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蘭
摘要:語言學家Firth,Savingnon和Krashen等認為語言學習中沒有必要教授語法知識,因為語法教學不利于學習者實際交際能力的發展。本文從中國語言學習的環境、教師因素、交際理論的不足、母語習得理論、學習者學習動力差異以及語法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作用等方面說明了語法教學不是要不要,而是應如何教的問題。
關鍵詞:語法;教學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涉及內容最全面的一次課程改革,它涉及培養目標的變化,課程結構的調整、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教材改革、教師教學行為變化、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等方面的全面改革。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英語要不要教學語法,怎樣教語法,一直困擾著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英語教師。
一、語法定義的表述
在A First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 ( David Crystal ,1980)中,“grammar”這一詞條占到了兩頁,其中對語法的定義是“the way words and their component parts combine to form sentences”, “a device for generating a finite specification of the sentences of a language”。(是構成句子的單詞和它的組成結構的一種方式,是某種語言的句子的具體的生成機置。)Chomsky 認為,“a grammar is a system of finite rules generating infinite number of sentences”,(語法是一個由有限的語法規則具體組成的系統,由這些系統可以生成無數個句子)。如果把語言比作一座大廈,詞匯比作磚塊,則語法可說成是”把磚塊砌成大廈的知識”。然而,這種知識卻不是人為臆造的,而是對現實生活中語言現象所作的客觀描述,或者說是人們在語言長期發展過程中的約定俗成的。
二、語法教學的論爭
依照初中生心理活動過程的一般特點,人們普遍認為掌握語言就是掌握語法,而掌握語法的方法就是通過大量的翻譯練習。“學習外語就意味著學習和記憶語法規則”。這種教學法忽視了學生的口語和聽力訓練,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差,學生掌握的往往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與此同時,它過于追求語法的精確性,忽視了學生的語言創造能力,不能充分發揮語言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此,語法教學遭到了以Firth,Savignon, Krashen等為代表的許多人的極力反對[1]。
三、語法教學的方法
對于中國學生而言,外語教學應結合本國實際、綜合多派方法。對教育對象除進行交際能力的培養外,也必須重視提高語言能力的語法教學。
首先,課堂上花多少時間用于語法教學,應根據學習者語言學習的目的或動力及學習英語的階段變化而變化。剛入初中時,課堂教學偏重于語言結構的學習,隨著學習者語言水平的提高,課堂上組織的活動側重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這些活動要盡量接近于可能遇到的實際環境。
其次,語法教學不應孤立進行,應與聽說讀寫等方面結合起來進行。語言學習的各種能力(如聽力、口語、閱讀、詞匯、日常交際等)應是相互促進的。
最后,在實際教學中,可根據不同語法點的教學采用不同方法。
1、實物教學(using real- objects)
掛圖:A: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B:I can see a bird and an apple。
A:what can you see under the desk?
B:I can see an orange and a cat。
明確a和an 的區別。
如在教不定代詞時,教師在上課時可以拿出一個四周密封的小盒子,學生看不見里面是空的還是有東西。
2、歸類比較法(making a comparison)
在進行一般現在時的教學與一般過去時的教學之中,利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比如:
A: I play basketball everyafternoon。
B : I played basketball yesterday afternoon。
進而得出結論,即時間的不同得出動詞形式不同這樣一個結論, 一般現在時的句子中,往往會有這樣一些表示時間標志的信號詞,例如:every Sunday , sometimes ,usually, often ,always??句中謂語動詞為原形;而一般過去時的句子中,時間標志的詞會有以下:yesterday, last week, three days ago??句中謂語用動詞過去式,形式通常為:V+ed。
3、創設情景(creating a situation)
如在教學現在進行時態時,可以讓學生再表演動作的同時,老師問:What are you doing? 然后老師引導學生回答:Im writing/ reading/ opening the door/playing basketball?,再問其他同學:What is he/she doing?引導學生回答:He/she is writing/reading/ opening the door/playing basketball?,當學生操練至熟練后,給學生歸納出現在進行時態的結構:be(am,is,are)+V- ing。
4、填空(filling the blanks)
如冠詞的教學,可在講完了冠詞的基本用法之后,設計一篇小短文,去掉冠詞,讓學生填空。例如:在初一的教材中,要求掌握a和an的用法,由于在教音標時,已經教學了五個元音:a e i o u 。所以能夠較快的做出比如:- - - - - - apple,- - - - - - orange,- - - - - - boook,- - - - - - desk。之類的作業。
四、結語
總之,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語法是為了準確地掌握語言,減少所犯錯誤、增進交流,不能為學語法而學語法,掌握了語法條文不等于學會了語法。我們相信,恰當的語法教學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 李貴省.淺談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5(3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