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志林
摘要:受到新課改教學要求的影響,體育課程逐漸演變為了高校教育教學中重點關注的學科。為了提高高校體育教育教學質量,解決傳統教學理念下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問題。本文將基于人性化視角,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人性化視角;體育教學;改革;創新;途徑
高校是綜合性優質人才的培養基地,而體育學科作為高校教學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積極的將“人性化”教育理念應用于體育教學改革當中,有助于打破傳統填鴨式教學弊端,激發學生對體育知識、技能等學習興趣,實現高校體育教學創新改革。
一、高校體育教學的實際狀況
高校體育教育教學問題最近幾年越發突出,常見的問題有教師教學積極性不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學生身體素質較弱、缺乏運動能力等。導致此類現象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國內高校長久以來采用實用性和工具性的體育教育模式,在過去的教學中,體育教師是絕對的中心,是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和主導,這種教學模式完全違背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忽略了學生的課堂地位,使體育教學質量逐漸下降,學生體質和運動能力逐漸變差,沒有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與此同時,傳統填鴨式體育教學法枯燥乏味、毫無創新元素,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學生只能一味的被動接受知識,有違人性化教育理念。[1]
面對這種情況,高校在體育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積極的響應新課改號召,重視人性化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及個人需求,有針對性的展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為學生樹立“課堂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體育知識的熱情,實現人性化體育教學與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教學目的。
二、基于人性化視角研究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途徑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基于人性化視角開展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就必須尊重人性化理念具體內涵,堅持“以人為本”為教育教學工作開展核心。高校在體育改革中,應以“以生為本”為核心,為教師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授,密切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通過結合教學大綱、學生個人特點等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方案,為學生培養創新能力、改善學生環境適應力。高校體育教學教師必須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體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根據學生身體素質、興趣、體育基礎等合理結合教學大綱設計教學活動內容,然后為學生進行活動指導,幫助學生選擇符合自身發展、愛好的體育項目實施練習,利用學生對項目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主動鍛煉意志。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活動,利用邀請學生參與課改內容設計的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課改操作及實施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體育潛能;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學習體育知識及技能,為學生培養團隊合作意識與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在體育課程改革中獲得創新元素,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教學質量。
其次,要人性化選擇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健康第一”理念應該深入體育教學改革,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要人性化的選擇體育教學內容。高校開設體育課程,是為了改善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體育技能。而幫助學生了解、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是教學主要任務。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則是教學主要目的。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的選擇體育教學內容和課程。受到傳統教學影響,競技類項目的知識學習及訓練是高校主要教學內容。但是,受課改影響,高校應重視學生體育學習基礎及能力的拓展,弱化競技類項目教學,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身體素質狀況打造合理的教學課程內容。另外,高校應結合教學大綱、學生身體素質狀況、校內體育教學設施,有針對性選擇教學項目、進行改革創新。同時,高校要根據體育項目特點,重新劃分項目類別,集中項目讓學生選擇。比如,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傳統項目的武術、太極、腰鼓以及潮流項目的街舞、現代舞、健美操等項目,然后在加入實用類野外求生、攀巖等項目,增加學生體育學習項目的可選性。[2]
然后,優化體育場館基礎設施。受新課改影響,高校在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中資金金額投入不斷提高,雖然部分體育場館及設施得到了優化,不過依舊存在問題。當前,多數高校都實現了體育教學場館、場地的擴建,基礎設施也進行了一定的更新,雖然滿足了基礎課程的開展需求,不過沒有達到人性化教學要求。同時,很多高校都沒有建立獨立的學生換衣間、獨立浴室等。因此,很多學生在完成體育鍛煉后,都是滿身大汗,只能回到宿舍才能更換衣物或者洗澡,不利于學生體育活動的開展。同時,當代高校內部的學習競爭狀況也比較激烈,學生無法拿出大量的時間參加體育運動,若在體育活動中浪費的時間過多,必然會降低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所以,高校應集中投入資金及技術,打造集體育設施、洗浴、休息室為一體的小型體育場館,滿足學生體育運動及鍛煉需求,避免學生因體育運動浪費時間,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知識、技能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再次,為學生創設人性化教學氛圍。人性化體育教學理念的應用,要基于軟硬環境創造兩方面入手。所以,高校要為學生創設人性化教學氛圍,為人性化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因此,高校在實施體育人性化教學改革創新期間,必須合理、有效的對內部體育教育資源進行使用,同時要以教學計劃為基礎科學的對教學場地、設施進行劃分,對高校體育內部教學環境進行優化。另外,教學中教師要提高生生、師生互動頻率,并構建平等和諧的、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實現彼此的相互尊重。在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中,要積極融入人性化教學理念,打造充斥人性化教學理念的體育教學環境,從而為學生的發展、學習,營造良好的人性化學習氛圍。比如,高校在人性化體育課程教學氣氛創設中,可以針對對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常見的體育項目諸如籃球和排球進行專業的課程講解,加強與相關的籃球協會以及排球協會之間的聯系,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開展籃球排球羽毛球比賽等,進而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和諧的校園運動氣氛,實現校園氛圍與體育運動觀念的結合,為學生創造優異的校園體育活動氛圍。[3]
第五點,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職業綜合素質。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師作用的發揮,且教師是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中人性化教學思想的實踐者與操作者。所以,高校要為教師樹立“終身服務意識”,提高教師對“人性化教育理念”的重視程度。從而改善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效果與質量。另外,教師要主動的學習當前社會全新的體育知識及體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體育素質及教學能力;高校方面也要為教師提供外出學習、“鍍金”的機會,或者聘請體育教學專家入校對教師實時專業培訓,從而提高高校內部體育教學的職業綜合素質。
最后,主動構建體育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以人性化視角為基礎開展體育課程創新改革受到課程考評體系的影響較大。在人性化課程評估體系建立中,要把教師教學觀念、學生實際狀況、教學方法、課堂效果、教學結果等納入體系考慮范圍當中。評估考核要求實施期間,必須以“人性化”教學思想為中心,結合學生的真實狀況,通過系統性的全范圍考察,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效果進行科學評估。因此,科學、高效的課程評估體系對評估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具有積極影響。同時,做好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可以使教師掌握學生個體差異、有針對性開展體育教學,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改革效果的目標。
三、結束語
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積極的應用“人性化教育理念”,為教師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通過改善教師綜合職業能力、創建良好的體育教學校園氛圍、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等方式,提高體育學科人性化教學質量,實現基于人性化理念的體育教學改革創新。
參考文獻:
[1]張琳.淺析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探討[J].才智,2017(16):119.
[2]任貴武.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24):395.
[3]張江.關于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創新的思考[J].才智,2017(23):14.
(作者單位:中國美術學院上海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