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在高職教育領域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研究課題,文章作者通過對高職工程造價專業的教育思想、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及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質量保證體系、評估體系六個方面探索“項目引領,標準對接”的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工程造價專業建設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工程造價;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工學結合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08-0150-03
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s is an endless research topic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exploration of the education thoughts,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standards and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modes,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project cos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mode of project leading and standard linking,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 cos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project cost; talent training mod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work-learning integration
引言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指導下,高等學校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管理制度和評估方法,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實施人才教育過程的總和[1],它是一項系統工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以下簡稱19號文)以及《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等教育文件的下發,將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為此,在高職工程造價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如何能夠形成更加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教育永無止境的研究課題。
本文將從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的教育思想、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質量保證體系、評估體系六個方面探索“項目引領,標準對接”的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指導高職人才培養的“五個對接”教育思想
國家19號文強調:高職教育需要“服務需求,就業導向”,推動實現“五個對接”。這一要求凸顯了高職院校的功能是服務社會技術人才崗位需求,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核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而實現這個核心目的的途徑是:“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這“五個對接”成為指導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教育思想。
二、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七類參與工程項目實施單位的崗位需求調研與分析,確定工程造價專業的培養目標應定位在“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良好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能夠勝任以造價員(預算員)崗位為主,以資料員、材料員相關工作崗位為輔”的人才培養目標上。
三、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及“職業能力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形成
對造價員(預算員)、資料員、材料員崗位進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職業能力分析、對應知識分析、主要支撐課程分析以及專業核心能力分析的基礎上,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及課程體系可進一步獲得。
人才培養規格可歸納為:具備識圖、測量、材料管理、項目管理、施工組織、招投標、計算機、CAD、資料管理、經濟分析、成本管理、建筑統計等專業能力;自學提升、信息處理、數學運用等方法能力;合作、交往、表達、創新、解決問題等社會能力。
職業能力模塊化課程體系可概括為:職業領域公共課程模塊、職業基礎課程模塊、職業能力課程模塊、職業拓展課程模塊和素質教育模塊。具體構成如圖1所示。
四、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的“項目引領”教學模式的建立
在“工學結合、理實統合、校企聯合、教練融合”的高職教育理念指導下,工程造價專業實行“項目引領,標準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2所示)。即以項目引領為專業教學模式,貫徹標準對接的教學過程。即:將項目化教學作為基本教學模式。在人才培養的專業資源庫開發方面對接國家、地區的職業標準和規范[2]。在人才培養的師資保障、實訓保障方面對接國家教學標準《高職工程造價專業教學基本要求》。
項目化教學模式通過選取由易到難的4個工程項目作為教學背景,根據課程特點,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2-3個工程項目,將包括管理學、法律學、工程技術、經濟學等多方面學科全面整合到一起,為學生提供他們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技能,教會學生自我指導、自我激勵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3]。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吸納國家、行業等發布的最新職業標準、規范要求,開發教學及企業培訓資源,融入課程教學及企業培訓中。通過“造價事務所”校內實訓模式[4],實現項目引領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標準化的職業素養。
