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帆
摘 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也推動著電視節目制作行業的不斷創新,它使得電視節目制作的環境改變了以往的模擬環境,向著數字化環境改變。電視節目的制作系統也從紛繁復雜的方法中解脫出來,向著簡單而又不缺乏綜合性的個性化方向轉變。文章通過分析電視節目制作發展歷史,對不同發展時期的電視節目制作環境的情況、質量和工作人員的能力進行了分析,然后論述了電視節目制作環境的未來發展情況和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 電視節目制作;環境;變革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8-0087-02
電視是聲畫藝術,呈現給觀眾的電視畫面以及視頻在電視藝術當中具有決定性的地位,而電視系統使用起來也是需要比較高超的技術的,其復雜性使得電視節目制作也需要比較高超的技術。要想制作優質的電視節目,不僅要具備比較好的藝術感,還要能夠掌握制作技術,經過反復的實踐才能夠成為大師。21世紀,計算機為主的數字技術迅速發展,也刺激了電視節目制作環境的巨大創新,電視節目制作也改變了以往比較高貴和神秘的模式,向著單一化和多樣化轉變。
1 電視節目制作方法的變遷
電視節目呈現給大眾的時候往往是對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帶來影響,為大眾傳播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內容和新聞。這也就使得電視節目制作這一行業是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信息科學技術的創新無形間就影響到了電視節目制作技術的水平,同時也和電子攝像機技術、錄像機技術、節目剪輯技術等具有很密切的關系。
1.1 初期的電視節目制作
我國電視節目制作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的發展是在20世紀30到60年代,也就是電視節目制作的萌芽期。這個時期,攝像機是電子管電路,占地面積比較大,成本比較高、不易移動,畫面也不是彩色的,并且畫面像素不高,反映也相對遲鈍,存在很多問題。由于電視節目在拍攝完成后,沒有相應前期攝像技術和剪輯技術的支撐,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需要把拍攝場景全部完成。電視節目制作的成本很高,相應的設備也不是所有電視臺都具備的,并且電視節目的制作也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巧。在這個發展時段,需要工作人員具備比較高的電視節目制作技術和技巧,然而專業化的電視節目制作工作人員很少,技術、設備以及人才的制約使得電視節目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1.2 電子攝像機、錄像機為主的電視節目制作
1956年電子錄像機被發明出來,進而錄像技術也就不斷的被革新,這就使得電視節目后期剪輯得到了保障。在這之后的30年的發展,錄像機的功能也不斷的被加以改進,經歷了從復合到分量、從模擬到數字的不斷改進。錄像機從以往的模擬復合形式,分別經歷了模擬分量、數字復合和數字分量的進步和改進過程。電視節目制作的發展也伴隨著晶體技術和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而得到的很大提升,使得攝像機改變了以往的占地面積大而又反應遲鈍等多種問題。20世紀后期,一些微處理器、集成電路等技術的創新,促使攝像機硬件設備不斷提升,也就使得攝像機的功能越來越靈活簡便。根據不同電視節目的制作需要也使得攝像機有很多不一樣的種類,比如,分別用于新聞采訪和制作的攝像機,還有一些比較小的方便攜帶的攝像機,這些都在電視節目制作行業被廣泛推廣。隨著技術的發展,電視節目制作和電影制作也變得趨向一致,電視節目制作系統流程也更加清楚。不同層次和質量的電視節目,其價格也不盡相同,低至幾萬,高到幾十萬都有,也被很全面的推廣到各行各業以及企事業單位中使用。這一階段,電視節目的制作,無論是從藝術角度還是技術角度來說,都有了很大發展,也出品了很多高質量的影視作品。
1.3 數字化、個性化節目制作
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告訴發展,給傳統電視節目的制作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改變。無論是在拍攝過程還是在以后的剪輯處理方面,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撐。現代化技術的發展使得處理器的硬件不斷完善,也推動電視節目制作的拍攝和處理變得更加簡單,同時,促使電視節目后期的剪輯技術變得更加容易掌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電視節目制作更加接近大眾,也就可以了解大眾的需求,進而拍攝出更多讓大眾喜愛的電視作品。
2 現代視頻制作環境的形式
當代的電視節目制作的主要載體是電子化技術,因此,在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無論是在電視節目的前期拍攝。還是后期剪輯、制作、播出以及維護過程中,都要對數字化技術加以應用,只有這樣才符合現代化電視節目制作的要求。從影視編輯制作設備來看,現代電視節目制作環境有三種形式。
2.1 基于純硬件的制作環境
