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 原著粉奠定的觀眾基礎,“流量花生”參演吸精,急功近利下的盲目跟風催生了近年來IP劇的熱潮。IP劇的火熱看似勢不可擋,但其興起之源即伴隨著發展之患。抓好原著質量,關注流量的同時更重演技,不落窠臼的精制作才是IP劇今后發展之道。
關鍵詞 IP?。辉?;“流量花生”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8-0089-03
IP劇,是指在有一定粉絲數量基礎上的國產原創網絡小說、游戲、動漫為題材創作改編而成的影視劇。本文主要探討以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影視劇。2013年,改編自郭敬明同名小說的電影《小時代》票房大收。盡管該影片一度受到爭議,但其創造的巨大商業價值掀開了IP劇的盛大帷幕,迎來了屬于IP劇的“小時代”。2015年,中國進入IP元年[1]。隨后改編自九夜茴同名小說的電影《匆匆那年》,截至2014年12月31日,累計票房達到5.78億,意外成為12月的票房冠軍[2]。于是2015年的《何以笙簫默》《花千骨》,2016年的《夏有喬木雅望天堂》《微微一笑很傾城》等接踵而至,2017年開年熱播的《大唐榮耀》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均是由小說改編而成的IP劇。大銀幕,小熒屏,IP劇已不再新鮮。
1 IP劇興起緣由窺探
1.1 原著粉貢獻的票房及收視率
因熱衷于網絡小說而成為網絡用戶,形成消費網絡小說及其改編而成的影視劇的信息消費習慣,這部分群體俗稱原著粉。IP劇往往擁有數量龐大的原著粉,如《小時代》有幾千萬原著小說讀者,最終以將近5億的高票房收官也算不意外。改編自饒雪漫小說《左耳》的同名話劇也嘗到了原著粉的紅利,原著粉至少能帶來三成票房,保證這部戲能收回制作成本[3]。原著粉狂熱地追劇觀影,主要是想要看到自己腦海中曾經構想過的畫面在銀幕熒屏上的呈現,且做出原著粉的“權威”評價。由此解釋了為什么許多IP劇口碑極差票房卻高的令人咋舌。
一部小說自身有多少粉絲,基本上就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的觀眾。長期從事影視劇制作投資的制片方及投資方當然會注意到IP劇的龐大市場以及未來可觀的投資回報,不會錯失這樣的機會?!痘ㄇЧ恰冯娨晞⊥顿Y成本1.05億元,湖南衛視和愛奇藝的銷售收入1.68億元[4]。《甄嬛傳》國內衛視首輪播出95萬/集,76集總價超7 000萬人民幣[5]。因而可以看到,相對于編劇原創劇本,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制片人和投資方更傾向于風險較小,回報比較有保障的IP劇。
1.2 “流量花生”的強大吸引力
所謂“流量花生”,指的是在網絡上擁有高人氣,高關注度,高相關話題搜索量的當紅年輕男女明星。有觀點認為“流量花生”是沒有演技,靠炒作博關注,靠顏值吸粉的明星,甚至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稱為是演員。關于他們的話題通常很多,一舉一動都可“榮登”微博熱搜榜。近年來,“流量花生”開始成為銀幕熒屏???,尤其一些大IP劇,多由這些明星演員出演,網絡上也評出了“四大小生”“四大花旦”等類似稱號。筆者認為,“流量花生”是從數據方面對明星的一個評價,在這個網絡媒體占據大量傳播空間的時代,能夠成為“流量花生”,證明其自身強大的網絡影響力,是人氣的象征。
“流量花生”的加入,帶來了大量的粉絲觀眾?!吨虑啻?:原來你還在這里》豆瓣電影上的豆瓣評分為4.1分,然而百科上顯示票房為3.37億,雖難現《致青春》(《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票房輝煌,但成績也不差。不可否認,《致青春2》的兩位主演吳亦凡和劉亦菲都是高顏值的人氣偶像明星,首日票房高有發行方保底的因素,也有粉絲熱捧的因素[6]。此外由人氣偶像鹿晗,TFBOYS成員王俊凱、李易峰等“小鮮肉”出演的電影均出現過包場情況。其中由楊冪和鹿晗主演的電影《我是證人》,上萬鹿晗粉絲在全國55城包場85余場次,韓國日本加拿大等海外鹿飯也包場觀影,為偶像新片票房助力[7]。王俊凱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長城》中飾演小皇帝。據粉絲不完全統計,包場已有526場[8]。盡管以上這幾部電影不全是IP電影,但是足以說明了“流量”的強大。“流量花生”的個人影響力對其參演的IP劇的票房收視率至關重要。
1.3 快產技術基礎上的跟風趨勢
IP劇嶄露頭角后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讓更多IP劇跟風而起。自《致青春》(《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小時代》火了之后,青春類題材的影視劇一度霸占市場很長時間,靠打回憶牌吸引觀眾,《匆匆那年》《左耳》輪番上場。曾經的《仙劍奇俠傳》成為一代人心中仙俠劇的經典,近年來,隨著《古劍奇譚》的熱播,仙俠劇再度成為IP影視劇市場熱點,《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成了高收視率的IP劇。屬于國內本土化的宮斗劇也面臨如此困境,歷史上的朝代更迭為今天的作者們進行宮斗小說的創作留下了豐富的材料和創作空間,因此宮斗劇一直在國產劇中長盛不衰。但縱觀這些年的宮斗劇,套路幾乎都是一樣的。前朝皇子奪嫡費盡心機,后宮佳麗爭寵不擇手段,不同的演員不同的朝代演繹出來的卻像是同一場戲。
加之IP劇劇本在原有小說的基礎上改編出產較快,技術的進步也使得現在影視劇的拍攝時間大大縮短。綠布戲,藍布戲,“摳圖”,“P圖”屢見不鮮。四五十集的電視劇幾個月就拍攝完成,以往幾十年磨一精品的時光似乎一去不復返。劇本快產,作品快產,又可保證收視率,所以IP劇成為一個“香餑餑”。
IP影視劇的興起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影視劇市場發展的大環境所致。可以看到,其興起之源也正是其問題所在,對癥下藥方能藥到病除,走出一條長久之路。
2 探究IP劇的未來之路
此前,以年輕群體,尤其是女性為主要目標受眾的韓劇在中國電視劇市場風靡,盡管浪漫言情偶像劇的路數都一樣,但是養眼長腿歐巴和甜美善良女主的搭配還是讓韓劇在年輕群體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早有2013年的《繼承者們》《來自星星的你》,后有2016年《太陽的后裔》都風靡一時。電視劇,電影是文化產業,其中包含著民族的價值觀。優秀國產劇的興起與發展勢在必行。IP劇作為國產影視劇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勢必要承擔起一定的責任,要拿出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