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安
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是中學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它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效促進學校各方面工作的開展。舊的教學模式一味地注重知識講解,讓學生機械地背誦一些理論知識,忽略了其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新課程實施以來,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改革也有了新氣象:學生以主動參與、積極探究、樂于合作為主要學習方式,在觀察、思考、活動中學會學習,明白做人的道理,在科學的評價中認識自我、認識世界。如何優化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呢?我一直在思考,并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調動學習主體,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只有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知、情、意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為此,在教學中,特別重視讓學生“動”起來,以調動和發揮學習的積極性。
1、動腦“多思”。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于“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講到“我國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時,提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是否允許信教”的問題;當講到“我國經濟建設遇到資金困難的問題”時,引出“能否靠多發行人民幣來解決”的疑問,學生在分析中有分歧,但教師進行引導,便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2、開口“多說”。即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于陳述己見,展開討論,以開拓思路、活躍氣氛。實際上,學生準備發言的過程,也就是思考、運用教材知識的過程。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如講到“公民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時,可進行“權利和義務是否可以放棄”的課堂討論等。這樣,既啟發了學生思維,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3、動手“多做”。通過鼓勵學生勤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編制試題、動手解答,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知識、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學生們能自覺做到課前自己預習,課堂互相督促筆記,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適當練習。經常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學生自己編寫試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究,鍛煉思維能力
探究式教學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分三步,首先是發現問題,提出猜想;然后經過調查或搜集資料進行分析、思考;最后形成正確的態度和觀點。其目的在于教給學生科學的探究程序,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么,在問題探究過程中,應如何設置問題呢?我認為設置問題應多樣化、多層次、多角度。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以下問題設置方法:如以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為泄私憤圖報復殘忍地殺害了4名同學后倉惶出逃,公安部發出A級通緝令等背景設置了并聯式連鎖問題:A馬加爵迅速落網表明了什么?B、請你談談對舉報人行為的認識?C、從馬加爵一案中你能得到哪些警示?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回答,一是要求學生要充分發掘、分析領會材料各方面的“信息”;二是要求具有發散性思維的能力,結合課本、聯系實際,從不同方面探究,才能較完整地闡述問題。這種方法能充分挖掘材料資源,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
三、巧妙運用語言,課堂生動活潑
首先,在語言表達上要生動幽默。教師在講授概念、闡述理論觀點時,語言表達切忌平鋪直敘,“風平浪靜”,而應有抑揚頓挫,要生動形象。教師可選擇幽默故事和繪畫等內容,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接受政治觀點。如講到“宗教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時,選用恩格斯的名言:“假如牛能繪畫的話,那么,它畫出來的上帝一定是一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在理論分析時可借助例證名言。教師講授理論觀點時,可從有趣的例證講起,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加深對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擴展。漢語中的許多成語、諺語、格言、詩詞名句,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活生生的事例等。都包含著或直接表現著精深的哲理。像“守株待兔”有力地揭示了形而上學的弊端?!拔鹨陨菩《粸椋馂閻盒《鵀橹保肆孔兣c質變的辨證關系?!拔镆韵橘F”,反映了價格與價值、供求的關系等,通過這些例證名言的分析,能將學生帶入到一種理論情境之中。
四、聯系生活實際,突出學科的實踐性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本身實踐性很強,時代氣息濃。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學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只有理論結合實際,讓理論回到它賴以升存的事實中去,學生才能通過對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理論所概括的內容。因此,恰當的聯系實際,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是提高政治課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徑有:在課堂教學中,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觀察社會,分析時事;在課堂教學外,帶領學生邁出校門、走上社會。如鼓勵學生堅持收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瀏覽報刊雜志,從關心國內外大事以及發生在身邊的大小事情入手,將自己聽到的、看到的、觀察分析到的社會現象和教材上學到的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討論,真正“學以致用”;平時組織學生參加時事興趣小組,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分析時事,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就地取材,組織學生到附近的企業、機關參觀,進行社會調查,請企業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講課等。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了解社會,可以感覺到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既深化了課堂知識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還培養了學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學科的知識、教育功能得到有機地結合。當然,聯系實際要恰當,不能生拉硬扯,機械對號,而且練習實際時,要做好理論方面的分析、論述和歸納。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政治課教法必須繼續得到優化。只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就一定能從根本上改變政治課教學與新課程改革不協調的方面,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
參考文獻
[1] 談中學政治課中的情感教學[J]. 劉天東. 考試周刊. 2012(68)
[2]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政治課教學反思[J]. 劉龐林. 學周刊. 2011(31)
[3] 中學政治課教學策略淺探[J]. 韓洪佐. 考試周刊. 2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