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臣
摘 要 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日常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便是采訪,通過采訪獲取最具新聞價值的信息內容,從而有效豐富新聞報道并增強其真實性。但由于被采訪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采訪環境和采訪條件等也經常存在變化,因此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當中必須具備較好的應變能力。文章以此為重點,通過對采訪應變能力的內容、特點以及重要作用等進行簡要分析,在此基礎之上針對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如何有效提升采訪應變能力提出幾點有效建議。
關鍵詞 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8-0150-02
新聞采訪對于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而言無異于是“家常便飯”,但采訪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變化性和挑戰性,尤其是受到被采訪者個人原因或是周圍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經常使得采訪工作被迫中斷或是變得困難重重。而面對采訪中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需要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充分發揮自身高超的隨機應變能力,在巧妙應對各類危機情況的同時,有效保障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
1 采訪應變能力的簡要概述
1.1 具體內涵
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指的就是當外界發生各種危機或是突發情況時,記者能夠通過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化解危機,從而順利完成原本的新聞采訪工作。對于一名優秀的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而言,采訪應變能力是其必須具備的一項工作能力。在有效利用自身準確、敏銳的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之下,使得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能夠準確把握具體的新聞價值,進而有效提升整體新聞質量[1]。
1.2 實際特點
鑒于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訪應變能力,經常會使用在采訪對象或是采訪環境突變等特殊情況之下,因此采訪應變能力需要具有良好的靈活性,記者能夠根據采訪現場的實際情況對采訪方向、方式以及內容等進行合理調整,以有效擺脫尷尬困境。另外,新聞記者的采訪應變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流暢性和獨創性,其能夠在有效結合被采訪者以及當下的采訪情況及時做出反應和判斷,并能夠將自身的看法與見解加入其中,從而使其能夠從容不迫地完成新聞采訪。
1.3 重要作用
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訪應變能力能夠有效保障新聞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當受到采訪對象、采訪時間與環境等各種因素的變化影響,而使得采訪工作被迫需要中斷甚至終止時,靈活的隨機應變能力能夠幫助記者對當前采訪情況進行科學判斷,并使其能夠對采訪方式和采訪手段等進行及時調整,使其能夠通過沖破傳統思維定式的桎梏,爭取最大限度地實現新聞價值,捕捉到最有效的新聞信息。由此可見,培養和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2]。
2 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如何提升采訪應變能力
2.1 對采訪方向進行調整
作為每一位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特別是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采訪應變能力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其應對各種采訪中的突發情況,同時還能對新聞記者的采訪方向進行適當調整,使其能夠在順利完成采訪的同時獲得想要的新聞內容。而針對新聞訪談尤其是人物訪談的過程當中,新聞記者的采訪問題難免會涉及到被采訪者的隱私,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激發被采訪者的抵觸情緒,使其不愿意甚至拒絕接受采訪。因此在采訪之前,新聞記者最好能夠主動掌握被采訪者的基本情況,并在采訪過程中盡量避免涉及對方個人隱私。除此之外,新聞記者還需要準確把握好提問時機,避免在被采訪者回答之后停留過長時間而使得雙方進入一種尷尬狀態,同時也盡量避免新聞記者“連珠炮”式的提問,使得被采訪者無從回答。譬如說曾經某記者在采訪城市發展成就時,在等待政府領導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位老攝影師,記者在與其進行攀談的過程當中,發現老攝影師能夠從專業的攝影角度對城市建設及城市變化進行全面展示和分析,同時其向記者提供了其拍攝的大量城市照片,因此記者最終選擇了老攝影師提供的照片以及二人之間的采訪錄音作為城市建設報道的新聞內容,并將城市建設主題延伸至了民生領域當中,使得整體新聞報道更加形象、生動,而這與當時新聞記者的采訪應變能力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正是由于記者臨時調整了采訪方向甚至是采訪對象,才能獲取到最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和內容[3]。
