先公布權力清單的市級單位。2005年8月,公布了市長的93項法定權力,以及57個行政部門的2 084項權力。2008年權力清單制度覆蓋到鎮一級單位,如紹興市錢清鎮確定鎮政府的權力清單體系,推動了權力清單制度的全覆蓋。
行政權力清單制度,一是明確了權力的邊界和范圍,用“權力清單”來界定公職人員的權力范圍,有利于解決由于權力界定模糊而造成的權力濫用,從而導致腐敗的情況;二是向社會公開公布權力清單,有利于社會公眾行使知情權,并監督權力的合法使用;三是行政權力清單可以規制政府權力,對于我國透明權力體系的構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進一步完善權力清單制度,促進清正廉明政治生態的實現
(一)完善“權力清單”的頂層設計
要通過權力清單制度設計,使權力清單合法、合理、有效、配套。一是需要人大對政府職能做清晰的界定,劃分權利項目,審定政府制定的權力清單,避免政府在制訂權力清單過程中“自導自演”,解決目前權力清單中存在的責任不明確、不科學、權威性差等問題。二是權力清單制定須遵守“依法行政”的原則,始終以法律法規作為清單制定的準則和標準,為權力的運用找到法律依據,以此解決清單合法化問題。三是權力清單制定合理化,“權力清單”的制定,要合法、合理、有效,要有利于界定政府權力邊界、規范權力運行。四是解決“權力清單”制度化問題。我國制度設計的原則是“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制衡并相互協調。權力清單制定過程中,也要對權力進行科學配置,建立權力監督制約機制,推進權力公開透明運行。
(二)完善配套的四種清單制度
要推出與權力清單配套的政府責任清單、市場的負面清單、公眾的權利清單。要推出“責任清單”,建立追責機制,與“權力清單”相匹配,避免政府部門官員濫用權力。還要建立“負面清單”,建立完善的市場監管體系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應當明確公民享有的知情權、監督權,公布公眾“權利清單”,政府部門出現越權行為或企業的不法行為時,民眾可以按照“權利清單”舉報或維權,使民眾監督成效顯著。
(三)“權力清單”制度的關鍵在落實
做好權力清單落實,要進行權力清權、加強清單執行力度、優化清單流程三方面工作。權力清權一方面要按照政府減政放權的要求,削減公權,縮減政府機關部門數量,裁減政府人員尤其是各級官員權力數量,使市場能夠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減少政府管制,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減少審批事項,最大限度降低政府對微觀經濟的干預,以此減少政府官員運用權力尋租的空間,消除腐敗產生的機會和條件。
強化“權力清單”執行,重點在于用權過程公開,做到權力運行過程的公開透明。在設計群眾利益事項時,要充分采用聽證會、座談會、辯論會等形式,聽取廣大群眾意見,從群眾利益角度出發,做出相關決策。
“清單優化”工作,主要是做好權力清單執行情況的反饋,“根據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不斷進行再論證、再梳理、再精簡”,①對權力清單執行不力、執行效果不佳的及時督促改進。
結語
眾所周知,我國社會上的腐敗現象,大多是公職人員公權私用,濫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為自己或他人、為利益集團謀取私利,權力腐敗成為腐敗行為的主體。因此,權力清單制度可以劃清權力界限,規范權力運用,一定會對避免權力腐敗,構建清正廉明的新政治生態,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郭瑞.權力清單視角的深入反腐敗研究[J].江漢學術,2016,(2).
[2] 樊慶軍.山東省部署推行行政權力清單制度工作采訪實錄[J].機構與行政,2014,(8).
[3] 胡稅根,徐靖芮.我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的建設與完善[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5,(1).
[4] 莊慶鴻.三中全會后地方廉政新舉措:用制度避免“一陣風”[J].決策探索(上半月),2013,(12).
[5] 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J].中國民政,2015,(10).
[6] 鄭翔.省級科技行政管理部門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
[7] 楊景濤.十八大以來中國腐敗治理與廉政建設實踐特點透析.[J].社科縱橫,2014,(8).
[8] 楊清華,陳建平.論新中國反腐倡廉的困境、演進與展拓[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
[9] 張力,任曉春.論我國權力清單制度的運行邏輯與現實考量[J].東南學術,2016,(5).
[10] 申海平.權力清單的定位不能僭越法律[J].學術界,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