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
黨的十八大再次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宏偉目標和“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近年來,信息技術創新步伐加快、勢頭迅猛,云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理念不斷涌現,新媒體、新業務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傳播渠道、傳播秩序和傳播內容的豐富與變化,并悄然改變著傳統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模式。
作為文化戰線的一員,電視臺要實現廣電的信息化建設,必須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信息技術發展規律和國家信息化建設方針,服務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和戰略部署,堅持改革創新,堅持科學發展,以信息技術促進文化功能的有效發揮的指導思想。
目前,電視臺網絡化進程已經發展到以主干平臺承載的全臺網絡化節目生產階段,將整個電視臺的“采集、編輯、存儲、播出、交換”集成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之上。電視臺全面數字化、網絡化建設需要重視生產與管理的結合,達到資源的合理調配和充分利用。
伊犁電視臺近年來,大力加強電視信息化建設,從最初的頻道單一化,到提升內容建設、改革節目構成及提倡頻道專業化,到現在建立起電視節目、網站、微信平臺三位一體,共同促進內容的傳播與推介,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
如今伊犁電視臺內部信息化建設已初具雛形,其中,電視臺利用OA辦公系統、QQ群、微信群等基本實現了文件的傳輸及各種消息和通知的信息化聯通。外部,通過新聞傳輸系統,實現了各縣市臺新聞及節目素材的實時傳遞,解決了外部素材進內部非編網,非編系統新聞傳輸到網站、帶庫。外宣素材通過廣電網絡傳輸到新疆電視臺。目前伊犁電視臺三種語言五個電視頻道通過自治區網絡傳輸到電信、移動網絡電視平臺。初步打通了各環節間的信息化聯通。衛星收錄系統現有傳統的模擬錄制系統和新建的數字接收系統兩套系統,均與硬盤播系統實現了對接。
可以說伊犁臺新聞宣傳、電視節目、技術保障、安全播出、安保檔案等都已實現了初步的信息化,臺里大量通知、材料均采用辦公系統傳輸,避免了大量紙張浪費,也提高了效率,減少了傳輸環節。
但由于不同時期建設及經費困境問題,全臺各系統還在各自為政,無法真正實現數字化聯通。各種網絡之間還存在著不兼容不聯通現狀。全臺節目及素材無法實時共享,沒能建立整體存儲和利用的媒資系統。外部文字系統與內部制作系統無法聯通,目前為止,各類同期聲、字幕還得在制作系統重新人工輸入。節目存儲還在使用DVD碟片,不僅素材質量差,而且占用播出硬盤,編輯隨時上載和刪除,對存儲不利,也增加了工作環節中的重復勞動,加大了設備損耗及安全運行的風險。各欄目上網站和進帶庫也還是使用碟片,信號差、保存價值低、工作重復、尋找不利,可以說這方面的改進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只有全面實現了臺內各環節及外部的全面聯通和整體規范化存儲,電視臺才能做到減少人員重復性勞動,各類資源、資料的切實存儲和利用。
要實現電視臺全面信息化管理,筆者認識到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形成采編播聯通,內外部銜接,全面有效的信息資源管理和充分利用。
一、形成電視臺各制作網之間的溝通聯系,實現資源共享,改善操作方式和細節制作問題,減少環節工作量,實現全面互聯互通。
電視行業屬于一種高投入性質的行業,而電視節目制作的投入費用占到整個電視臺投入費用的1/2,由此可見電視節目制作的成本較高。如今伊犁的電視制作網,細致劃分為三種語言的新聞制作網、欄目制作網、廣告制作網,專題、文藝及部分欄目則使用單機制作,電視資料相互封閉,使用不便。文稿通過OA辦公系統傳輸,無法進入制作網絡,后期制作工作量大,工作繁瑣。如能實現各網間的共享,各類畫面在全臺范圍內合理使用,可減少大量下載上載工作量,文字字幕輸入量。目前臺技術人員正在設備廠家的指導下進行調試聯通,將逐步解決以上問題。
