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魏靖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青年的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在當前的新形勢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青年信仰的淡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輕視,大眾文化的負面影響,青年同輩群體間消極影響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應從加強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引導大眾文化、加強青年同輩群體間的積極影響等方面來加強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中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和社會矛盾頻發階段,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青年的思想觀念、社會構成、行為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使現階段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所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任務艱巨,從而對當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要求我們從事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于創新,努力探索新形勢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和方法,力求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具體有形、扎實有效、增強工作的吸引力和針對性。
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臨著新的大挑戰。
一是世紀轉換。新世紀里我們國家的發展不僅具有很大的機遇,也充滿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面對這些機遇和挑戰,青年應該成為應對他們的主力軍。加強青年思想教育,使青年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努力把自己培養成擔當社會重任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人才保證。
二是社會轉型。中國正處在從發展中國家向現代化國家轉型的時期,要實現21世紀的轉型,和末來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的發展目標,最重要的是培養人才,學校尤其要加強青年思想教育,讓青年認識了解中國的宏偉發展目標,并把這一藍圖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和推動力。
三是體制轉軌。中國轉向市場經濟體制,這就要求人們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全局意識、民族意識、國際意識。市場經濟的發展,雖然為中國提供豐富的物質財富,但也帶來許多不良的經濟現象,如,不正當競爭,社會腐敗,尤其是法制建設還不健全的今天,很多人沉迷于物質享受之中。因此,必須加強對青年思想政治的教育,使他們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觀念和意識。
四是思想變化。由于世紀轉換、社會轉型,體制轉軌等新的國內形勢,青年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由于中國法制的不斷健全,社會的不斷發展,更多文明生活方式以及道德思想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推崇,而青年在社會大環境的熏陶下,民主觀念,法律意識增強,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觀念和社會風氣;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發展過程中各種文化現象的出現和社會環境的復雜多變,多種文化相互激蕩的影響,也使青年人產生了崇洋媚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利社會主義發展的不良情緒。面對青年思想的變化,我們不僅要加大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而且要利用各種形式鼓勵青年人堅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文化的荼毒。
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青年信仰淡化
信仰是一種精神追求。當前中國正處在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生產方式的變革、新舊體制的交替和對外開放的加大,都在促使社會文化以異乎尋常的速度發生著重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但對中國眾多個體的心理產生了強烈沖擊,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動搖其原有的信仰,使其深刻地體驗到了信仰淡化帶來的困惑與迷茫。青年的信仰存在三種狀況:一是信仰盲區,沒有信仰;二是信仰模糊,對信仰沒有明確的認識,信仰不堅定;三是信仰誤區,信仰邪教或西方資本主義不良思想。在青年信仰方面存在的這些問題將嚴重影響青年的成長,不利于我們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在一味重視學習而忽視品德發展的情況下,青年的信仰淡化將會影響其對社會的判斷,降低對社會主義發展前途的信心,嚴重影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展。
(二)青年對傳統文化的忽視
中國處在社會轉型期的改革開放的攻堅時期,很多西方外來思想充斥著中國現代社會。西方拜金主義思想、享樂主義思想和人性自私論等嚴重影響了中國青年的思想,造成了他們過分崇拜西方文化而忽視了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曾被中國人極度推崇的儒家、墨家、法家等思想在今天的青年眼中成了一種枯燥無味甚至是過時的東西,嚴重影響青年未來的發展。青年對傳統文化的忽視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極為嚴重的阻礙。因此,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在課堂和學校里加強對青年傳統文化素質的培養,而且要鼓勵社會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向青年宣傳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大眾文化對青年思想的消極影響
大眾文化在具有給予青年多彩多樣的生活、增強青年的主體意識、培養青年開放的民主意識等優點的同時,又對青年產生不良影響。大眾文化具有商業化特征,它在傳播過程中具有消費主義、物質主義和享樂主義的特征,從而引發青年從節儉的傳統消費取向轉向注重新潮,奢侈的物質文化取向,強化青年的擁有心理和物質欲望,誘發拜金主義;大眾文化的非理性特征使青年越來越偏向于張揚個性,語言和行為異化,極易造成行為偏激和社會化秩序混亂:大眾文化多以贏利為目的,很多產品借助現代傳媒工具強化其感官和娛樂功能,從而淡化了青年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大眾文化對青年思想的消極影響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阻礙。因此,我們應重視大眾文化的多方面影響,運用多種方式來解除消極影響,發揮其積極作用,而不能僅僅試圖在口頭宣傳或學校的幾節課上來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新形勢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
(一)加強理想信仰教育
理想信念是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柱,也是青年學生健康成才的動力源泉。青年能否成才,成為什么樣的人才,理想信念始終決定他們追求的目標與發展方向。在青年信仰教育中我們要采取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信仰教育寓于生活學習工作中,使信仰教育生活化、實踐化,真正使每個青年樹立起明確而堅定的信仰。要對青年進行正確地引導和教育,讓青年在多元化的價值觀體系下學會鑒別,學會選擇。要通過先進模范人物的影響和帶動,把這種精神推廣青年中間去。我們要充分運用先進典型榜樣示范作用,激勵、引導廣大表少年奮發向上、拼搏進取,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號召力、感染力和說服力;要把這種主流的意識到貫穿到青年的日常生活中去,以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使他們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總之,要利用多種形式使青年深刻體會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涵。
(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1.結合互聯網。我們應把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和利用互聯網相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國際互聯網信息傳播迅速及時且宣傳影響的范圍十分廣泛,它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將傳統文化的優勢與互聯網特長二者相結合,必然會收到很好的傳播和宣傳效果。
2.結合現代形式。學校或政府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節假日外出旅游,去革命老區等地方,從而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我們還可以利用電視形象的拍攝宣傳中國的優秀古典名著以及其他各種傳統文化,喚起青年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發起社會組織開辦相關的報刊、雜志,出版相關的書籍,使傳統文化得到普及。同時,我們可以在社會不同的群體、不同的組織中聘請傳統文化研究方面的專家進行專題講座,讓青年更科學全面地學習、了解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三)營造良好文化環境,健全工作機制
1.營造有利文化環境。當前,我們應該大力發展先進文化,倡導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利用好學校教育的組織優勢和活動優勢,發揮青年作為受教育者的主體能動作用,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和社會主導價值觀真正成為青年的字句追求。社會可以通過宣傳主流價值觀念來消解物質主義、享樂主義對青年的負面影響。對青年所喜歡的一切大眾文化產品進行歸納和整理,將它們加工改造成適合不同年齡階段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資源,宏揚傳統文化、民族文化、主流文化,使大眾文化向健康理性的方向發展。
2.建立健全社會機制。政府可以在確保大眾傳播媒體業務獨立的前提下,通過法律監督、制度規范和技術管制等三種方式介入監管程序。同時,大眾媒體應形成自律機制,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自律水準和完善的行業制度自律機制,從業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作風、社會責任感和人文素養,向青年提供雅俗共賞、活潑健康、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