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票
作為永善縣總工會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王義對農民工的法律援助真正做到了有求必應,在王義的援助案例中,他的足跡遍布珠海、大連、濟南等地,算得上是一路風雨一路歌。
法律援助中心窗口開通之后,永善縣總工會的影響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外出務工人員都會特意到法律援助中心窗口記下王義的電話號碼。
中央電視臺12頻道《社會與法》欄目曾對他為農民工維權的事例進行過采訪。
1447550元的欠薪該找誰要?
“謝謝縣總工會的關心,謝謝王律師,有了你們的支持,我們相信一定會有一個好結果。”拿到永善縣檢察院支持起訴的意見書,劉玉蘭和其他23位農民工開心地笑了。
這是今年5月份發生在縣總工會的一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缺口,事情還得由一個工程說起。
2013年,永善縣順河村要建一個二級水電站,于是,發包方把1號隧道的承建工作發包給四川高森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森公司)施工。
高森公司拿到工程后,找到謝勁桃,把打通隧道的工程轉包給謝勁桃,雙方約定工價為400元每立方米。
合同簽訂之后,謝勁桃組織工人進入施工現場,劉玉蘭就是其中一名工人。經過一年的施工,1號隧道順利打通。
經過結算,高森公司應支付280萬的工人工資,扣除預付工資和材料費之后,高森公司尚欠謝勁桃等24人1447550元的工資。其中劉玉蘭被拖欠的工資就有39000元。
原本這筆工資應該在2014年11月份結算完畢,但一直沒有下文,謝勁桃和劉玉蘭等人便走上了維權之路。
到了2015年5月,高森公司認為發包方尚欠公司工程款,于是征得發包方和劉玉蘭等人的同意后,高森公司把這筆欠薪轉給發包方,債權債務關系隨之發生改變。
發包方承擔這筆欠薪的債務后,對劉玉蘭等人承諾,兩個月后支付所欠工資,等到了約定期限,謝勁桃和劉玉蘭等人并沒等到工資,卻等到了發包方的一張欠條,發包方在欠條中注明,一個星期后支付工資。
如果說一個星期后能拿到工資,這也是一個好消息。但到了今年5月份這筆欠薪仍然沒有拿到。
一次次承諾,一次次落空,在無數次碰壁之后,謝勁桃和劉玉蘭到永善縣總工會尋求幫助。
為了降低職工維權成本,提高維權效率,永善縣總工會聘請了一個專業律師,在縣總工會設立一個法律援助中心窗口,王義律師就負責免費為農民工維權。
在永善縣總工會法律援助中心窗口,劉玉蘭等人的欠薪追討出現了轉機。
接到他們的訴求之后,王義也多方聯系,希望能通過協調的手段解決問題,但收效甚微。
在協調無法達到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王義認為只有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
一聽到要走司法途徑,謝勁松等人傻眼了,平時都是和工程打交道,誰也不知道司法途徑要怎么弄。
面對謝勁桃和劉玉蘭的顧慮,王義耐心地告訴他們,其實司法途徑并不難,只需要他們提供相應的欠薪數據和依據,其他的事情都由自己來辦理,聽了王義的介紹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在王義的幫助下,永善縣檢察院出具了支持起訴的意見書。
永善縣檢察院認為,劉玉蘭在履行完高森公司的勞務合同后,就勞動報酬與高森公司形成債權債務關系,后高森公司把該債務轉給發包方,且得到發包方和劉玉蘭的認可,發包方應該足額支付劉玉蘭39000元的欠薪,檢察院支持對發包方提起起訴。
這意味著劉玉蘭的欠薪糾紛出現了“曙光”。于是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原來以為只要涉及到法律上的東西程序很多,沒想到縣總工會的法律援助這么方便,我們只是提交了基本的信息,其它的事情都是王律師來做,方便!太方便了!”提到這起討薪案例,劉玉蘭顯得興奮不已。
有求必應是種責任
作為永善縣總工會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王義對農民工的法律援助真正做到了有求必應,在王義的援助案例中,他的足跡遍布珠海、大連、濟南等地,算得上是一路風雨一路歌。