二、建成大容量的節目資料存儲系統,確保電視臺各類資源全面存儲,保障資料存儲的長期穩定運行。
電視臺資料庫從最早的各類磁帶到光碟,再到現在的硬盤存儲,空間在逐步輸小,存儲量卻有大幅飆升。硬盤存儲已經成為信息化存儲的必由之路。而且大容量可聯機的存儲方式,將簡化各環節,提升存儲空間,減少存儲信號質量損耗,起到長久安全保存的實際作用,真正確保資料的重復利用。
三、鏈接制作網、總編室編輯中心、播出中心、網站的調度體系和備用體系,確保安全播出。
目前我臺高清硬盤播系統使用三備機,全面保障了播出安全,同時地面衛星數字錄制系統采用兩種方式,確保了錄制備份,雙向負責。今后,如能再將各網內調度備用體系全面建成,各環節都有了備份和安保措施,同時隨時修改調度,將對電視播出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四、形成外部采訪拍攝的傳送直播體系,利用衛星、直播車、光纜傳輸等方式實現外部拍攝的直傳系統,實現實時傳輸,改進電視新聞、節目采編的時效性和快捷實時性。
作為副省級電視臺,我們現在使用的轉播車還是微波發射或光纜直傳,只能保障市區內的直播直轉,只有逐步實現衛星直播才能真正實現電視新聞直播、突發事件直播等等。同時,對遠距離傳輸起到關鍵作用,真正改變制約我們直播節目的技術瓶頸。總之實現實時傳播、直播是電視臺實力的體現,也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
五、建成各環節的互用措施。新聞、欄目、專題、文藝、網站等電視素材可相互通用,在權限范圍內,可申請調用全臺各部門資源,對電視節目的生產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電視節目采編制作過程繁瑣復雜,同一事件經常要由不同形態來表現,比如,新聞報道過了的,專題欄目也要報,網站還要用,按過去的方式,就需要各部門各自采寫拍攝,各自成篇。如果實現了各環節的互用,每個部門拍攝內容可以不重復不雷同,素材都可以互相使用,不僅提升了人員、設備利用率,而且減少資源浪費,真正實現多種方式多媒體的宣傳報道氛圍。
對于整個電視臺發展而言,電視臺設備管理實現信息化管理可大大提高電視臺的信息化程度,慢慢的轉變電視臺管理理念,使電視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這樣更加有利于電視臺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提高電視臺的市場競爭力,加快電視臺信息化發展步伐。其次,電視臺設備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采用集成方式可有效提高電視臺對于一些突發事件的應變處理能力,這樣可幫助電視臺更好的立足于市場。
在當前的時代發展背景下,不斷涌現出了各種各樣的高新設備技術,實現電視臺設備管理的信息化發展,可以提高電視臺管理的網絡化以及數字化水平,進一步推進電視臺的改革和發展。如今,我們的網絡電視臺項目在伊犁州文化體育廣播影視局的支持下,已經加快了申辦力度,并列入了自治州的十三五規劃。2016年上半年完成了硬盤播系統建設和驗收工作,使伊犁電視臺漢、哈、維三種語言節目實現高清化,滿足伊犁各族觀眾日益增長的視、聽需求。同時,大大提高了節目上載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系統存儲容量和功能。在實現高清硬盤播系統的基礎上,加快建立高清非編制作網,新建高清虛擬演播室,新建虛擬和實景相結合的高清新聞口播室,進一步提高新聞播出效果;改造轉播車部分設備,增加演播廳燈光和部分設備,增添新聞采訪設備,逐步適應高清播出需求。并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推動新演播廳建設項目的落實。在這些建設的基礎上,將繼續爭取支持,實現以上幾方面的聯通,從全面信息化建設出發,實現電視臺媒資存儲及各系統聯通,將對伊犁州電視行業信息化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