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目的 探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對冠心病患者的療效及影響。方法 選擇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阿司匹林腸溶片,觀察組硫酸氯吡格雷片。對比兩組患者的凝血指標、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凝血指標優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率是5.71%,相比對照組優勢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氯吡格雷相比阿司匹林對冠心病患者的療效更顯著。
【關鍵詞】阿司匹林;冠心?。化熜В宦冗粮窭?/p>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6.0.02
冠心病指的是冠狀動脈因病變,致使患者的冠脈血流和心肌細胞的需求平衡被打亂從而引起的心肌損害[1]。中老年人群是冠心病的多發群體。本文為了研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對冠心病患者的療效,選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進行研究,以供臨床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冠心病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隨機分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例。
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齡(68.12±5.78)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8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1例。
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齡(67.37±5.89)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例,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7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13例。
兩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冠心病的常規治療,包括用藥(使用硝酸類、他汀類藥物),開始治療后的前5天使用低分子肝素,之后分別進行治療。
對照組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進行治療。提供患者75 mg/d的藥劑量,1次/d,進行口服。
觀察組使用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療。給予患者的藥劑量為5 mg/d,1次/d,口服用藥。
1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凝血指標和不良反應情況[2]。
凝血指標包括血酶原時間和血小板聚集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凝血指標
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指標對比對照組更具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中出現皮疹的1例,出現胃黏膜出血的1例,不良反應率為5.71%。
對照組皮疹患者2例,胃黏膜出血3例,惡心1例,不良反應率是17.14%。
觀察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節奏的持續加快,冠心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患者若不及時治療,其生活質量將不斷降低并最終威脅其生命[3]。藥物治療此病的目的在于減輕患者的疾病癥狀,延緩其冠狀粥樣硬化的趨勢,提升患者的預后狀況。
對照組冠心病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治療。對照組的優勢有:(1)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以免患者形成血栓[4]。(2)無禁忌癥的患者可長期使用此藥。對照組的缺點有:(1)阿司匹林對患者胃腸道的刺激較大,降低患者的舒適度。(2)此藥引發的不良反應較多。
觀察組冠心病患者采用硫酸氯吡格雷進行治療。觀察組的優勢有:(1)氯吡格雷能選擇性抑制患者血小板受體和ADP的結合,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5]。(2)持續使用此藥能大幅提高患者的預后情況。(3)氯吡格雷能提高患者的血酶原時間,加強患者的治療療效。(4)氯吡格雷所引發的不良反應情況較少,安全性較高。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酶原時間為(13.49±2.59)s,
血小板聚集率為(30.64±12.11)%,不良反應率是5.71%,觀察組治療后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氯吡格雷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血酶原時間,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并能較好的防治不良反應,療效顯著,在實際的治療工作中可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柳國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療的影響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6,3(33):84-85.
[2] 楊和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對冠心病治療的影響以及臨床療效評估[J].中國實用醫藥,2015,18(13):128-130.
[3] 歐冬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療老年冠心病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衛生產業,2015,11(18):90-91.
[4] 潘鳳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對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5,12(26):33-34.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