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文
摘要:在現代教育中,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充分激發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興趣,才有可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更好地投入到物理知識的學習中。在本文中,筆者從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學中的現狀入手,就如何培養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展開深入探討,為中學物理教學實踐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中學物理;主觀能動性
作為一名中學物理教師,筆者在教學工作中發現非智力因素對于教學成效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非智力因素所指的是人的認識積極性的心理因素,其涵蓋興趣、動機、意志、情感、態度等多個方面。通常,非智力因素并不直接應用到認知活動中,但是卻對認知結果起到間接作用。在個體取得成功的過程中,非智力因素發揮巨大作用,越來越多的物理教師也意識到這一點,紛紛在教學中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一、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實際狀況
雖然非智力因素對于個體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是很多中學物理教師還沒有意識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并未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當前,我國中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實際狀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都處于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往往將學科作為本位,對學生自身的發展有所忽視,具體體現在:一是忽視情感,重視認知。[1]在學科本位教學的影響下,原本生動的教學活動被固定到框架內,過于狹窄。教師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而并不關心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內心感受,整個教學活動不帶有情感色彩。二是過分側重知識,而忽視育人。在學科本位思想下,教書和育人分離開,教書成為最重要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道德與人格則被忽視。
二、中學物理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路徑
當前,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隨著新課改的穩步推進,非智力因素培養也逐步成為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在新課改的理念下,中學物理教學任務更為明確,學生不但要掌握各種知識與技能,還要重視學生的價值觀念與情感等方面。這也是新課改全面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體現。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1、教師應積極轉變思想認識。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改變以往的學科本位思想,在傳授物理知識的同時,需要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師應積極學習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理論與知識,并結合教學實踐工作,科學地設定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在傳授知識時,應關注學生的內在情感變化,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2、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生正處于特殊的成長時期,對物理學習有影響的因素非常多,包括自身的成就動機、興趣態度與價值觀念等,也包括教學氛圍、父母的態度等。在這之中,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物理的源動力,教師應格外重視學生的興趣培養,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熱愛物理這門學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物理學習中。在設計教學課程時,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入手,使得學生能夠從熟悉的事物中探究到物理規律。學生所學到的物理知識應和社會實踐有效地聯系起來,使得學生能夠明確物理這門學科對于人們的重要性。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興趣能夠得到大幅度提高,其自身的探索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培養。在課堂上還可以設置各種實驗,使得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物理學習中。[2]
3、誘發學習動機。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的動機非常多,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指的是學生愿意去學習物理知識,認為這是一項有意義的事情,并且追求成功。在學習活動中,動機是真正的本源。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誘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動機,使得學生擁有學習的內在愿望,并最終轉變為行動。
4、重視學生的意志培養。在非智力因素中,堅強的意志為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堅強的意志是能夠在教育中培養的,具體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做起:一是從學習的目的入手,使得學生能夠了解物理這門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更為持久地投入到物理知識的學習中;二是從日常學習中,一點一滴地培養學生的意志。比方說:日常的作業、任務等,學生都要按時完成,教師應嚴格對此進行檢查,使得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三是借助榜樣的作用來培養學生的意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誕生過很多偉大的科學家,他們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比方說,愛迪生經過成千上萬次失敗,才尋找到合適的燈絲材料。這些人都是當代中學生的學習榜樣。[3]
5、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新課改要求,在中學階段學生學習和掌握初級物理知識與技能,其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樹立起科學的態度。針對這一要求,物理教師應從教學內容出發,巧妙地設計探究活動,使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學習到物理知識與技能,還能夠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具備一定的科學精神。
6、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身作則,不斷學習,提高自我的知識儲備。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擁有多種優秀的品質,如真誠、有責任心、熱情等,使得自身的人格魅力能夠感染到學生,師生間能夠構建起和諧的關系。教師應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內心情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發揮引導作用,有效地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7、積極開展各種課外活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多種主題的課外活動,使得學生的智力與能力得到有效發展。學生在課外活動中能夠親自動手操作,創造力能夠得到提高,其自信心得以增強,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8、創造有利的教學條件。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學校及有關部門應積極創造有利的教學條件,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作為一門實驗性非常強的學科,中學物理會涉及到大量的實驗。一方面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得學生能夠將其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應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
三、結語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被社會各界所共識。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應改變以往的學科本位思想,采取多種措施來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關心學生對物理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更要重視學生的內心感受,應從學生的學習動機出發,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加自主地投入到物理學習中。
參考文獻
[1] 梅暢. 影響中學物理學習成就的非智力因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 潘敏芳. 優化教學,給學生一雙騰飛的翅膀——論非智力因素在中學物理學習中的挖掘[J]. 技術物理教學,2012,01:74-75.
[3] 劉康,劉國宏. 如何發揮非智力因素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 中華少年,2016,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