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彭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電磁學逐漸引入我國的工程技術和日常生活中,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利用電磁學原理創造了精準的指南針,為航海事業以及大地測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電磁學加盟廚具市場,有了升溫快以及安全性好的電磁爐;利用電磁學原理發明了電磁起重機,為建筑工程帶來了極大的福利。所以說,電磁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關鍵詞:電磁學;工程技術;生活應用
0 引言
電磁學在高中物理中,是個較難學的知識點,但它又常常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中,廣泛運用到工程和生活中,給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那么,電磁學是如何在生活中和工程上發揮作用的呢?在未來,電磁學將會給我們帶來什么福音呢?
1 電磁學在我國的現狀
1.1 在我國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電磁學也在社會發展中茁壯成長起來,而電磁學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給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好處,社會某些方面因為電磁學的應用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們漸漸離不開因為電磁學而發生改變的產品和工程了。所以說,電磁學的應用在我國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1.2 廣泛應用于工程和生活中
自從有了電磁學的加盟,不管是生活還是工程中,我們的身邊所有物都有了極大的改變。工程中出現了用于航海或者大地測量的精確指南針,用于建筑施工的電磁起重機以及用于軍事領域的隱身技術;在生活中出現了用于通信的藍牙和手機,效率極高的電磁爐以及一些醫療保健所要用到的機械設備。
1.3 是未來人們繼續發展的方向
電磁學給人們帶來了太多的福利,在未來,人們不可能放棄對電磁學的研究和利用,人們會繼續朝著這個方向繼續發展,爭取將電磁學最大利益化。
2 電磁學在工程上的運用
2.1 指南針的發明
指南針被稱為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其工作是依靠地球南北兩極的磁力,指南針在自然條件下的狀態是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即地球的南極;而磁針的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即地球的北極。我們人類利用這個性能做許多的事,比如說,在人類進行航海事業時,可以利用指南針識別方向;在進行大地測量工程時,可以利用指南針識別東南西北。指南針的發明,幫助了人類在航海事業的進步以及大地的地形。這些成就充分說明了電磁學的重要性。
2.2 電磁起重機在工程上的使用
電磁起重機如今在工程建筑上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它操作起來不僅方便,而且能擔當很大的負擔,它主要依靠電磁學原理來進行工作,即起重機將通電充磁的電磁鐵放在具有通磁性能的物品上,利用電磁吸力緊緊吸住建筑材料物品,然后開動起重機使建筑材料到達指定地位,然后將電源關閉,電磁鐵失去磁力就會將建筑材料松開。這種提取貨物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便捷了人們的工作,使人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3 隱身技術依賴于電磁學原理
隱身技術俗稱低可探測技術。隱身技術并不是真正的隱身,它所隱身的對象是發射電磁波信號的雷達,隱身飛機利用許多的技術和現今材料,來減低自己在雷達面前的信號傳遞,隱身飛機的機身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不反彈或吸收一部分的電磁波或者光波,從而使發出信息者無法接受被反彈回來的電磁波或者光波。這種技術是很先進的,目前適用于軍事領域。如果隱身技術得到發展,這對我們國家的軍事事業會有很大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這離不開電磁學。
3 電磁學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
3.1 新型廚具的誕生
近幾年來,許多人們都會為自己的廚房新加一個新型的廚具,即電磁爐。電磁爐的到來給人們在實務方面帶來了許多方便和安全。電磁爐的原理是采用磁場感應渦流進行加熱,即電磁爐通有電流后,電流會經過線圈產生磁場,從而產生無數的渦流使鍋身變熱。電磁爐有很多的好處,它在使用過程中能夠保持環保衛生清潔,它不像傳統的煤氣在使用時產生火花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保證了加熱食物的安全性。與此同時,電磁爐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加熱食物,比較節能,不像傳統的煤氣消耗時間長、耗費能源多。最后,值得關注的是,電磁爐使用便捷,操作不繁瑣。這些好處充分的體現了電磁學帶來的福音。
3.2 磁懸浮列車的使用
磁懸列車是21世紀新出現的高速有軌地面運輸系統,它運用了電磁學原理將列車上的電磁軌和軌道上的鐵磁軌相互排斥,從而將列車車身懸浮。這種方式的設計,有利于列車的快速行駛,當磁懸浮列車行駛時,其動力是依靠磁軌間相互吸引而來,從某一程度上來說,有利于能源的節約。所以電磁的利用成就了一個安全、環保、節能的交通工具。
3.3 應用于一些醫療保健中
如今的醫療保健也會用到電磁學原理,如醫院中常見的磁療項鏈、磁腰帶、磁療護膝等醫療器械對人的身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其原理是利用電磁波的較低頻段進行醫療保健。一般適用于高血壓患者以及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4 結語
現如今,電磁學已經進入人們的生活,并且根深蒂固,它能夠影響到很多區域,比如說探險、生活、軍事、建筑、醫療和交通等。所以,人們不能也不會放棄對電磁學的研究,未來,屬于電磁學的世界還很大,電磁學的前程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潘小敏.計算電磁學中的并行技術及其應用[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電子學研究所),2006.
[2]關丹丹,侯瑩瑩.計算電磁學在仿真技術中的應用[J].電子測試,2009,(12):66-69.
(作者單位:廣東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