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欣鵑
近年來,心理問題的發生以及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的患病率從30年前的千分之幾發展到今天的十分之一左右,并且還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兩性關系中,年輕人的這種內心的脆弱呈現得尤為突出。多角戀、離婚、出軌、情感關系中的沖突等戀愛婚姻問題的發生比率急劇上升。
成長的滯后是愛情受困的直接原因
從14歲到30歲,是每個人從個體到社會人的轉型時期。在此之前,我們可以生活在父母為我們提供的安全空間里,不和外界發生直接的交流和碰撞。但是,從我們的青春期開始,我們就必須走出“家”,小心翼翼地和我們父母不能控制的“外部”發生關系,一步步地適應社會,最終擁有愛情、建立屬于自己的“新家”。
然而,有許多年輕人長大卻未成人,內心的一部分因為種種原因停留在童年,沒有離開“家”。年輕女性如果成長受阻就容易出現對婚姻的不切實際的幻想。我的一位來訪者J女士已經年近30,她從婚前到孩子5歲,一直幻想自己的丈夫就像瓊瑤阿姨的小說里的溫柔暖男一樣,給她無微不至的呵護和關懷,能夠從她的眼神和細小動作中看出她的需求。而她的幻想在婚姻中破滅了,她就將自己藏進了各種各樣的皮膚癥狀中。只要和丈夫發生沖突,她的全身就會被各種紅斑占領,以獲得丈夫一段時間的關愛和妥協。
年輕的男性如果成長受阻,更容易逃避責任。我的一位抑郁癥患者F先生就是如此,他已經離婚三次,每次離婚都是因為妻子提出讓他承擔家庭責任而發生各種沖突。最近一次離婚的直接導火索,就是妻子讓他給孩子辦理入托事宜,而他認為自己工作已經很累了,沒有精力去做這些,還因此和妻子動了手。妻子一氣之下就帶孩子回了娘家,并提出離婚。
不論男女,成長滯后的原因無外乎成長中的創傷、父母的錯誤養育模式、缺乏成長所必須的訓練。就像J女士,幼年時她被父母輾轉托養在親戚家中,8歲才回到父母身邊,但由于一直被父母的焦慮所影響,她沒有機會學習如何經營關系,包括經營愛情。愛情對她來說只能是一種幻想,沒有真實。F先生則是在父母不斷劇烈沖突的婚姻中長大的,他看上去獨立和優秀,但實際上,他的內心就像孩子一樣無助。對于像J女士和F先生一樣的年輕男女,二次成長—讓內心的“小孩”長大非常重要。沒有成長,愛情對于他們來說永遠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沖突是轉型期愛情的不定時炸彈
T先生是在面臨婚姻解體的情況下開始咨詢的。所以,即使是他主動求助,咨詢之初也是不情不愿。他認為自己沒有錯,一切都是妻子的問題,是妻子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社交模式有問題。在咨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T先生夫婦成長經歷和模式大不相同。一位來自農村,一位來自中型城市;一位來自家長制的大家庭,一位來自溫暖的、自由的小家庭;一位家里的溝通基本靠吼,一位家人之間信任、平和……原本相愛的兩個人從婚前吵到婚后,妻子已經無法忍受丈夫落后的價值觀念,之所以尚未離婚,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之間的愛情尚在。這種城鄉、南北、性別……沖突導致的勞燕分飛幾乎占了我婚姻情感咨詢個案的八成。
由于成長環境、成長經歷、性別、文化等的不同,人們對于事情的看法會有所不同。過去,這種不同并沒有造成今天如此之多的沖突,主要是因為當代的整個世界都因為劇烈的變化缺乏恒定的標準,這是世界快速進步的條件,卻容易讓成長中的年輕人無所適從。
焦慮讓年輕人無力經營愛情
如果說兩個人的沖突還是比較好解決的,那么,這個時代年輕人愛情中的個人內在沖突,是更大的問題。前者可以在沖突中成長,后者常常在沖突中自我傷害。
Z先生在這個省會城市已經生活了6年時間,對他而言,家鄉已經漸行漸遠,他迫切地期望將自己植入到新的環境里。然而,工作的壓力、買房的渴望、專業學習和成長、各種來自原生家庭的負擔、健康問題等讓他無時無刻不處在高度的焦慮之中。
6年來,他經歷過兩次不成功的戀愛。第一次,女孩子溫柔可愛又有穩定的工作,Z先生非常滿意,女孩子也很喜歡積極上進的Z先生,兩個人很是甜蜜了一陣子。隨著時間的推移,Z先生卻感到兩個人的交往時間越來越與自己的事業發展沖突,內心常常在約會和見客戶之間矛盾糾結。女孩子感覺被冷落進而失望,兩個人發生了多次沖突,漸行漸遠。第二次愛情是辦公室戀情,作為辦公室暖男,Z先生一直受到周圍女同事的歡迎。可是,這種喜歡變成愛情后,偶爾為之的貼心行為變成了生活中的必須,Z先生開始感到自己無法給情感足夠的位置。女孩的各種查探和盤問也讓愛情漸漸被消解,兩個人開始爭吵,這些又加重了Z先生的焦慮,最終,兩個人在一次爆發性的沖突后分手。
也許,大部分人的焦慮沒有Z先生這么嚴重,但生活壓力確實能讓愛情成為一種奢侈品。這個時代是一個高速變化的時代,不再有恒定的、單一的價值觀念,30年前、20年前、10年前和今天,男性和女性,城市和農村,不同文化階層,不同收入階層的價值觀念不斷地變化、撞擊。年輕人在成長的歷程中處于不斷成長和變化過程中,在接受來自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信息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疑惑、迷茫。這兩方面的劇烈變化讓他們的內心成長受阻,進而困惑、不安、焦躁,致使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更加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