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保祥
【摘要】目的 分析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我院心內科門診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8例,觀察組38例;對兩組患者均施以常規健康教育,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再施以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對兩組患者隨后10個月的康復知識進行門診隨訪調查,兩組的效果比較。結果 兩組患者在入組時,觀察組冠心病健康知識水平的調查得分為(63.5±4.8)分,對照組為(61.8±5.3)分,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10個月后,觀察組的調查冠心病康復知識得分為(86.2±6.7)分,明顯優于對照組(71.3±7.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臟病康復運動的達標率分別為89.5%(34/38),優于對照組65.8%(P<0.05);觀察組急性心梗、心絞痛的發生率44.7%,少于對照組7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心臟康復知識的水平和冠心病的自我管理能力,預防和減少冠心病的發作,是較為有效和安全的心臟康復方式。
【關鍵詞】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臟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6..02
冠心病介入治療手術能對患者血管閉塞的癥狀起到有效緩解和治療的作用,幫助患者尋找并解決引發冠心病的因素,但患者還有可能會復發心絞痛或急性心梗的癥狀,對預后不利。所以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手術后,對患者的健康生活習慣進行長期有效的自我管理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次研究對76例冠心病患者分別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和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后,發現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心內科門診2014年3月~2016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48~72歲,平均年齡(58.6±5.7)歲。觀察組38例中,男18例,女20例;年齡46~74歲,平均年齡(59.8±6.6)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的課題已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
符合國際和我國對冠心病診斷的標準;首次成功接受冠心病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狀態良好的患者;思維清晰且能正常溝通的患者。
1.3 排除標準
心臟手術不成功的患者;手術中發生比較嚴重的并發癥患者;并發其他臟器嚴重功能障礙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在我院心內科門診均進行規范冠心病藥物治療,并對其進行冠心病健康知識教育,包括發病原因、飲食習慣、常規用藥指導和日常保健等。教育方式可通過我院心內科門診專科醫生進行宣教,同時通過門診電視播放心臟病健康知識教育宣傳片[1]。健康指導可由心內科醫生手把手指導進行。鼓勵患者及時回院復查隨診,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指導教育。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采取綜合的自我管理教育,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心臟康復保健進行干預。隨訪調查患者的冠心病健康知識水平[2],以及心臟康復運動、急性心梗、心絞痛的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和匯總,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在入組時,觀察組冠心病健康知識水平的調查得分為(63.5±4.8)分,對照組為(61.8±5.3)分,兩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0個月后觀察組的調查冠心病康復知識得分為(86.2±6.7)分,明顯優于對照組(71.3±7.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臟病康復運動的達標率分別為89.5%(34/38),優于對照組65.8%(25/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急性心梗、心絞痛的發生率44.7%(17/38)少于對照組73.7%(28/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當前醫學普遍認為,冠心病是因為冠狀動脈狹小或栓塞而引起癥狀發作,而冠脈血管痙攣也會引發冠心病的發作。其發病機理是血管發生病變引發心肌缺血,引發電生理改變、離子變化、自主神經失衡等[3],甚至導致患者心律失常。當前,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冠心病患者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多,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
現如今,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醫學界也在研究更多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療。越來越多的患者采用冠心病介入治療后,其生存率比過去顯著提高[4],但影響冠心病發病的原因還未解決,患者在術后再次復發的可能性還很高。根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冠心病者在采用心臟康復干預后,因病發作而死亡的情況明顯改善,由此可知冠心病的發病機制與引發心血管危險的原因相關。但冠心病患者在術后能長期保持心臟康復保健的只有6%左右;而17.4%左右的冠心病患者術后出院的3個月期間就已停止藥物治療[5],使得預后效果不理想。患者保持長期的心臟康復保健與其對冠心病健康知識了解能力的影響,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越高,在日常生活中就越會嚴格遵照醫護人員的指示進行心臟康復保健,而他的預后效果也會越好。
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是一種有助于管理慢性疾病的干預方法,其目的是讓患者在出院后長期康復的過程中堅持進行自我管理[6],通過持續的健康知識教育,讓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促進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能力,提高患者對抗疾病的自信心和積極性[7]。在本次研究中,對出門診后的患者進行電話隨訪、定期強化知識,讓患者及其家屬關注其身體健康狀況,做好日常監測筆記,多與其他相同疾病患者相互交流康復保健經驗。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進行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有效促進提高患者對冠心病健康知識的了解[8],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預防和減少冠心病的發作,是較為有效和安全的心臟康復方式。
參考文獻
[1] 李玉潔,李 燕,馬曉雷.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術后疾病認知水平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21):3254-3256.
[2] 徐珍娣.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壓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04(11):109-110.
[3] 劉 巖,耿艷俠,張琳娜,高 暢,馮麗娟.自我管理教育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重慶醫學,2016,45(18): 2578-2579.
[4] 施 惠,王 莉.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對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識水平和自護能力影響的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09):16-18.
[5] 席明霞,唐 朝,覃 琴,莫文娟,譚立權.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對冠狀動脈介入術后飲食控制的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2):1075-1078.
[6] 楊 英.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臟康復中的應用探討[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6,10:57-59.
[7] 鄧春友,謝智恒,張俊玲,曾淑媛,利友瓊.行介入治療冠心病患者開展延續性自我管理教育對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5,13:125-128.
[8] 施文賀,謝陽金.康復路徑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01:273-274.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