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雪
【摘要】目的 探討食管癌患者術后行放射性治療的整體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對我院胸外科2011年10月至今收治的102例食管癌術后行放射治療的患者實施整體護理,對患者放療不同階段護理方法進行歸納總結。結果 102例食管癌術后患者全部按計劃完成放療,發生放射性皮炎1例、放射性食管炎5例、放射性肺炎1例、放射性骨髓抑制1例,經過針對性治療及護理,患者相關癥狀均痊愈。【關鍵詞】整體護理;食管癌;放射治療
【中圖分類號】R4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0.0.02
食管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外科手術仍為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方法[1],食管癌根治術后部分患者需采取預防性放射治療,我科自2011年10至今收治食管癌根治術后放療患者102例,對所有患者采取整體護理模式,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選擇我院胸外科2011年10至今收治的102例食管癌術后放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6例、女36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7.3歲。食管、胃弓上吻合術后89例食管、胃弓下吻合術后13例,平均住院天數(35±10)天,患者病情知曉率60%。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3DCRT放療方法,放射治療期間對患者實施整體護理。
2 臨床護理
2.1 心理護理
癌癥患者往往表現出恐懼,悲觀失望的心理[2],而這些負性情緒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康復效果以及生活質量,受地域性、傳統觀念影響本組病例患者對病情知曉率僅60%,40%患者不知曉病情,認為手術即為治愈了,因此對于后續治療存在懷疑和焦慮狀態;而隨著住院時間的延長及長期處于醫療環境下的壓力下,患者心理狀態會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因此責任護士應在不同階段對患者實施細致的護理心理評估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2.1.1 放療前
醫護人員運用移情、共情等溝通技巧[3],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溝通關系協助患者認識放療接受放療;
2.1.2 放療中
根據患者不同階段情緒變化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應對放療不良反應的技巧,或采用心理暗示等溝通技巧,讓患者逐漸感知治療的效果,對患者進行情緒疏導使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4]。
2.1.3 放療后
做好患者家屬的健康宣教,爭取社會大家庭的支持配合,避免家庭成員的消極情緒對患者產生的不良影響[5]。
2.2 營養支持及護理
食管癌患者在放療期間普遍存在營養不良風險和營養不良問題,朱云霞等[6]研究發現食管癌患者在放療第2周時營養不良風險比入院時增加,隨著放療次數的增加營養狀況逐漸下降,放射治療會使患者的代謝加快,放療產生的不良反應可影響營養攝入,易造成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因此積極有效的改善機體的營養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食道癌的治療是必需的[7]。
2.2.1 放療前
本組病例均為食管癌根治術后15天入院,入院后為半流質飲食,責任護士為患者及家屬講述營養對患者下一步治療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少食多餐,食用營養高、溫度適中的食物同時進食應慢,避免進食堅硬、粗糙的食物,對于較硬的肉類,應將其煮爛或撕碎再食用。由于術后食管、胃解剖位置發生改變,患者進食順暢性有所改變,因此應囑患者進食后多活動有助于消化。
2.2.2 放療中及放療后
放射線對唾液腺、口腔及食管黏膜有損傷作用,容易使患者發生口干、咽干、口腔糜爛、食管梗阻現象這些都是影響患者營養指標的重要因素,每周為患者測量體重及根據醫囑進行血標本采集(白蛋白和血紅蛋白),進行動態的營養評估,根據營養評估級別調整營養支持方案,高彤、王曉燕等對于營養風險處中度、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除調整日常飲食外另外給予腸內營養聯合腸外營養,我科目前多采用調整飲食方案和腸外營養治療,患者放療第1~2周由于放射治療可能導致食管粘膜水腫,患者會出現短暫性的吞咽困難和不同程度的吞咽疼痛,此時責任護士應囑患者進食流質、高營養、高蛋白飲食,并根據患者機體營養消耗情況制定腸外營養方案,同時向患者解釋營養支持方案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屬的認可與配合。本組病例中有10名患者在放療期間出現放射性食管炎,出現疼痛、吞咽困難等癥狀,我科采用甘露醇250 mL+慶大霉素16萬U+0.2%利多卡因0.1 g+鹽酸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消炎合劑),少量慢慢咽下或漱口,待疼痛癥狀緩解后再緩慢進食癥狀緩解后進食,并告知患者餐后2 h內勿臥床平躺多下地活動以促進消化。
