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久玲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腦出血治療中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的應用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于2015年0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11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電腦隨機分組方式,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各57例,全部患者均予以脫水降顱內壓、控制血壓、防治并發癥等基礎治療,常規組患者在基礎治療方案之上接受胞二磷膽堿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基礎治療方案之上接受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mRS、NIHSS評分。結果 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1.22%,常規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75.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之前,兩組mRS、NIHS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mRS、NIHSS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優于治療前(P<0.05),但研究組患者改善狀況顯著優于常規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治療急性腦出血患者,應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療效突出,可作為臨床治療急性腦出血的首選藥物。
【關鍵詞】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急性腦出血;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0.0.02
急性腦出血在臨床中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急癥之一,疾病發展速度較快,具有較大的危害性,臨床致殘率、致死率也比較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還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醫學領域認為吸煙、年齡大、酗酒以及高血壓等,是急性期腦出血的高危因素。另外,有醫學實驗發現,急性期腦出血預后效果欠佳,追究其根源,卻在于患者發生腦出血表現后,容易導致周圍腦部組織水腫,進而加重患者病情[2]??梢?,臨床積極探索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意義十分重大。對此,本次實驗隨機選擇了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腦出血患者114例,為實驗對象,探討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于2015年0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腦出血患者114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通過CT檢查確診,發病到住院時間在3~21 h內,全部患者都為第一次發病,出血量均在8~46 ml內。剔除患有嚴重的心肝腎等合并疾病的患者、蛛網膜下隙出血、腦干出血者,排除顱內動脈瘤出血患者以及無法交流,存在意識障礙的患者。通過CT掃描,證實有患者為丘腦出血12例,有患者為小腦出血5例,其他均為基底節區出血。采用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各57例,其中研究組男35例,女22例,年齡51~88歲,平均年齡(72.6±7.7)歲;常規組男36例,女21例,年齡50~87歲,平均年齡(73.7±7.5)歲。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過比較發現兩組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基礎治療,包括脫水降顱內壓、控制血壓、防治并發癥等,研究組患者在基礎治療之上應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選擇0.9%氯化鈉250 ml,與20-40 mg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相混合,以靜脈滴注方式給藥,1次/日,持續治療2周。常規組在基礎治療方案之上,接受胞二磷膽堿,選擇0.9%氯化鈉250 ml,與0.75 g胞二磷膽堿混勻,以靜脈滴注方式給藥,1次/日,持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NIHSS(卒中量表分析)評分、mRS評分(改良Rankin量表),療效評定標準分為治愈、明顯進步、進步、無效四個等級,其中治愈標準為:對比治療前,NIHSS評分降低>90%,病殘程度為0級;明顯進步標準為:對比治療前,NIHSS評分降低45%-89%,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標準為:對比治療前,NIHSS評分降低20%-44%;無效標準為:對比治療前,對比治療前,NIHSS評分<19%,甚至病情加重或死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取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1.22%,常規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75.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之前,兩組mRS、NIHS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mRS、NIHSS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優于治療前(P<0.05),但研究組患者改善狀況顯著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 觀察兩組患者NIHSS、mRS評分改善情況
治療之前,兩組mRS、NIHS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mRS、NIHSS評分均得到顯著改善,優于治療前(P<0.05),但研究組患者改善狀況顯著優于常規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有許多疾病都可引起腦出血,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等都是最常見的原發病,在用力、情緒激動等諸多因素的誘發下,容易增加腦出血發生的可能性[3]。臨床表現以意識障礙、偏癱、失語等為主,發病較為快速,具有較高的致殘率、死亡率,對患者生命安全有著嚴重的威脅。
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是現階段臨床治療腦出血的最常用的一種藥物,其存在于哺乳動物體內的細胞膜當中,若動物中樞神經遭受傷害,會自動分泌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且在最短時間之內,修復缺損部位神經。除了修復神經缺損處之外,還能重塑突觸、再生軸突,保持神經細胞生存。在醫學界中,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此種藥物可以對患者的腦部血液循環起到顯著的改善作用,達到清除自由基、降低腦部水腫程度等療效。在第一時間內,補救患者腦部缺損處的神經。
本次實驗中結果發現,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22%;常規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75.43%;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mRS、NIHSS評分狀況顯著優于常規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臨床治療急性腦出血患者,應用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可獲得顯著療效,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
參考文獻
[1] 萬曉強,鄭念東,張道寶,王 山,衛正洪,鄒雨芮.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治療急性期腦出血的臨床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32):6308-6310.
[2] 史光東,羅繼瓊.分析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在急性腦出血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環球中醫藥,2015,8(S2):208-209.
[3] 婁保全,楊英濤,毛秀芬,米寶仁,劉紅旭.研究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治療急性腦出血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88);161+163.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