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鵬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心房顫動行房室結消融聯合永久起搏器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40例老年心房顫動患者, 均采用房室結消融聯合永久起搏器治療, 首先進行右側股靜脈穿刺(植入臨時起搏導管), 并且在患者的右室心尖進行臨時起搏, 隨后, 在患者的右側股靜脈處植入房室結消融導管, 并且記錄房室結交界區域內的希氏束電位, 將房室結放電消融, 待房室傳導受到阻滯后, 將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后, 對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調查, 觀察患者心功能、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的改善情況。結果 術后3、6個月40例患者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分級、左室射血分數(LVEF)、6 min步行距離均優于手術前(P<0.05), 且術后6個月LVEDD、NYHA分級、LVEF、6 min步行距離均優于術后3個月(P<0.05)。術后6個月生活質量改善率95.00%高于術后3個月77.50%(P<0.05)。結論 老年心房顫動行房室結消融聯合永久起搏器治療, 其臨床療效顯著, 能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
【關鍵詞】 房室結消融;永久起搏器;心房顫動;老年;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049
心房顫動是一種臨床常見、多發的持續性快速心律失常疾病, 有相關研究證實[1], 心房顫動的發病率與患者的年齡呈正相關關系, 即年齡越高, 心房顫動的發病率越高, 而且, 該病常伴隨較為嚴重持久的并發癥, 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近年來, 大量的實驗證實[2], 房室結消融聯合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治療老年心房顫動的臨床療效顯著, 基于此, 本次調查研究立足于本院收治的40例老年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資料, 探討該方法對患者心功能及生活方式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研究的對象為本院2012年8月~ 2014年11月收治的40例老年心房顫動患者。其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齡63~88歲, 平均年齡(74.2±4.6)歲, 臨床治療前對患者進行心功能檢測, 其中心功能Ⅲ級23例, 心功能Ⅳ級17例。經心室率測定, 所有患者心房顫動發作時, 其平均心室率(131±18)次/min;在藥物治療上, 平均使用2~3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 或2~3種減慢心室率藥物治療, 且均難以有效的控制心律。40例患者中, 伴隨有高血壓性心臟病11例, 伴隨有擴張性心肌病13例, 伴隨有缺血性心肌病10例, 心臟結構無異常6例。
1. 2 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由于藥物治療無效, 采取房室結消融聯合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治療。①經患者的右側股靜脈, 將臨時起搏器(電極為RVA)植入患者的病變部位, 且將心室率預設為100次/min, 做好起搏準備工作(預防性起搏)。②在患者的三尖瓣——大His波區域內, 標測房室結消融, 標測完成之后, 將其輕輕撤出(消融靶點:大A小H), 并且給予患者60℃、30 W的放電消融, 消融10 s后, 便可以看到V波消失不見, 只見A波, 然后待房室傳導受阻后, 立即開啟臨時起搏, 持續鞏固消融70 s。③進行常規左鎖骨下靜脈穿刺, 穿刺完成之后, 將螺旋電極固定在患者的右室流出道的間隔部, 若對起搏的閾值測試, 發現≤1.0 V時, 需要將螺旋電極接入起搏器, 并將其埋植于患者的皮下。④輕輕的撤離臨時起搏器的電極, 植入永久起搏器。
1. 3 隨訪調查方法 臨床治療6個月后, 對所有患者重新進行心功能檢測, 向所有患者發放生活質量評分表以及運動耐力調查表, 待所有患者填寫完畢, 統一收回, 進行統計分析、總結。生活質量改善情況[3]分為明顯改善、有所改善、無改善, 改善率=(明顯改善+有所改善)/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心功能、運動耐力 術后3、6個月40例患者的LVEDD、NYHA分級、LVEF、6 min步行距離均優于手術前(P<0.05), 且術后6個月LVEDD、NYHA分級、LVEF、6 min步行距離均優于術后3個月(P<0.05)。見表1。
2. 2 生活質量 術后6個月生活質量改善率高于術后3個月(P<0.05)。見表2。
3 討論
據相關報道[3], 老年心房顫動的發病率為7.0%~16.5%。該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導致患者發生血栓栓塞的幾率增大, 與正常健康人群相比, 發生率增加5倍, 且致死率也增大了2倍, 同時, 會使得患者的房室傳導功能下降(失去協調性), 心臟收縮能力銳減、心排出量減退, 病情比較嚴重者, 會導致心力衰竭及心肌病, 存在較大的死亡風險。因此, 老年心房顫動臨床治療的關鍵點在于[4]: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心室率, 盡可能的恢復、維持患者的竇性心律, 有效的預防血栓的形成。有相關研究證實, 房室結消融能夠較為長期的維持老年心房顫動患者的竇性心律, 結合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療, 可以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運動耐力以及生活質量。本次調查研究的結果顯示, 40例患者的心功能、運動耐力、生活質量均明顯改善, 充分的證明了老年心房顫動行房室結消融聯合永久起搏器治療的臨床價值, 而且該治療方式臨床操作比較簡便, 治療費用相對比較低廉、術后安全性較高, 近年來, 被廣大患者普遍認同和接受。
綜上所述, 房室結消融聯合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治療老年心房顫動, 其臨床療效顯著, 是一種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的安全治療手段, 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韓偉, 李娜.老年心房顫動病人行房室結消融聯合永久起搏器治療的長期療效觀察.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 2014(4):355-356.
[2] 王冬梅, 王祖祿, 韓雅玲, 等.永久性心房顫動房室結消融及永久起搏器治療長期療效觀察.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5, 33(z1):276-277.
[3] 張家友, 廖德寧, 杜榮增, 等.房室結消融加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療老年藥物抵抗性心房顫動.心臟雜志, 2007, 19(5):574-575.
[4] 李萬科, 張雅琴.心臟永久起搏器植入治療陣發性心房顫動40例. 陜西醫學雜志, 2013, 42(8):978-979.
[收稿日期:201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