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詩 何志國 張天逸



8月28~31日,隨州市專用汽車考察團赴十堰、襄陽、湖南長沙、福建龍巖、江蘇揚州等4省5市考察學習了這些省市地區的專用汽車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他們入園區、走企業,博觀而約取,積極汲取他們發展中的寶貴經驗,他們開拓視野、提升素質,為加快專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步伐、加速建設隨州專用汽車產業特色增長極汲取營養。
有制造向智造轉型
考察團一行參觀了三一重工18號廠房。該廠房為亞洲最大智能化花園式車間、全國首批智能制造項目示范基地。廠房內物流、裝配、質檢各環節都實現了自動化,1個訂單可逐級快速精準地分解至每個工位,可l小時下線l臺泵車,5分鐘下線一臺挖機。
在全球制造業向工業4.0邁進之際,三一重工也在積極謀求智能化轉型,該公司自主研發了大數據儲存分析平臺,實現對設備的遠程控制。“我們對銷售在外的設備進行聯網,每天產生數億條數據,這些數據幫助我們不斷提高研發服務水平,贏得市場。”三一重工副總經理、湖南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克軍說。
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任務和重點之一。目前,隨州市企業也在向智能化轉型,加速推進技改擴能,齊星、恒天、東風車輪等多家企業涉足智能化領域,智能化渣土車、智能化吸污車等產品得到開發和應用。隨州市經信委主任徐光喜介紹,今年將加快發展車聯網、大數據、云平臺、工業機器人等技術,推進產品更新換代,力爭填補國內空白產品達到45個。
重汽華威總經理陳勇表示,將認真學習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等方面的先進經驗,進一步注重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通過智能化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附加值。
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
參觀中,福建海德馨汽車整整一面“專利墻”給考察團留下深刻印象。海德馨擁有近400項專利技術,產品從各類應急電源車逐步發展到聲光驅散車、通訊指揮車等系列搶險救援產品。福建僑龍經過十幾年探索積累,研發成功“龍吸水”系列應急吸排水搶險專用車,擁有60多項專利技術。考察團對兩公司堅持創新驅動,不求“大而全”,但求“專而精”的理念稱贊不已。
長期以來,隨州專用汽車產業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產品同質化、技術空心化、品牌競爭力弱的問題,專用汽車企業普遍缺乏對核心技術的掌握,產品雷同且大多定位于中低端,市場競爭激烈。為扭轉這一現狀,隨州市力推專用汽車制造向創造轉變,提高產品附加值,堅守工匠精神,打造名牌精品。
“這次考察,看的所有產品隨州都能做,但全都存在差距。”隨州市汽車辦主任胡學勇說,“下一步我們將建立建全激勵機制,引導隨州專用汽車企業進行創新,各有專長、各有特色,在各自的專長領域里以新技術、新產品占領市場。”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廈工楚勝總經理徐正剛說,隨州專用汽車企業要堅持創新驅動,把產品做精、做專、做特,實現“差異化”發展。齊星車身總經理程濤說,要轉變觀念,提升格局,學習品牌營銷、品質營銷的做法。 有生產為主向生產服務融合轉型
專用汽車之“專”,不僅要求產品具有卓越的品質,及時高效的服務也至關重要。三一重工的成功,除了技術優勢外,優質高效的服務也是重要因素。
中聯重科建設了移動營銷售后服務平臺,將設備與服務調度中心及快速反應團隊無縫連接,為客戶提供24小時的貼身智能服務。三一重工對所有出廠設備、售后服務車輛和售后工程師都安裝配備了智能終端,當客戶的設備發生故障時,公司可以就近調遣工程師、配送配件,不但提高了服務質量,而且節省了服務成本。“很多企業覺得售后是負擔,但我們的售后是盈利的。”張克軍說。
當前,隨州大多企業常常止于“銷售”,“就是一錘子買賣,賣掉就了結”。要想贏得更大的市場,隨州企業必須學習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站在戰略高度,使服務名副其實地成為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服務,不僅僅是“售后服務”,制造與服務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勢所趨。福建僑龍、海德馨等專用車企業已開始從應急裝備制造商向應急方案服務商轉型,龍馬環衛也由單一的環衛裝備制造轉向“環衛裝備制造+環衛產業服務”協同發展。不僅提供裝備,而且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成為新的藍海。制造與服務融合,向服務要效益成為這些企業制勝的法寶。
在服務上“做文章”,大有可為。隨州專用汽車企業在向客戶提供高品質產品的同時,也應把服務作為提高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以獲取更大的利益空間。徐光喜說,要更好地在專用汽車后市場發力,把“服務”作為盈利點,延伸專用汽車的產業鏈。恒天新楚風副總經理王運江說,同樣的商品比價格,同樣的價格比質量,同樣的質量比服務,服務能創造更多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