2.3 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
2.3.1 放射性食管炎
患者表現為吞咽困難加重、局部疼痛或胸骨后燒灼感,以進食為著,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發生放射性肺炎后責任護士首先應做好患者健康教育,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另外為患者做好用藥指導,將消炎合劑配好后交給患者囑其分次少量含服,觀察患者用藥情況及藥物反應,如疼痛劇烈或吞咽困難癥狀無法緩解的患者應暫停放療給予靜脈營養支持。
2.3.2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受年齡、肺功能、吸煙、照射部位、照射劑量與方式等因素影響,主要表現為刺激性咳嗽、干咳、咯泡沫樣痰、咯血,患者放療期間應囑患者注意保暖,保持病室環境整潔安靜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放射性肺炎患者應遵醫囑給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靜脈補液消炎、提高免疫力等對癥治療并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同時觀察患者咳痰的顏色性質判斷患者有無咯血癥狀。
2.3.3 放射性皮炎
放射治療前對放射治療區域皮膚進行評估,觀察照射野皮膚完整性、皮膚彈性、有無皮膚病以及放射標記所在位置,為患者選擇舒適寬大的病號服,并及時換洗;放療過程中定時觀察患者照射野皮膚情況,本組病例中25人出現色素沉著,1人明確存在放射性皮炎,表現為皮膚發紅、患者主訴照射野皮膚灼燙發癢,評估為放射性皮炎Ⅰ度,使用蘆薈膠涂抹患處,并保持患處清潔,禁止抓撓保持皮膚的完整性預防感染,同時盡量保持照射部位的通風,減少出汗,1周后患者癥狀明顯緩解。
2.3.4 骨髓抑制
放射治療期間患者易出現白細胞下降、血小板減少等骨髓抑制表現,患者免疫力降低,病室溫度要保持恒定,定時通風必要時給予紫外線消毒,告知患者注意個人防護預防感冒。
3 結 果
102例食管癌術后患者全部按計劃完成放療,發生放射性皮炎1例、放射性食管炎5例、放射性肺炎1例、放射性骨髓抑制1例,經過針對性治療及護理,患者相關癥狀均痊愈。
4 討 論
肖澤芬等研究表明食管癌術后分期Ⅲ期行術后預防性放射治療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顯提高,但食管癌根治時候患者無論在生理、心理、生活形態上都有巨大改變,整體護理干預不僅強調心理干預,而且強調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在內的全面護理[4],在對食管癌根治術后放療患者護理過程中降低了患者的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毛友生,赫 捷,程貴余.我國食管癌外科治療的現狀與未來對策.中華腫瘤雜志.2010,32(6).
[2] 朱月娥.87例食管癌放療患者的護理,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 15(20).
[3] 周曉梅,倪 杰,陸 雁.臨床心理護理程序對食管癌放射治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12,47(2).
[4] 潛海濱.整體護理在食管癌放射治療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
[5] 朱云霞,謝淑萍,陳麗飛,梁冠冕,林曉慶,陳雅情.食管癌放療患者營養不良風險和營養狀況分析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10).
[6] 高 彤,王曉燕,趙麗霞,張繼紅,馮景見,檀軍麗.食管癌和賁門癌放射治療期間營養支持效果研究.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5,36(2).
[7] 郝玉靜,趙立華.食管癌患者同步放療及化療的營養支持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5).
[8] 周 艷,劉 珊,易 靜.食管癌放射治療30例個體化飲食指導.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9).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