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堅
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和民眾對于體育運動重視程度的加深,體育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通道,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具有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產業鏈長、帶動效應強等優點,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的主要支撐,也是支撐多元體育需求的關鍵力量。基于此,本文將重點分析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具體作用,以推進體育產業的深化發展。
關鍵詞:體育產業 市場經濟 產業結構 消費需求
中圖分類號:F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3(c)-139-02
2016年《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冰雪運動發展規劃》有關推進體育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相繼頒布和實施,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這些政策的出臺基本勾勒出了我國體育產業未來發展之路,并釋放出更多的市場需求,在此驅動下,我國體育產業加速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并有望在2025年達到生產總值5萬億元的目標,且產業增加值將上升至GDP的2%,據此,體育產業將進入快速發展通道。體育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具有能源消耗低、環境影響小、產業鏈長及輻射范圍廣的特點,不僅能夠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而且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體育需求,解決體育供需失衡的矛盾,釋放國民經濟發展新動能,并促進國家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基于此,本文將以體育產業的發展為研究基點,通過分析其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具體作用,來謀求新的發展路徑,以更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
1 體育產業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
隨著經濟戰略調整的深化推進,國民經濟結構得到了初步優化,但產業結構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根本性轉變,制造業一支獨大的狀態并未消除,第三產業所占比值仍然較小,為此,需要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漸提升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值,進而在突破原有產業結構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新常態經濟調整下,國民經濟發展面對更為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處在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刺激經濟政策負作用的消化期等三期疊加階段,多數產業都處在低迷發展狀態,為了扭轉這一發展態勢,實現國民經濟的逆勢而上,必須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攻方向,要轉變思路、開拓創新,尋求經濟新發展的動力源,而體育產業作為戰略新興產業,在增強經濟內生動力與活力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是國家優化產業結構的主要著力點,也是支撐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其的扶持力度逐漸增強,在政策和資金上都給予了諸多傾斜,體育產業在數量和規模上都呈現爆發式發展態勢,已然成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中的重要依托,根據《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13)》的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體育產業的總規模已經達到2600億元,已經占據國民經濟總產值的5%,而至2016年我國體育產業規模將突破8000億元,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所占比已經上升至6.2%,體育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且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18.86%,如果依據此速度發展,至2025年體育產業勢必能夠達到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期望的5萬億元產值及占GDP比重2%的目標。與此同時,雖然我國體育產業未來發展態勢存在諸多優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與美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體育產業產值占GDP總產值的2%~3%的比率相比,差距還很大,但是這也預示著其發展潛力更大,我國體育產業增長空間至少有1倍以上,而且,根據體育總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16年~2020年增長空間為2.6萬億,年復合增速達到49.62%,總體來看,未來5~10年體育產業將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這樣一來必將提升體育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將帶動旅游、餐飲、娛樂、傳媒、影視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此外,隨著體育產業內部結構的逐漸優化,相對于體育制造業而言,體育服務業的發展速度更快,在體育產業中所占比值逐漸上升,2014年,全國體育服務業實現增加值835億元,同比增長20.5%;2015年,全國體育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060億元,同比增長26.9%,由此,第三產業將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值將得以顯著提升,最終將改變三大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固有比例,進而推動整個產業結構的優化發展。
2 體育產業是對接國民多元體育需求的關鍵所在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社會經濟獲得了空前發展,增長速度加快,產能逐漸優化,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升,精神需求逐漸凸顯,在此影響下,越來越多的民眾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了自身健康的管理上,參與體育鍛煉和活動的人逐漸增多,甚至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體育消費需求,也將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而全民健身計劃的出臺和深化推廣,更是推進了國民健身意識的不斷增強,大眾體育消費習慣導入初步完成,并成為影響體育消費發展的關鍵因素,民眾對于體育休閑、娛樂、健身、競技等的需求逐漸增多,體育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與此同時,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都非常關注國民的健康狀態,為此,也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了大力扶持,黨中央、國務院在2016年10月25日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由此國民健康被擺在了戰略地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全民建設計劃在我國的深化實施,在民眾自身健康需求和政策的雙向引導和刺激下,體育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立體化發展,這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需求保證。
在體育消費需求這一催化劑的影響下,近年來,體育產業在規模和數量上都在加速發展,不斷強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努力豐富和完善體育產品和服務、優化產業布局、健全運營機制,從而提升體育產業發展水平和質量,更好地對接諸多民眾日漸增長的多元化、多層次體育需求,而未來“十三五”期間,國家對于體育產業的重視和支持力度將逐漸增強,體育產業將面臨更好的發展機遇,其產業布局將趨于合理化,體育服務產業比值不斷增加,體育制造業則相對減弱,體育產業鏈將得到更大的延伸和發展,上下游的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旅游、健身培訓、體育用品等將深入融合,實現共贏發展,從而滿足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體育需求。體育產業發展在迎合多元體育需求的同時,勢必也將刺激內需,提升國民經濟整體消費指標,并由此上升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3 體育產業是提升國家公共服務水平的影響因子
當前,國家推行“體育即民生”的公共體育服務理念,將公共體育服務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努力打造“設施更普及、組織更健全、活動更豐富、服務更優質、群眾更滿意”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以全面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水平,而這需要以體育產業的繁榮發展為必要前提。近年來,在“體育強國戰略”、“全民健身計劃”及如今的“健康中國”政策引導下,體育產業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態勢,已經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中的“潛力股”,競技表演業、健身休閑業齊頭并進,體育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體育設備、場地等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體育產業與旅游、文化、健康、養老、健身培訓等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程度不斷加深,這些都為體育產業鏈的延伸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是,體育產業發展最為重要的就是服務民眾,這也是其成為影響國家公共服務水平重要因子的關鍵所在。在體育產業整體優化發展下,體育人才隊伍建設得以優化、體育基礎設施得以完善、協同發展機制得以健全,這些都為體育公共服務提供了有效支撐,且隨著國家功利性、唯金牌論思想的轉變,其逐漸將資金和精力由競技體育轉向了群眾體育,改變了體育場館、設施只為大型綜合性賽事服務的發展模式,以分散的、小型的群眾性體育運動需求為根本出發點,逐漸將閑置的“觀賞性”的場館改造成“應用性”場館,增強社會資本的引入,加大對體育產業的資金投入,同時,整合、優化分散在各地的體育資源,并加以充分利用,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學校場館對外開放,延伸體育設施的服務范圍,通過這些措施的綜合應用,極大地提升了國家體育公共服務水平。
4 結語
近年來,在政策紅利和市場需求的雙向驅動下,體育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并逐漸上升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不僅能夠優化產業結構、滿足民眾多元體育需求,而且還能提升國民身體素質,增強公共服務水平,但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潛能尚未全部釋放出來,應該不斷深化其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以更好地釋放新動能,推進國民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紹通.當前我國體育經濟產業發展中的熱點與難點分析[J].山西農經,2016(09).
[2] 高銘.體育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J].運動, 2015(09).
[3] 謝慶偉,楊貴軍.新形勢下體育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