在前期的電視節目制作中,使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是比較好的硬件設備基礎,這些硬件設備主要包括數字式攝像機、數字式錄像機、數字特技臺和編輯控制器。數字攝像機的主要功能是用來對前期拍攝過程影響資料的采集,只要使用一些專門的攝像機就可以,資料儲存形式主要是DV或DVCAM格式。數字錄像機和編輯控制器可以按照實際情況和資金狀況,進行適當的選擇或者對二者集合進行使用,在不同階段適當選擇。以硬件設備為主的節目制作,是在以前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依據還是一樣的,只是在影像的剪輯等其他部分加上現代技術,在信號傳輸上使用更加先進的辦法,進而在各個方面提高電視節目制作對于信號的要求質量。基于硬件設備的電視節目制作環境,和以往的環境相比,是由很大進步的,也就是對以往的系統加上了數字技術的應用。這樣的電視節目制作技術性要求較低,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唯一的缺點就是價格較高,而且信號在進行傳遞的時候會有多次的格式變化,這就會使圖像或視頻資料質量下降。
2.2 基于硬件與計算機系統的制作環境
當前,我國很多電視臺的電視節目制作環境都處于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之中。這樣的發展環境和以硬件為基礎的發展環境相比,其進步主要表現在非線性編輯技術的改變上,在后期電視節目制作當中,非線性編輯是后者的主要支撐,在這一技術和其他硬件技術以及軟件技術的合作配合之下,能夠實現更好的畫面剪輯質量和電視節目的制作效果,這樣也就會促進電視節目制作過程中的藝術效果和拍攝剪輯技術相結合。在非線性編輯的技術應用之下,視頻和圖像的拍攝、剪輯和傳輸過程就會更加容易掌握,技術也會更加簡單,所拍攝的影像畫面的色彩、順序、亮度等的技術處理,還有影像的升格與降格等都能夠進行改變,使得大眾對于電視節目的內容、畫面感、新鮮感等有了更加強烈的沖擊。在拍攝和剪輯過程中適當運用長短鏡頭的結合,給電視節目制作帶來一個全新的環境。
2.3 基于純軟件的制作環境
在攝像機等硬件設備的使用中,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推動著數字化攝像機的不斷創新和變革,其內核的處理和運算速度得以改進,甚至很多攝像機有了兩個以上的處理器,硬件技術以及軟件技術等多種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給攝像機技術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再加上非線性編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攝像技術也逐漸向著以數字化和技術化為中心。這些技術的提供和應用使得人們只需要使用一臺攝像錄像一體機和一個電腦以及非線性編輯軟,就可以對所拍攝的影像資料進行處理,進而完成拍攝和剪輯的過程、如果業余愛好者對此感興趣,那么只需要經過簡單的學習和練習,就能夠對比較簡單拍攝進行處理,可以做一些技術性要求不高的工作。雖然在拍攝和制作的過程中,電視作品的質量可能沒有那么高,但是卻使得這一技術的應用更加廣泛,使得普通人也可以容易學習和掌握。
3 電視節目制作環境的發展趨勢分析
3.1 電視節目制作的高清晰度方向
根據對電視節目的制作環境以及各方面的研究來看,電視節目的清晰程度是很重要的,高度清晰也是今后電視節目的發展方向,也給觀眾帶來了較強的視覺沖擊。根據多方面對電視節目的制作發展情況總結可以知道,我國的電視節目制作清晰程度法的標準進行了分類,不同的清晰度給人帶來的視覺感覺是不一樣的,電視節目的清晰程度也是大眾在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對于精神需求的一個方面。隨著我國對先進技術的不斷研究,我國已經擁有了屬于自己專利權的電視節目制作技術,也就使得以后高清的攝像機和錄像機等設備在電視節目制作中變得更加重要,也更加廣泛。這也就需要電視臺等制作電視作品的主要機構打造一支專業素質過硬、業務能力更強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幫助電視行業制作出更加高水平的電視作品。
3.2 電視節目制作的網絡制式方向
在電視節目制作的結構方面,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形式的電視節目制作成為了電視行業的一大趨勢,也成為電視臺、學校和其他單位對于電視節目的主要拍攝形式。電視節目的拍攝和制作前期可以使用藍光記錄格式的攝像機,這樣就能夠和以后的剪輯過程進行對接,進而完成對于電視節目的拍攝、剪輯和播出的整體完成進度,使得電視節目制作更加趨向電子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使得非線性編輯技術更加進步,將電視節目劃分的更加簡單和專業,形成一個個的深化的模塊。
3.3 電視節目制作的大眾化、個性化方向
電視節目的制作在當今社會與大眾的距離更加近,也使得電視節目更加大眾化,也就可以更多的了解觀眾的需求和偏好,進而拍攝出更多符合觀眾喜愛的電視節目。從對近些年來攝像機和攝像技術在各個領域以及大眾個人當中的使用來看,電視節目的制作已經出現多樣化和平民化的趨勢,大眾也更多的使用身邊隨處可見攝像設備,比如手機、照相機、錄像機等的常見設備,加上互聯網的傳播載體,也使得電視節目的制作和傳播變得更加容易。這樣的電視節目制作環境和比較簡單電視制作技術的應用,大眾可以通過比較簡單的學習就能夠掌握相當的電視節目拍攝和剪輯等處理技術。只要大眾對電視節目制作有愛好,就可以進行學習。
4 總結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社會的發展往往是由于信息技術的創新,對于科學技術的革新都是伴隨著社會發展的。電視媒體以及互聯網技術是當代社會變革的最大推動力,對于人類社會的影響也甚為深遠。信息時代不斷發展,大眾對于電視節目制作要求也是不斷提高,電視節目制作人只有跟隨時代環境的步伐進行不斷變革,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觀眾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楊曉宏,毓敏.電視節目制作系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陳東.非線性編輯系統的現狀與未來[J].廣播電視節目信息,2014(7):66-68.
[3]張勇.非線性編輯系統構建與思考[J].電視技術,2015(7):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