在工程造價專業建設中參考國家教學標準《高職工程造價專業教學基本要求》,作為建設專業實訓保障條件及師資保障條件的重要依據,通過標準化的教學實施保障,實現高標準培養造價專業人才的教育目的。
五、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的建立
(一)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我院施行“學分制”管理,這是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主要途徑。目前,工程造價專業已基本形成了“學分制評價為主導,過程性考核為側重,技能競賽為補充,校企聯評為手段”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
1. 學分制評價為主導
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及素質表現均通過學分予以衡量。學生可根據自己所獲得的學分多少決定其學制長短,實行彈性學制。課程成績合格者及素質表現突出者可獲得相應學分,不合格者需通過補考或重修方能獲得相應學分。
2. 過程性考核為側重
教師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成績的認定為過程性評價及效果性評價相結合,以過程性考核為重點參考的綜合評價機制。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可占綜合評價成績的50%-70%,期末考核打破傳統的卷面考核形式,靈活采用實踐技能考核、面試等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
3. 技能競賽為補充
作為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將學生職業技能競賽的成績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學分認定。如參與的競賽項目與課程關聯度較大的,則可用技能競賽成績替代課程成績,體現“以證代考,以賽促學”的特點。
4. 校企聯評為手段
學生在專業學習期間,對各項專項技能和綜合技能的考核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聯合評價。各項專項技能由企業兼職教師參與評價學生的實踐學習成果;在學生專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階段,企業指導教師需按照學校提供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打分評價。校企聯評使學生學習成果的認定更全面、更準確。
對于該專業學生整體學習情況的分析通過每學期和每學年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進行時間縱向比較及課程橫向比較。以此來綜合反映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反饋教學過程。
(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在專業教學質量監控方面建立審批制度、考勤制度、聽課制度、督導制度、例會制度、報告制度循環執行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1. 審批制度——預先監控教學質量
在學期初,由教研室、教學辦及主管院長審批學期授課及實訓計劃。在日常教學及實訓教學期間,要求任課教師提前一周由教研室主任或教學辦主任審批教案。通過教學計劃和教案的審批,掌握教師的課程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及備課質量。
2. 考勤制度——雙向監控教學質量
在日常教學管理方面,要求任課教師除了課前在教學辦簽到、領取教學工作夾以外,還要求教師對每次到課的學生進行出勤情況統計,填寫教學日志。尤其是實踐教學期間,堅決做到一日三查學生出勤情況,對于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來說,確保學生上課的出勤率是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先決條件。
3. 聽課制度——互相監控教學質量
對教學及教學管理人員制定聽課制度,并在每學期起初制訂聽課課表,設立聽課簽到制度。通過聽課評課實現教師互助,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4. 督導制度——領導監控教學質量
成立校級、院級教學督導小組,形成由學院教學督導室,分院院長及書記,教學副院長、綜合辦、教學辦主任及教學干事、教研室主任的“三級傘形”教學質量督導組織,實行常態化監管與抽查式教學督導相結合的質量監控管理制度。
5. 例會制度——適時監控教學質量
每周教研室及教學管理人員均分別召開教學研究及教學管理例會,會議圍繞“如何實施高質量教學”和“如何進行有效教學管理”主題,解決教學及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影響教學質量的問題。
6. 報告制度——反饋監控教學質量
學期期初、期中、期末進行全面教學檢查。每學期對學生考核結果做成績分析報告,每學年編制年度人才培養質量評估報告。報告結果反饋至下一年的教學質量監控措施中。
六大教學質量監控制度針對教學工作流程設計,形成全過程監控,通過反饋,形成監控體系的閉合循環,建立起教學質量監控的長效機制。不斷推進專業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三)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專業教學質量評價建立了督導評教、教師互評、學生評教相結合的評價機制。
1. 督導評教
由學校教務處督導科牽頭,每月針對全院教學質量的督導情況發布“教學督導簡報”,有針對性地指出教學質量不好的學院及教師,甚至進行通報批評,表揚教學質量好的典型教師。
2. 教師互評
由教學辦組織,教研室牽頭持續開展教師聽課互評活動。并在每學期的教研活動中固定安排新、老教師的公開課,對教學質量進行同行間評價。
3. 學生評教
在期中及期末,學生通過評教會議及網絡打分的形式對每位科任教師進行打分評教,評教結果網絡公布。
六、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評估體系的建立
我院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評估實行自我診斷評估、省教育廳診斷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將院級重點專業、省級重點專業、國家重點專業三個梯次的競爭作為衡量專業建設的成果。
七、結束語
“項目引領,標準對接”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現了“工學結合、理實統合、校企聯合、教練融合”的高職教育理念,貫徹了國家高職教育的“五個對接”的教育思想,全面提升了學生的理論和實踐技能,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的社會競爭力、崗位競爭力,改善高職工程造價專業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董娟.從反向學習分析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未來走向[D].山東:曲阜師范大學,2010.
[2]張顯國.與崗位對接的高職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12.
[3]高燕,周利超.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工程造價專業教學改革研究[J].價值工程,2016,10.
[4]陳婷.高職工程造價專業“雙基兩化三段式螺旋上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價值工程,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