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
【摘要】目的 探究負荷深呼吸訓練治療中老年煙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中老年煙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70例。針對對照組,進行常規日常活動,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進行負荷深呼吸訓練。結果 治療后,實驗組肺功能各項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中老年煙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通過負荷深呼吸訓練,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推廣。
【關鍵詞】負荷深呼吸訓練;中老年;煙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
【中圖分類號】R56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0.0.02
本次研究,以本院收治的140例中老年煙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為對象,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分別采用不同的康復訓練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將相關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中老年煙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70例。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斷標準,對本次研究知情,簽署有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年齡50~67歲,平均年齡(56.8±5.39)歲,實驗組年齡62~67歲,平均年齡(57.3±5.08)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指導患者進行常規日常活動,而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負荷深呼吸訓練,堅持1次/d,30 min/次為標準。具體而言,按照以下訓練步驟進行:(1)加壓深呼吸訓練:指導患者處于平躺狀態下,保證身體正直,將肌肉放松,平放方式,將3 kg沙袋放置于上腹部臨近胸腔位置,引導患者基于勻速緩慢條件下進行深呼吸,吸氣時,盡可能頂高胸腹部的沙袋,呼氣時,促使沙袋降低,以2~3 min為一組,2 min為組間休息時間[1]。(2)自然呼吸鍛煉:指導患者處于站立狀態下,自然放松,在正常呼吸30 s基礎上,進行適應性調整。(3)阻力呼吸訓練:基于站位狀態下,促使患者身體處于正直狀態下,將肌肉放松,基于深呼吸一口氣的基礎上,將肺功能儀吹嘴緊扣于嘴上,基于最快速度下,以最大限度吸完肺容量,再將其呼出,以10~20次/組為標準,盡可能避免出現頭暈現象[2]。(4)自然呼吸鍛煉:與上述方式一致。(5)阻力呼吸訓練:與上述方式一致。(6)自然呼吸鍛煉:與上述方式一致。(7)轉體拍胸鍛煉:以站立為基礎條件,將兩臂自然下垂,促使肌肉處于放松狀態下,自然呼吸,身體旋轉時,雙手拍打前后胸部,以2~5min/次為標準。(1)~(6)項訓練內容,需按上述順序進行,每次以30 min為標準。第(7)項內容屬于訓練結束部分輔助放松恢復內容[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指標,包括最大吸氣壓(MIP)、最大呼氣壓(MEP),針對肺活量,涉及慢呼氣時呼出的最大氣量(SVC)和用力呼氣時所呼出的最大氣量(FVC),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和最大通氣量(MVV)。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對比患者肺功能各項指標,訓練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負荷深呼吸訓練,在呼吸過程中,采用增加胸腹部壓力和空氣阻力的方式,促使呼吸時胸腔的負荷壓力得以增加,達到增加呼吸肌收縮的力量負荷的目的,以逐漸增強的腹肌收縮力為基點,加大呼吸時膈肌運動幅度和強度,以最大限度促使氣體交換,增加肺活量和最大通氣量,控制殘氣量,緩解缺氧狀態,優化呼吸肌供氧,實現對改善呼吸肌收縮功能的改善[4-5]。
本次研究,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中老年煙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4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對照組,僅僅進行常規日常活動訓練,實驗組,則在常規訓練的基礎上,進行負荷深呼吸訓練。結果,訓練前,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后,實驗組肺功能各項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于中老年煙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日常活動基礎上,進行負荷深呼吸訓練,有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許榮梅.負荷深呼吸訓練治療中老年煙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20:5013-5015.
[2] 成海斌.負荷深呼吸訓練聯合噻托溴銨治療老年煙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療效[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10:1462-1463.
[3] 王龍兵.六字訣聯合抗阻訓練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ODE指數和生活質量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15.
[4] 鄧國金.階段性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勞的影響[D].南昌大學,2012.
[5] 石 焜.太極康復六式對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復效果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