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照林
摘 要:地方新建本科以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為主,環藝專業手繪課程是面向市場服務地方必不可少的實踐技能課。本文通過對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環藝手繪課程現狀、應對策略對其課程改革進行闡釋,來探尋同類院校環藝專業手繪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思路,教學相長生發環藝師生手繪設計水平。
關鍵詞:手繪教學;地方新建本科;課程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208-01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以下簡稱新本)是一種時間和空間范疇的界定,開設的環藝專業隸屬實用美術范疇,其實踐性,技能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面向地方,服務地方市場的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耦合并生。如何培養過硬的手繪技能,扎實的設計基本功,為設計思維提供具象表達手段,是開設環藝專業手繪課程的原初意義。手繪教學與時代發展同步,是新本環藝專業發展必由之路。
一、 新本環藝專業手繪課程現狀
通過知網等大數據學術平臺的梳理,我們不難發現:關于高校手繪教學的文章不勝枚舉,但對新本環藝手繪課程的針對性現狀問題闡釋的并不多。
首先,手繪教學的教師隊伍基本是“新老交替”,短期無法解決。新本環藝專業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近鄰日本及歐美國家的影響,引入國內高校。手繪課程的教師隊伍基本是專業化程度不高,“老”是說老教師基本是非環藝專業,老教師基本是“國油板雕”或師范類美術教育專業轉為環藝教師,大多缺乏系統的環藝手繪鍛煉,加之職稱等大多已經搞定,安享的思想、與原本專業的差異使得老教師單純針對環藝手繪專業特點和要求實操能力較弱。“新”是說,新本的環藝教師大多為新本、名校培養的碩士甚至本科畢業生,年齡大多為35歲以下青年教師,實戰施工設計經驗不多,手繪與實際設計存在差距,手繪課程多以臨摹為主。有實戰經驗的環藝中青年骨干教師忙于項目、課題等。從事的課程大多為專業設計主干課,沉下心搞手繪基礎教學的不多見。
其次,手繪教學的學生狀態基本是“痛不欲生”,其現狀:短期無法改變。筆者有幸參加了4次美術高考的專業加試,講授手繪課程5次,從各省生源來看,新本院校學生存在三個問題,第一,速生,專業基礎過低。大多數美術生是高考的衍生品,考前突擊學習美術2-5個月不等,不少學生甚至沒有畫過速寫,根本對環藝手繪一無所知。第二,夢生,不會舉一反三。進入新本院校學生,就進入了“象牙塔”,一部分學生認為萬事大吉,不思進取。日思進取的學生大多也是按部就班,素描,色彩,構成,透視這些課程與手繪教學的課程連接不夠,獨立思考的能力較弱,舉一反三能力不足。第三,移生,電腦表現萬歲。手繪是綜合能力的體現,線條造型,色彩穿插,工藝制圖,設計合理都是在手繪中需要體現的,綜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刻苦的訓練,電腦制圖以其真實性,美觀性,高效性,取悅了手功不足的大多數學生,移情于電腦,設計作品生發于計算機圖形藝術符合學生的正常應變心理。
第三,手繪教學的課程定位“無關痛癢”,課時設置可以快速解決。教學目標,每個新本都制定的十分詳實,在此不做贅述。從專業人才培養的長遠來看,扎實的手繪基本功,是培養設計思維的基礎,是業內共知的常識。設計師創意思維的快速呈現是通過大腦,眼睛,手和筆四個媒介協調配合來實現的。王受之指出:“設計,是指一種計劃、規劃、設想、問題解決的方法,通過視覺的方式表達出來的活動。”既然大師們已經詮釋了什么是設計,怎樣產生設計和設計靈感,就應該按照設計規律辦事,扎實提高學生的手繪基本功,從筆者區內外的交流學習,縱觀各地新本高校的手繪課程學時量不難看出,96課時已經是多的了,64-80課時是常態,有的學校為應對所謂的技能型課程需要,將透視學,人體工程學,設計心理學等與手繪課程教學體系相關的課程直接去掉或融入手繪課去教授,手繪教學的課程定位及重視程度日益減弱。
二、新本環藝專業手繪課程改革策略
手繪既然是設計基礎,是環境設計專業必須技能,面對師資及學生水平無法改變的現實,夯實基礎、轉變手繪課程定位就勢在必行,新本環藝手繪課程體系改革必為先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好手繪問題。素描應加強結構素描的練習,利于后面手繪中分析室內外空間物體結構;構成課注重點線面概括室內外空間的能力,加強手繪色彩穿插與呼應練習;透視學輕原理,注重快速徒手透視線稿手繪表現;手繪課注重線稿和材質,馬克筆,鋼筆淡彩等快速表現材料的練習;室內設計課(家裝,辦公空間,商業空間,娛樂餐飲空間諸課程)注重方案的草圖表達,平面圖,立面圖,透視圖手繪表達;室外景觀如廣場設計,小區規劃設計等課程均采用手繪創思,到方案完成的全過程,同時各專業主干課同步完成電腦效果圖制作。這樣課程體系下,手繪課程學習周期等于被拉長了,利于手繪水平的提高。
本文重點探討了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手繪課程教與學的狀態,并概說了手繪課程體系建設的策略。以期從學理角度對新本手繪課程的現狀尋求改良之法。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5年度賀州學院教改項目《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手繪表現技法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號hzxyjg201520)。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張綺曼、鄭署旸.室內設計資料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1.
[3]薛建軍.《手繪效果圖》課程教學探索[J].池州學院學報,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