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強
一個人擁有了強大的自信,便筑起了一座支撐心靈世界的鋼鐵長城,在言談舉止中,面對別人的臧否或流言蜚語,他已氣定神閑,從容不迫,內心波瀾不驚。
一個朋友凌晨三點,因靈感突至,文思泉涌,他抓起床頭的筆和紙,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寫了一首四五十行的長詩。幾番潤色之后,他興致勃勃地把自己的大作放到推送的公眾號上,抱著一副躊躇滿志的心態,等待別人的贊譽與打賞。不承想,左等右等,卻只等來了一個同事開玩笑一般的嘲諷:“你這打油詩寫的什么呀?沒看懂,就感覺像懶婆娘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
聽了這番話,朋友心中的怒火“騰”一下燃燒起來,但畢竟是多年同事,就壓抑著沒有發作,只是尷尬地回敬道:“自娛自樂,自娛自樂……讓你見笑了啊!”
事后,他心有不甘,悶悶不樂地向我訴苦:“其實,我的構思挺巧妙的呀,而且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他竟然說這是打油詩!”
我看了他給我發來的詩歌作品,平心而論,他寫得的確中規中矩,待提高的空間很大。但是,我依然勸慰他:“大體上還可以,可能因為過于追求押韻,顯得詩歌的意境和格局不大!”
他感覺知音難覓,有些心灰意冷,時不時地抱怨一下。我只好拿自己舉例子:“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寫好一篇文章最后一個標點符號之后,任務基本就完成了。至于讀者對它的評價,是好是歹,這是我左右不了的。因為每個人的認知和眼界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會有天壤之別。如果覺得別人的觀點是對的,就虛心接受;如果不對,聽一聽也無妨,真的沒必要因為別人的評論而耿耿于懷?!?/p>
作家莫言有一段話,讓我感觸很深。他說:“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就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獲得價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讓它們揪緊你的心靈、擾亂你的生活。要學會一笑置之,要學會超然待之,要學會轉化勢能。智者懂得隱忍,原諒周圍的那些人,在寬容中壯大自己?!?/p>
豐富的生活和浩瀚的信息,給了一個人了解別人、了解社會、了解世界的諸多機會,但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往往會忽視這一點:在明察別人的同時,更需要洞見自己。每個人都有以自己信仰為基礎的世界觀,這意味著世界上沒有純粹的客觀,任何存在和行為都不得不經過我們主觀世界的過濾與檢驗。
一周之后,我再次提起此事,朋友已經釋懷:“你若不說,我都忘記了?!彼f,那件事自始至終都是一件無關痛癢、不足掛齒的小事,當時他之所以那么在乎,無非是想證明自己,是盲目地顯擺炫耀,是虛榮心在作祟,別人的一盆冷水反而澆醒了有些飄飄然的他。現在,他心平氣和地回顧這件事,也一分為二地對待同事和自己—他已超越了當初囿于一個立錐之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