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基立
亞硝酸鹽中毒———細菌搗的鬼
一碗菜汁怎么成了嬰兒的“奪命殺手”呢?殊不知,青菜、白菜、卷心菜、菠菜、芹菜、韭菜之類的蔬菜,都含有硝酸鹽,炒熟后一餐吃不完,放置時間過久(菜湯、菜汁亦如此),在空氣中細菌的作用下,其中所含的硝酸鹽就會還原成亞硝酸鹽。進食后大量亞硝酸鹽被吸收進入血液,將能運載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不能運載氣體的高鐵血紅蛋白。當高鐵血紅蛋白超過1.5 %時,機體的氣體交換(吸進氧氣和呼出二氧化碳)就會發生障礙,造成組織缺氧,出現窒息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頭暈頭痛、心慌氣短、倦怠乏力、嗜睡、反應遲鈍,伴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癥狀,患者口唇、指甲甚至全身皮膚黏膜青紫。醫學上稱此為腸原性紫紺癥。
前述家長將一碗菜汁從早放到晚,用來調米糊喂孩子,以為營養豐富,殊不知,空氣中存在硝酸鹽還原菌,它們進入菜汁、菜湯中生長繁殖,將其中含有的大量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進食后勢必發生亞硝酸鹽中毒。這是細菌搗的鬼。
此外,進食腐爛變質的蔬菜或水果,未腌制透的咸菜,反復煮沸的水,特別是蒸籠下的水,也會發生亞硝酸鹽中毒。本來不含有亞硝酸鹽的開水,在室溫下放置3天,會產生亞硝酸鹽,因此,放置過久的水也不可飲用。
井水引起的紫紺癥
30多年前,筆者在農村行醫時,曾見農家娃吃了用井水調制的奶粉或米糊引起的腸原性紫紺癥,至今記憶猶新。
某山村幾戶人家原來飲用河水,為了改善飲水衛生條件,合資在大院里挖了一口水井,井水清澈見底,取之不盡,看上去勝過河水的水質。張家用井水調配方奶粉,王家用井水調奶糕、米糊,幾天后,張、王兩家的娃娃不約而同地出現口唇和皮膚青紫,哭鬧不安。這就怪了,難道水質有問題?公社醫院醫生裝了一瓶水,送到縣衛生防疫站化驗,結果發現此井水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大于1毫克/升),不能飲用。
腸原性紫紺癥
———采取預防措施方為上策
腸原性紫紺癥大多來勢兇猛,病情進展很快。患兒會迅速出現呼吸窘迫、心率加快、心律不齊、昏迷、抽搐等險象,甚至因大腦缺氧、呼吸和循環衰竭而死亡。
如果不幸發生亞硝酸鹽中毒,當務之急是及時將患兒送至醫院搶救,靜脈注射美藍(又名亞甲藍)、維生素C等還原劑(加入25 %或50 %葡萄糖液中),同時給予氧氣吸入。這是必要的搶救措施,只要及早發現與及時治療,絕大多數患者可以轉危為安。
為了防止亞硝酸鹽引起食物中毒,平時應采取預防措施。
⒈每天進食的蔬菜應選用新鮮的,而不是存放已久的。
⒉蔬菜洗凈后現炒現吃,盡量一頓吃完,不要存放到第二天。
⒊不吃隔夜的炒菜,更不要把久置的菜湯、菜汁調米糊喂孩子。
⒋腌制蔬菜時,每百毫升水加鹽不少于20克,放置半個月之后方可食用。蔬菜腌制7~10天時亞硝酸鹽含量達到高峰,不可食用。
⒌平時宜飲用新鮮水,不要喝放置過久的開水,不要喝蒸籠下的水和煮粽子的水,以免水中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