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星

摘 要 宜興的紫砂壺多數受文人的影響,自然帶有濃濃的意趣。在紫砂壺的各式造型中,紫砂花貨最能體現出文人的意趣。紫砂藝人或在壺器上刻以銘文,或捏塑出生動的自然造型,或將壺器雕飾梅、蘭、菊、竹的造型,提升了紫砂的文化內涵,風雅意趣也深深地融于壺器的設計中。
關鍵詞 紫砂;菊蕾壺;意趣
紫砂壺是藝人經過深思熟慮與精心制作而成的,它的藝術語言告訴人們紫砂壺的形象中蘊含藝術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并折射制壺藝人的文化修養與手藝水平。這款紫砂“菊蕾壺”(見圖1)并非采用了一種仿真的手法,它不求形似,只是使用抽象造型的手法來表現物象,從而傳達出壺器的形態與內涵。
1 紫砂“菊蕾壺”的造型
紫砂“菊蕾壺”由原礦底槽清泥料制作而成,手感舒適自然、溫潤柔和。整壺造型好似花瓣,含苞待放;壺鈕似桃型,嬌小可人,拿捏有致;壺蓋平和置于壺身,氣密性良好;壺嘴與壺把皆為暗接,很好的與壺身融為一體,壺嘴短,出水爽快,恰到好處的壺把似耳朵般造型,穩重大氣。總的來說,紫砂“菊蕾壺”簡單中略帶粉飾,賞玩、實用性皆佳。
自古壺因茶而生,以茶之醇厚、舒心給壺鍍以厚重,以壺之養茶之效給茶以美態實用,二者相補相長,可謂相得益彰。紫砂“菊蕾壺”以菊蕾為造型而制成,以疏離的幾個線條勾勒出菊瓣之形,不僅形神俱備,而且菊之淡雅、舒神之效自壺傳來,給人一種舒適、愜意之感。
2 紫砂“菊蕾壺”的意蘊之美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借物抒懷的傳統,寫意式的藝術處理手法在紫砂壺的制作中十分常見。此款紫砂“菊蕾壺”首先是滿足人對“圓滿”和“美好”的心愿,它的表達是含蓄而生動的。紫砂“菊蕾壺”簡明的凸線、凹線所營造出來的雋永逸秀是壺器的重要特征,該壺緊扣“圓”的變化,寓清麗于端莊之中,與菊花的品質十分相符,能夠給人一種骨肉豐盈的美感。此外,壺器把菊花臨寒之際即將開放的堅韌頑強的精神傳達給了世人,滿足人們對頑強精神的期盼。
“意趣”二字藏于壺內,能使茶壺頓時生色。紫砂“菊蕾壺”的形象并不復雜,不似一些仿生器那般將菊花造型刻畫得淋漓盡致,它只是通過巧妙的設計構思就將意趣展示出來,傳情達意,極為美觀。由此可見,紫砂壺并不需要花哨的外表來裝飾,而是要借助“形”去傳達紫砂壺背后的“神”。將這種獨特的精神追求表現在壺器上,就是一種內在的美。這把紫砂“菊蕾壺”的造型非常簡潔,它沒有華美的外形,也沒有一般花貨的裝飾那樣繁瑣。然而,壺器簡約的外表卻無法掩蓋其清雋純然的神韻,反而將壺器的清新襯托得愈加明顯,這種處理手法顯然是借鑒了中國人描繪山水、人物畫的風格。紫砂“菊蕾壺”追求的是一種神似的境界,而不是形似。紫砂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載體,它含蓄地表現出東方神韻的自然形態,這才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本。
回想做了這么多年的紫砂壺,我早已不把制壺當成職業,而是將其視為人生的一大樂趣。手里捏著一塊泥,塑造一把壺的時候,種種意趣都在心中生根發芽。其實,制壺意趣也不單單體現在做壺的過程中,而是在制作時不知不覺地將人生的酸、甜、苦、辣融入紫砂壺。因此,人常說“壺如其人”,紫砂壺就像是一個傾訴的對象,一個知心的朋友,是人的精神寄托,也是情感宣泄的載體。制作紫砂“菊蕾壺”是隨心而來的,偶爾看到一幅畫,讀到一首詩,心里有了感觸,便做一把以菊蕾為造型的壺器來傾訴衷腸。故此,可以說每把紫砂壺都是帶著情感的,我也希望通過“菊蕾壺”讓這微妙的情感能感動更多的人,同時也能成為浮沉人世更多的精神寄托。
參 考 文 獻
[1]應書良.淺談《清趣》的創作意趣[J].佛山陶瓷,2013(08):59.
[2]華英.紫砂花貨的傳統文化芻議[J].江蘇陶瓷,2015(0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