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滄++黃亮++李慶凱
【摘 要】本文主要以電力電子器件的發展為角度,闡明逆變電源的發展歷程,同時講解逆變電源在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領域是如何被廣泛利用的。最后,再根據與PWM軟開發技術、多電平技術的融合,來具體的闡明換一下逆變電源的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技術變革的。
【關鍵詞】逆變電源 應用 技術革新
在現在的生產企業中,電源系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系統質量的優劣,能夠決定企業的生產效益,因此一定要引起相關工作者的重視。而在所有電源系統的性能方面,要數逆變電源最高,它誕生于上世紀的六十年代末,在問世以后,就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資源。與其他電源系統相比,逆變電源不但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同時在質量方面也具有極強的優勢,因此得到了很多企業的青睞,那么下面我們以逆變電源的發展歷程為角度,來具體的討論一下是如何對它進行技術革新的。
1 逆變電源的發展
電力電子器件的發展,推動了逆變電源的技術革新腳步。具體說來,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首代逆變電源的逆變器開關器件,選用的是晶閘管,因此又被叫做可控硅逆變電源,這種類型逆變電器的誕生,很好的代替了旋轉型變流機組的地位,并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體現出了非常顯著的作用。不過因為這代逆變電源并不具備自關斷的功能,所以就只能通過加大換流電路來關斷可控硅逆變電源。另外,換流電路的結構比較繁瑣,而且體積也很大,還會發出很強的噪音,因此這些弊端,很大程度的影響了逆變電源的發展。
第二代逆變電源的逆變開關電器,考慮到上一代的弊端問題,因此選用了自關斷器件。而進入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以后,自關斷器件得到大量的生產,這也因此大幅度的提升了逆變電源的質量,這也同時讓其動態特性也得到了明顯的加強。其中主要的產品有可關斷晶閘管、電力晶體管等等。
第三代逆變電源則是在質量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利用了實時反饋控制技術。此項技術主要是根據第二代逆變電源中所存在的不足,所進行的具有針對性的改良,主要是讓逆變電源增強了對非線性負載的適應能力。第三代逆變電源目前的發展勢頭良好,不過并不是特別的完善,仍需要進一步的發展。
2 應用
2.1 光伏發電
由于能源危機已經成為了一個無法回避的重要的問題,因此當今社會更加重視可持續發展戰略。尤其是油氣資源的進一步減少,和轉變期過程當中對環境造成的破壞,讓很多的國家意識到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意義,而若想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于如何對太陽能進行利用,并制定出實之有效的戰略方案,而在此期間,光伏發電受到了很多的關注。太陽能是用不盡的,利用電池列陣,可以把太陽能轉換成直流電,然后再利用逆變系統,轉換成交流電,這樣的話,就能夠并入電網,從而讓用戶使用到電。而這就是光伏發電。
2.2 風力發電
風能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而且還是再生資源,因此得到了很多國家的關注。而通常所說的風力發電,就是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然后再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而在運用期間,由于風力、風速 的關系,讓交流電變的不是很穩定,因此很難并入電網,而這給風力發電的發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不過若是采用逆變技術的話,那么就會得到極好的改善:首先要利用整流,讓交流變的穩定一些,這樣就會形成直流電;之后經過逆變,直流電就會變成交流電,并且還會具有穩定性,如此一來,就可以并入電網,并最終讓用戶得以使用到。
3 技術革新
3.1 PWM軟開關技術
此項技術,主要是通過采取輸出電壓的脈寬的方式,把直流電壓轉變為幅值相等的交流脈沖電壓,這樣的話就可以很好的對交流脈沖電壓進行控制。想要讓PWM軟開關技術完成控制任務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用電壓或者電流來對PWM進行控制等等。同時,該項技術還能夠加強開關器件的工作效率,尤其是能夠達到20kHz的開關頻率,在效果上會體現的更加明顯。
此項技術的基本想法是:在傳統的PWM變換器上安裝一個諧振網絡,并且這個諧振網絡必須要由功率開關構成。當開關進行轉變的時候,諧振網絡就開始工作,因為諧振過程并不會消耗太長的時間,所以不會讓PWM技術受到影響。但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因為諧振網絡的關系,勢必會對諧振造成一定的消耗,同時讓電路也會受到干擾,這樣就會使得PWM軟開發技術在應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過由于PWM軟開發技術是目前完成電力電子高頻化的最有效方式,因此該項技術一定會很好的加強逆變器的性能。
3.2 多電平技術
盡管PWM技術非常的重要,但是對諧振具有很大的消耗,這是該項技術的一個非常明顯的弊端。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研究人員變研發出了多點平逆變技術,而且已經慢慢的變成了電力領域發展的主流。而此項技術的主要目標在于,讓電路的拓撲結構得以改變,從而確保逆變開關能夠在低頻的環境下工作,這樣的話,就可以很好的降低開關應力,并最終得以讓逆變器的輸出效果得到明顯的提升。
3.3 并聯技術
若想加強電源系統的穩定性,就一定要采用并聯技術。而此項技術在得到推廣以后,就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它在改變系統工作效率方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根據電網能量轉換的特性來看,主要的拓撲結構包括獨立以及交互式并聯系統、獨立直流電源和共同直流電源并聯系統及電壓源。此外,若想保證每個逆變器的電壓幅值能夠保持在正常的范圍以內,并讓頻率之間維持同步,那么最好采取集中、分散、主從以及無互連線分散的電流控制方式。
4 結語
由于科技的進步,讓電源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種類也逐漸的增多了起來,因此這也讓逆變電源得到了極為廣泛的運用。而逆變電源一共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歷史,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目前,已經進入到了技術革新的階段,并且在PWM軟開關技術、多電平技術以及并聯技術等方面的發展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相關工作者更是要積極努力,開創嶄新的技術革新工作,從而讓我國的逆變電源的發展水平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孫立軍.逆變電源的發展與技術革新[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2,09:56-58.
[2]李瑞榮.PWM逆變器諧波分析及特定消諧法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5.
[3]趙飛.淺談太陽能光伏系統中的逆變器(DC/AC)設計理念[J].山東工業技術,2015,22:69.
[4]HOANGTHITHUGIANG.并網逆變器并聯運行方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