法律援助中心窗口開通之后,永善縣總工會的影響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外出務工人員都會特意到法律援助中心窗口記下王義的電話號碼。
中央電視臺12頻道《社會與法》欄目曾對他為農民工維權的事例進行過采訪。
明正先也是王義曾經援助的對象之一。
明正先是永善縣檜溪鎮永勝村農民,由于其家隔檜溪鎮永勝村煤礦較近,便利用農閑時間到煤礦去打工。
2009年12月25日,明正先在井下采煤工作中不慎被卷揚機的鋼繩勒傷,工友立即把他送到永善縣人民醫院搶救,經過醫生的積極搶救和煤礦方配合支付醫療費,明正先的傷勢治愈并順利出院,但不幸落下殘疾失去了左臂。
出院后其為自己喪失的左臂找到了煤礦方協商補償的問題,煤礦方總是找借口推脫,認為明正先的傷屬自己過失所為,其已支付住院費、醫療費等相關費用,不愿再補償其他的損失。
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010年6月17日,明正先向昭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申請工傷認定,昭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以昭勞工認[2010]326號書認定明正先此次受傷為工傷。
2010年11月10日,云南省昭通市勞動鑒定委員會作出昭勞鑒[2010]470號文件《關于明正先同志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通知》,對明正先的損傷評定為三級傷殘且需配置左上臂假肢。
2011年2月22日,明正先又向永善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仲裁委于2011年4月14日作出永勞裁字[2011]第1號裁決書,裁決由永善縣檜溪永勝煤礦一次性支付明正先傷殘津貼等各種工傷保險待遇金共計32.8萬元。
永善縣檜溪永勝煤礦接到裁決書后表示不服該裁決,因此起訴至永善縣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對該裁決進行糾正。
2011年9月3日,永善縣人民法院組織原告永善縣檜溪永勝煤礦與被告明正先雙方進行調解,經過法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疏導,雙方終于達成了調解協議:由原告永善縣檜溪永勝煤礦一次性支付被告明正先傷殘津貼等各種工傷保險待遇金共計23.8萬元,定于2011年9月30日前給付。
協議達成后,在雙方約定的賠償款給付時間內,用工方卻利用各種理由仍然不兌現已承諾應給付明正先的工傷待遇,2013年6月2日,明正先到永善縣總工會找到法律維權中心請求幫助維權。
王義接到案件后,了解到明正先上有老,下有小,可謂是全家的頂梁柱,如今失去了左臂,對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看到眼下的境況,王義多次找到煤礦方講清道理,并釋明法律,力爭使其早日拿到賠償款,以解決生活困難。通過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煤礦方也認識到明某畢竟是自己雇傭的員工,在工作過程中而受傷,表示愿意承擔賠償責任。只是由于賠償數額太大,加之煤礦現在處于停產狀態,一次拿不出這么多賠償款來支付對方。
經過王義多種形式、多階段的工作,終于使用工方在2013年12月前支付了明正先工傷待遇10萬元,并承諾盡快在短時間內湊足剩余的賠償款,力爭在2014年前一次性支付給對方。
2014年12月1日,王義再次通知明正先及煤礦方負責人到援助中心辦公室,最后,達成一致協議:明正先體諒用工單位的難處,自愿減少3萬元賠償金,由煤礦方在2015年1月12日支付剩余10.8萬元。在法律援助中心的耐心調解下,煤礦方依約一次性支付明正先10.8萬元。至此,煤礦工人明正先與檜溪永勝煤礦的工傷維權糾紛圓滿了結。
永善縣法律援助中心去年為農民工追討欠薪150余萬元,今年追討欠薪300余萬元,法律援助中心的設立,農民工有了自己的“代言人”,工傷賠償、勞動爭議等侵權案例都能及時得到應有的幫助,法律援助中心成為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