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軍霞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語言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關鍵詞:誦讀的藝術;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
結合我們研究的的課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中的誦讀指導策略研究》,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悟情悟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還課堂于朗朗的讀書聲。下面我就小學中年級的朗讀指導總結如下:
一、創設朗讀氛圍,激發朗讀興趣
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朗讀的基本要求。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對文本理解能力有限,這就需要老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愿意讀、喜歡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語言鋪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朗讀情緒。 如在教學《草原》一課的朗讀時,我一邊課件展示內蒙古草原的美麗風光和風土民情,一邊范讀,當學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內蒙古草原的優美意境中時,再對學生說:“現在我們已經同老舍先生來到了內蒙古大草原,欣賞草原美景,和蒙古人民一起喝奶茶,唱民歌,跳民族舞蹈,觀看他們騎馬、射箭、摔跤等,現在有誰給大家朗讀一段?”這時課堂上立刻洋溢著活躍的氣氛,同學們懷著愉悅、輕松的心情開始朗讀,讀得有聲有色,入情入境。
二、重視教師示范朗讀,誘發學生的朗讀情感
示范朗讀是朗讀指導的一個法寶。范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朗讀,更能使學生真切感受語言的音樂美、節奏美、情感美,也是對學生進行聽的訓練的重要方法。好的范讀不僅以真摯的情感、優美的語言、動人的形象感染了學生,還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朗讀方法的指導。如在教學《大學》的一段時,學生初次接觸這較長的古文,不知道朗讀古文的方法,語氣、語調、停頓等都不懂,所以課前我找了一段經典古文的朗讀視頻讓學生觀摩,通過直觀形象的方法,學生對古文朗讀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選取了“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這一段,將我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學著古人的樣子抑揚頓挫的在全體同學面前朗讀,最后一個音符落下,全班同學為我鼓起了掌,那一節課,學生讀得十分投入。此外對于經典的朗讀,我還采用了許多新穎的方法,如:擊節而讀(即用手拍著桌子打節奏來誦讀)、同桌互相拍手讀、拍成歌曲演唱、男女生對讀等方法,激發了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
三、教給學生朗讀方法,提高朗讀水平
本學期校本課程課上,我在指導學生讀古詩的時候,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給他們一些朗誦技巧,比如朗讀的節奏、語音的長短、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以及朗讀的語感情變化和朗讀重音的把握等,不斷提高學生的吟讀的能力,強化記憶背誦。一段時間后,學生讀古詩的興趣日益高漲,我又及時把課程進行到第二階段,開展《我做小老師》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查找喜歡的古詩,理解意思,并以生動有趣的形式教給其他學生。這樣的活動形式深深吸引著每一個孩子,孩子們踴躍展現著自己的古詩才華。此外我還采用了許多新穎的方法,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如:擊節而讀(即用手拍著桌子打節奏來誦讀)、同桌互相拍手讀、拍成歌曲演唱、男女生對讀等,這些方法極大調動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發揮評價激勵作用,樹立學生的朗讀信心
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評價。”有情有趣的朗讀評價是教師教學機智、口語技巧、教學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師文化底蘊、人格魅力、愛生情懷的真實體現。真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課題研究中,我注重對學生的評價激勵,與班級爭星評比臺掛鉤,對于朗讀好的同學予以星或旗的獎勵,通過升旗儀式下的“雛鷹風采”、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等多種手段,展示學生的朗讀水平,評價學生的朗讀成果。在學期末的時候,又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和教師評相結合的方法,對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情況準確合理、富有鼓勵性的評價,這些評價就像絲絲春雨,滋潤著孩子們那稚嫩的心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處于興奮、主動、積極的狀態,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有人說,聽讀一段充滿感情的語言文字,猶如欣賞一首悠揚悅耳的樂曲,那的確是一件很快樂、很欣慰的事情!唯有重視朗讀,加強朗讀指導,方能讓孩子們喜歡上朗讀,學會朗讀,從而培養他們的語感,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我將在朗讀教學這片園地上不懈地探索、實踐、追求。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小學語文學業質量分析報告[J]. 李亮,周彥.江蘇教育研究. 2012(06).
[2] 小學高年級識字教學之我見[J]. 柏紅梅.教育藝術. 2011(10).
[3] 讓作業設計舊貌換新顏[J]. 陳秀花.小學時代(教師).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