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結伴養老,是指生活在一個城市或者社區的老人自愿結伴、相互關照的養老模式。這種模式聽起來挺新鮮,不過,一些新潮的老人已經樂在其中了。讓我們聽聽老人們自己是怎么說的——
同居式結伴養老,對“老來無伴”的現實回應
孫大姐(67歲):
我是單身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兒子早已移居澳洲,女兒嫁在離我幾千公里的遠方。孩子們都有孝心,三番五次催我到他們那里住。可是,我就是故土難離。
我退休前的單位里,也有兩位好姐妹是我這種類型的:于大姐和李妹妹都沒有了老伴,都感覺孤單。平時,我們三個約定常打打電話聊聊天,解解悶。有一天傍晚,我給于大姐打電話,反復打也沒有人接聽,我告訴李妹妹,她也四處尋找,但就是找不到。我倆特別擔心,半宿沒睡。后來才知道,于大姐膽囊炎住院了,還是鄰居給她送進醫院的。
于大姐出院后,我與兩個老姐妹商量:咱們都是一套房子一個人,不如大家索性住到一起,共度晚年,這樣不但有人嘮嗑,有個什么事情還能夠互相照應。于大姐和李妹妹都特別贊同。于大姐家比較大,是三室一廳,我們的新家就安在她家,三個人各居一屋,大廳則是共有空間。我與李妹妹的房子都租了出去,用租金貼補生活,加上我們三個人的退休金,我們的生活真的“小康”啦!
共同生活中,我們三位老人各有分工:李妹妹相比年輕些,體力比我倆好,她管采購,每天我們商量好想吃什么,拉出菜單,她出去轉一圈,就辦妥了。她們都說我的廚藝好,推舉我主廚上灶,我也不推辭。于大姐是我們新家的老大,身體稍差,本來不想分工她干什么,可是她堅持要像個大姐的樣子,攬下刷鍋洗碗的活兒。
吃飯、睡覺的大問題解決了,剩下來的就是玩、樂。一日三餐之外,我們三位老人一起看電視、聊天,一起出去打拳、唱歌、逛街、旅行……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結伴養老,讓我們失去老伴的人也天天有伴兒。好姐妹在一起,話說得多了,笑的時候也多了。當然,遇到什么情況也不慌張了。有一天夜里,于大姐膽囊又覺得不舒服,我和李妹妹趕緊攙扶她下樓,一刻也不耽誤,打車就直奔醫院。由于及時診療,減輕了于大姐的痛苦。于大姐感動地拉著我倆的手,說她以前犯病,一般都是自己扛著,實在頂不住了才喊鄰居。現在好了,有好姐妹天天陪伴,日夜守護,就像有了“生命保險”。
女兒有天來電話又請我去她那里。我告訴她,“我已經離不開你于姨和李姨了。等我們到了七八十歲,做不動飯了,就請一個保姆燒飯、收拾家……”
分居式結伴養老,睜開眼睛就是快樂的一天
周大哥(69歲):
我與71歲的李大哥、70歲的林大哥、68歲的張老弟是住一個小區的。同為退休老人的我們,為了消除孤獨感,常常聚在樓下的小賣店打撲克,一邊玩一邊嘮嗑。時間久了,互相知道了家庭的情況,原來我們四個人均喪偶,而且各自的孩子離得都太遠。于是,我們惺惺相惜起來,關系逐漸鐵了,后來干脆按照年齡大小論起了兄弟,我排老三。平時,大家常自嘲“我們幾個是難兄難弟,同命相連啊”。
撲克常玩也膩味。一次,老大李大哥提議:“咱們既然是相互熟悉又合得來的好兄弟,不如結個伴,成立一個互助小組,也好相互幫幫忙。”他這么一提,我們三個人都舉雙手贊同。這天,我們四個認認真真地簽訂了一份《養老互助協議》,主要內容是:以李大哥家為活動休閑場所和活動聯系點;每天兩個人一組“值日”,負責買菜做飯,打掃衛生;大家白天同吃同歇,同玩同樂,晚上則各自回家;經濟上實行“AA制”,每個星期結一次賬,開支公開。
我們四個結伴養老,活動內容拓展了:一周里,練習書畫、下棋打牌、唱歌跳舞、讀書看報、喝茶聊天,天天不重樣,不僅豐富多彩,而且堅持動靜結合,特別適合老年人。生活也有規律了:我們小組有規定,每天必須參加集體活動,如果有特殊情況,相互用手機及時通知。結伴養老以來,大家都改掉了過去睡懶覺、熬夜等不良習慣,身體和精神都比以前好多了。我們幾個人常常在一起憶童年、談家史、聊家常,還會做做兒時的游戲,上網瀏覽新聞網站,選取有價值的新聞,讀給大家聽,讓每個人都能了解社會上發生的新鮮事。定時吃飯,按時睡覺,適當鍛煉,生活歡快、愜意,每天都充滿樂趣。
結伴養老,讓我們找回了老男人的虎虎生氣,大家有說有笑,睜開眼睛就是快樂的一天。
欲選擇結伴養老,請先聽聽專家給出的建議
鄭晴(養老服務專家):
結伴養老是一種新的互助養老模式,作為居家養老、社區托老、機構養老等主要的養老形式的一種補充,應當鼓勵和提倡。想嘗試結伴養老的老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最好選擇多年的好朋友。與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好朋友、老同事、老同學結伴,主要是知根知底,雙方的脾氣、性格、愛好、經濟能力、生活水平等等,都比較了解,有利于今后雙方在一起的和諧相處。
堅持生活費用“AA制”。俗話說,“親兄弟,明算賬”,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老人結伴養老生活,在金錢管理上一定要堅持“AA制”原則,即使是老同學、老同事、好朋友也不例外,因為沒有法律的約束和親情的紐帶,長期在一起生活,很容易出現經濟上的糾紛。
多些寬容和體諒。結伴養老的老人,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可能有不同意見,因此,在相處的過程中,彼此應多寬容體諒,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在日常生活的安排上,應提前溝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