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勃然
摘 要: 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是簡單地將自己的理解強硬的灌輸給學生。導致本來應該是生動活潑的教育課堂變得死氣沉沉,原來充滿想象和創造欲望的孩子變得墨守陳規。新課改的實施告訴我們,現代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而主體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
關鍵詞:新課標 呼喚 開放式 高中 數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2-0196-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的的確確給我們一線教師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這也為教師的成長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過程是一種“溝通、理解和創新”,面對千變萬化的信息社會,學習不再僅僅是把知識裝進學習者的頭腦中,更重要的是要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及歸納總結,從而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學識、主見及思想”,并能應用到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于是讓開放式教學方式走進數學課堂,整合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實現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提高學生分析、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以下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對開放式教學的一些思考與探討。
一、提高認識,充分認清開放式數學教學的內涵及意義
所謂“開放”,包括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活動和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等幾個方面的開放。結合現代認知心理學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要求及已有研究成果,筆者認為開放式數學教學的目標應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數學教學,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主動學習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進而獲得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選擇、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教學并得到發展,能力較強者能夠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有進一步的發展機會;能力較低者也能參與數學活動,完成幾項特殊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和捉進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學生積極探索的態度和探索的策略;鼓勵學生參考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提出新問題,探索新問題;刺激學生提高數學智力;鼓勵學生彼此討論交流與合作。這種教學模式也體現了數學教學是為了所有的學生。
二、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開放式教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探討如何切實提高數學的開放式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的。而數學學科的“開放”,包括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活動和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等幾個方面的開放。結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及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開放式數學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由于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數學活動的開放度。
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
3.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中,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利用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手段幫助教師執行教學功能。多媒體的使用,使我們解決了傳統教學手段不易解決的問題,使教學效果更加顯著。同時它也是一把雙刃劍,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只有把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才能揚長避短,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富有特色。
三、強化交流和合作,倡導開放的教學活動方式
相對而言,傳統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系、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忽視發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利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松和民主的環境,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展及創造能力的發展,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展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
1.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形式
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的空間形式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有:T型、馬蹄型、蜂窩型等。這些形式都以打亂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為基本模式,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而構成,小組一般由5人或7人組成,也有4人、6人小組等等。小組的這種排列縮短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間相互交往的機會,有利于小組內成員的交流和合作學習。
2.小組學習任務的布置
小組內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主要以協同活動為中介實現的,因此教師在組織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活動中,應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反復推敲的問題布置給學習小組,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交流和合作學習。教師不僅要指導組內交往,而且要引導組際交流,不僅要交流學習結果,更要重視交流學習方法。
3.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幫互學的合作意識,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盡心盡力。不斷向學生傳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們學會既善于積極主動地表現自己的意見,敢于說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相互啟迪,并能夠綜合吸收各種不同的觀點,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結語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實行開放式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新課程理念下的開放式教學,已為數學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它將給數學課改和數學的學習帶來廣闊的天地和無限的生機,同時也給每個教師的教學研究帶來了新的考驗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