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點是分析金融工程在供應鏈風險管理當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應用,在沒有金融工程參與的供應鏈風險管理中存在著較多的困難和問題,而在加入金融工程之后能夠提高供應鏈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效率,從而降低風險對于供應鏈產生的威脅。
關鍵詞:供應鏈;風險管理;金融工程
隨著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金融領域運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進行金融問題的解決也在逐步發展當中。同時,金融工程對于風險管理也有相當的優勢,能夠充分提高風險管理的能力與效率。供應鏈作為現代企業的重要管理模式,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其中存在著的風險卻難以暴恐。因此,通過利用金融工程在風險管理當中的出色表現,能夠更好的保障供應鏈的順利運行。
一、金融工程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所謂的風險,即是預期事情發生的結果與事實不想吻合而出現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會為參與方造成損失,從而導致了風險管理的出現。金融工程在風險管理中表現出色,是由于金融工程與傳統的表內風險管理不同,而是采用表外的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利潤也是當前最為先進的風險管理理論,當下最為常用的為無套利分析法。金融工程在風險管理當中實現的不僅僅是前期的風險預防,還包括風險出現之后采用有效的金融工具進行風險解決,因此能夠在風險管理當中獲得青睞。在風險還未出現之時,金融工程能夠通過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將風險拆分成不同的風險組成部分,在將不同風險的部分組合起來將綜合風險最小化,從而能夠使得風險即使發生也使得損失最小化。
二、供應鏈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道德風險
供應鏈作為企業與市場向結合形成的一種體系,連接了原材料的生產、中間產品的制造以及最終產品的銷售等等環節,在這一整條利益鏈條當中是由許多企業共同組成的。在不同的利益主體面前,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并不能夠確定企業利益主體的道德水平,如果某一企業主體存在著較強的敗德行為,將會給供應鏈條的完整性造成嚴重影響。
(二)談判風險
在企業與企業形成供應鏈條的過程中,企業之間的交易是存在著不斷談判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企業之間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而不斷交涉,在簽訂合同時會不斷磨合且相互博弈,這使得這種談判存在著破裂的風險。尤其是相互合作時間較為長久的企業之間,已經存在著穩定的供應鏈關系,但由于某一次合同交涉存在著利益沖突而導致協商破裂,將給整條供應鏈產生影響,企業需要為重新找尋供應企業而支付高額的交易成本。
(三)市場風險
在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中,是需要將生產好的產品銷售給市場,在贏得消費者喜歡的情況下才能夠回籠資金,從而實現企業的再生產。但在競爭不斷加劇的市場環境下,這種產品的銷售存在著很大的風險,一旦生產的產品不再受到市場歡迎,而導致企業庫存的不斷增多,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和企業債務的支付,使得整條供應鏈企業都或多或少的會受到影響。
(四)自然風險
隨著世界極端天氣的不斷增多,自然災害在影響供應鏈安全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尤其是一些突發性的災害而導致企業受損嚴重,使得供應鏈發生變化,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產品生產和銷售。例如,當年日本的福島核泄漏事件,使得周圍企業大量的停工停產,一些日本產業的生產受到這一環境污染事件的影響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導致日本供應鏈受到影響。
(五)傳遞風險
供應鏈作為一種利益整體,各個環節之間、各個企業之間搭建了某種危機傳導機制,這種機制的存在,導致了一但某一個環節存在著惡劣影響將使得這種傳導機制將風險不斷放大,最終給整條供應鏈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三、利用金融工程進行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措施
(一)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鎖定成本
期貨作為一種金融衍生工具,其具有的對沖交易能力,是能夠降低企業風險發生時所產生的損失的。在供應鏈的風險管理當中,最終產品的銷售價格波動會為企業帶來較大的風險,這種價格波動導致的風險能夠通過利用期貨市場來降低風險。而期貨市場的存在就是為風險規避提供了一個較好的交易場所,通過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期貨交易,能夠將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企業風險轉移給其他抗風險能力較強的市場主體,甚至能為其他的市場主體帶來收益,從而將風險分散化而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這種通過風險操作將企業成本穩定的情況,是需要企業同時在期貨市場與銷售市場同時操作,以兩個市場不同的獲利結果來平均成本,最終能夠將成本鎖定在某一區間,從而降低市場價格的波動給企業造成的損失。
(二)利用期貨和期權構建組合合約,降低風險
期權交易也能夠為企業帶來降低風險的能力,在期權交易中扮演者重要作用的是權利金,企業通過支付一定數額的權利金之后,獲得了按照合約規定價格買賣某種期貨合約的權力,但這種買賣不一定要實現,企業可以在觀察市場之后做出是否進行實物交易的決定。如果市場需求波動過大,執行合約的買賣行為將會導致企業的損失超出權利金,則企業可以選擇不進行交易而僅僅是損失權利金。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如果企業預期未來產品的市場價價格會出現上漲,則買入看跌期權;而如果企業預期未來產品的市場價格會下跌則買入看漲期權,在這一跌一漲的過程中企業能夠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到最低,從而使得企業受益最大化。這種期權的交易方式能夠為企業的產品提供另一層的風險保障,一旦出現市場風險,企業可以不進行實物交易。
參考文獻:
[1]劉佳安.金融工程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時代金融,2017(02):182.
[2]馮濤.金融工程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7(02):178.
[3]李欣悅.金融工程在供應鏈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探討[A].《同行》2015年9月(上)[C].2015:1.
作者簡介:王政權(1990.07-),男,漢族,河南人,本科(在職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