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針對醫學留學生在內科見習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教學體會,提出改進措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中英語言思維轉換, 加強師生之間的理解與溝通,注重留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培養,提高醫學留學生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全英教學;醫學留學生;內科見習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8-0101-02
Ab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medical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internal medicine internship lesson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measur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thinking transform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skill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teaching in English; medical international student; internal medicine internship lesson
隨著經濟、科技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留學生教育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重視,來華留學生醫學教育發展迅速,留學生教育的規模和質量也成為評價大學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1]。我校作為醫學院校,每年招收一定數量的留學生進行以臨床專業為主的本科教育工作。五年來,通過承擔本校內科學臨床見習課教學任務,筆者對留學生教學工作產生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師資問題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其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效果[2]。所以教師是保證全英教學質量的首要條件。對于全英教學而言,其教學目的是雙重性的,全英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內科臨床見習課是將醫學理論與實踐進行銜接的課程,這就要求見習帶教老師必須具有專業的醫學素質,豐富的教學經驗,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的聽說水平也必須能夠滿足教學要求,對師資的要求水平高。我校目前在師資水平方面尚存在一定缺陷。有的老師專業知識扎實、教學經驗豐富,但英文水平偏低,尤其是在英語口語和聽力方面;而有的老師雖然英文水平較高,但教學經驗尚不充足。如何有效的提高師資水平是全英教學質量的保證。建立一支優秀的全英教師團隊是維持良好教學體系的基礎。如何合理的利用整合現有的教師資源,如何對教師進行后續的培養與提高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有如下建議:(1)定期邀請國內外全英文教學的名師來校上公開示范課。目前國內一些高校已經在全英文授課方面走在了前列,通過邀請全英文教學的名師與我校教師通過公開示范課的方式進行交流學習,讓本校的教師學習相應的教學技巧,在不同的情境下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2)打造全英教學團隊。在團隊中,采用以老帶新的方法,集體備課,共同討論,可以帶動新教師的迅速成長。(3)提供切實有效的語言培訓機會,幫助教師提高英語水平。(4)提高準入制度,完善評價體系。建立督導組,對初次參與到全英教學授課的教師進行試講評估,對日常教師教學活動進行監督。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建立多方位立體評價體系,包括授課內容的完整性、啟發性、生動性,語言表達能力,與學生的互動,師德師表,評價應由督導組和學生評價意見兩部分組成。
二、注重培養中英兩種語言思維方式的轉變
語言是與思維直接聯系的。英語思維是指我們聽到或者看到英文或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是大腦先直接出現其含義隨之用口、筆表達出來,而不借助另一種語言。而母語思維是一種本能思維,大多數全英教師授課時,常常會本能的通過漢語來翻譯,其實質是用漢語思維來學英語。教師要注重培養漢英兩種語言思維的過度,逐漸以英語的邏輯思維習慣來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并貫穿到教學中,有利于學生理解授課內容,與學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三、師生之間的理解與交流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全英教師還必須面對由于文化、語言和思維方式的不同,所引起的多方面理解和交流的問題。我校留學生多來自東南亞各國,他們從小接受英語教育,因此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很強。不足之處是,他們英語摻雜著地方口音,中國教師一般不易聽懂,因此師生間的交流存在一定困難。其次,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其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道德觀念、社會價值等有明顯的差異,使得他們看問題的角度、思維方法、情感體驗、行為模式等都具有鮮明的特點。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著文化差異,產生文化摩擦也就在所難免。譬如有些國家的女學生不愿動手給男患者體檢,因此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做到更好的相互理解與尊重,不能以簡單批評了事。
四、臨床思維與實踐技能的培養
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始終是醫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評價醫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3]。而臨床見習課是將醫學前期理論知識過渡到醫學實踐的第一課,在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與實踐能力方面起到排頭兵的作用。全英教學中,在英語語境下,如何設計好教學內容,讓醫學生前期所學的內科理論知識與患者實際情況相結合,印證課本內容;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問診與體格檢查,將診斷學學習的知識實際應用于臨床;并且還要幫助解決學生與病人之間因語言不同存在的溝通困難,非常考驗教師的教學能力。筆者的體會如下:1.提前準備好典型病例,熟悉患者資料,前期與患者做好溝通。2.結合具體授課內容,對教學難點與重點,設計好問題提問,或者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問診。3.體格檢查方面進行示范后,鼓勵學生實踐,并進行指導與點評,或者鼓勵學生之間互相點評。4.課后討論,以問題為主導,采用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將之前所學理論知識結合患者的具體臨床資料,主動思考解決問題,將理論聯系到實際。
總之,醫學留學生的教育與國內醫學生比較有其不同的特點。內科臨床見習課的全英教學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程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流程;根據留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實踐操作、主動思考問題、著重于臨床思維與臨床技能的培養。提高醫學留學生教學質量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長期探索的過程,還需要筆者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的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林真,徐順華,王書奎,等.導師制在留學生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5):383-386.
[2]謝淑芬.素質教育時代對教師素質的新要求[J].衛生職業教育,2004,22(6):20-22.
[3]沈繼英,祖勤,黃琴,等.關于醫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考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0,30(4):57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