2.2 重視新聞價值
同其他崗位的工作人員相比,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的獨立性非常強,基本上是由新聞記者配合攝影師,或單獨由新聞記者個人獨立完成采訪工作,因此新聞記者個人的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將直接影響整個采訪工作,需要新聞記者通過合理運用提問技巧,設計具有價值的問題以有效挖掘出新聞自身的內在價值,而新聞記者的采訪應變能力對于其能否凸顯出新聞價值有著一定的關聯。通常情況下,新聞記者鮮少能夠有充足的時間用于思考采訪當中發生的突發事件或緊急情況,因此記者需要能夠找準時機及時進行提問和追問,以有效保障新聞的時效性。在此過程當中,新聞記者需要根據被采訪者的回答及其給出的相關信息,不斷判斷新聞事實及其蘊含的新聞價值,并在適當情況下對采訪角度或采訪主題等進行調整。譬如說之前某電視臺新聞記者在對“保健品騙局”進行調查的過程當中,記者通過偽裝成“下家”向保健品銷售人員進行暗中采訪,在采訪當中銷售人員表示正是由于其抓住了老年人渴望健康長壽的特點,通過免費領雞蛋、贈送小禮品等手段吸引老年人大量購買保健品。而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發現許多老年人本身能夠意識到騙局的存在,但由于其子女不在身邊,使得老人覺得十分空虛,因此對于熱情且“主動關心自己”的銷售人員有著特殊的好感。因此后期記者在對保健品騙局進行揭秘的基礎之上,對“空巢老人”這一社會現象進行深入報道,使得社會各界開始廣泛關注“空巢老人”及其情感需求,通過記者的隨機應變以及對新聞信息的及時判斷,最終使得新聞價值能夠被最大化地體現出來。
2.3 準確把握內心的情感
在大多數情況下,新聞記者需要與被采訪者進行直接地面談,而受到被采訪者心情變化因素的影響,也會使得新聞采訪往往一波三折。因此記者還需要在采訪過程中能夠準確把握被采訪者內心的情緒和情感變化,從語氣、采訪形式等方面盡量貼合被采訪者的情感需求,使其能夠與記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更加主動配合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推動新聞采訪的順利完成。譬如說北京電視臺中某新聞記者在采訪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時,為了能夠挖掘出更多的新聞內容、實現新聞價值最大化。記者通過站在其競爭對手的角度進行提問,順利了解了大量有關京東發展困境、解決方案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方面的眾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而隨后其在談論到自己的夫人、孩子和工作團隊的過程當中,記者及時轉換自身角色,選擇以朋友的口吻對其進行提問,在營造輕松、愉快采訪氛圍之下使得采訪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2.4 善于觀察并捕捉細節
在新聞采訪過程當中,每一個看似細微的因素都會對新聞采訪造成一定的干擾影響,因此新聞記者需要善于觀察,并能夠準確捕捉各種細節內容,從而在短時間內準確找出新聞中的關鍵點,這要求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時需要認真觀察被采訪者的動作、情緒、語言等,尋找出其中潛藏的新聞價值。除此之外,新聞記者還需要注重自己的提問方式和提問技巧,在采訪過程中判斷被采訪者的興趣點,并積極為切入口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溝通,在盡可能營造和諧采訪氣氛的同時使得被采訪者能夠消除緊張感,以一種愉快的心情配合完成采訪工作。而為了避免直奔采訪主題引起被采訪者的不適,新聞記者可以通過從家常話題進行切入[4]。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信息時代下,各類新聞信息“狂轟濫炸”,充斥著人們的生活,而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和廣泛使用,使得媒體以及傳播媒介等也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各類信息資源層出不窮。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采訪應變能力,才能有效實現各信息資源的優化整合,在保障新聞采訪得以順利進行的同時為廣大受眾者提供更加真實、豐富的新聞內容,展現出新聞中蘊藏的實際價值,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
參考文獻
[1]陳華.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J].新聞研究導刊,2015(10):101-103.
[2]單永梅.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培養路徑[J].科技傳播,2015,7(12):154-155.
[3]計云雙.新時期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5(16):155-156.
[4]歐其爾·薩日娜.新時期提升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藝術的策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