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波

摘要:商業銀行個人貸款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貸款業務,個人向銀行申請貸款主要是用于個人消費、生產經營等,但個人貸款也是導致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為了我國各大商業銀行在個人貸款風險控制中不斷創新管理和控制措施。基于此,本文將對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控制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對優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控制措施有所促進。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控制措施
從我國目前個人征信體系構建現狀來看,其建設程度和力度還沒有達到完善程度,尚處于初步階段,個人信貸在發放時依然面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個人信貸出現違約事件屢見不鮮,給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因此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銀行工作人員要善于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將個人信貸風險量化,將因個人貸款給銀行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一、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發展現狀分析
本文將以A農村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對其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從而找到個人信貸業務存在的風險。
(1)業務發展迅速。A農村商業銀行在大力發展農生的背景下發展迅速,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更是非常活躍,這也進一步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規模的發展和壯大。分析近幾年A農村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首先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需求逐漸增加,例如買車、裝修等;其次是企業經營發展的需求,由于小微企業融資比較困難,企業負責人通常以個人名義向銀行進行個人經營貸款;最后是購房需求,個人住房貸款是目前個人信貸中比重比較大的貸款類型。總而言之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與人們買房、買車、購買奢侈品有很大關系,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提前消費的要求,也能夠提升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
(2)貸款種類豐富。就A農村商業銀行而言,其推出的個人貸款業務包括一手樓按揭貸款、二手樓按揭貸款、商業用房按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個人投資經營貸款、個人創業貸款、個人物業經營貸款、個人綜合授信額度,滿足各個人群的需求。
(3)貸款高分散性。因為貸款種類多,貸款人來自各個群體,貸款筆數繁多,尤其是個人消費貸款業務中,貸款人以各種理由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這就造成個人信貸業務的高分散性。
二、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的風險
(1)客戶違約風險。如表1所示,是A農商銀行2015年和2016年客戶違約給銀行帶來的經濟損失統計,客戶違約主要是因為個人征信體系還不夠完善,客戶即使發生違約行為,也不能對其采取有效的強制措施,比如說某個客戶借了銀行的錢沒有在規定期限內還清,就要對其出行、消費等采取限制措施,這樣客戶在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受到影響了,就會意識到還清銀行貸款的重要性。
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商業銀行的信息還不夠完全、沒有能夠及時將個人貸款申請人的個人信用信息納入到征信體系中,商業銀行只能從借款人提供的有限資料中分析其信用情況及履約能力,在信貸審批中缺乏有效、科學的依據。
(2)銀行管理存在的風險。目前我國很多商業銀行在對個人信貸業務的操作管理中存在一定風險,由于個人信貸業務的高分散性,商業銀行針對個人信貸業務的管理水平相對比較低,而且也沒有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在內部封信控制方面做得并不理想,因此要想做好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控制工作,還需要從銀行內容風險控制做起。
三、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控制措施
(1)信用風險管理。針對個人信貸業務存在的信用風險,商業銀行可以根據不同個人貸款業務規模、復雜程度和風險特征,按照“審貸分離、權限制約、權責對稱、清晰高效”的基本工作原則,設計并實施“客戶申請與受理→業務調查(評估)→業務審查、貸審會審議與有權人審批→(報備)→業務實施→業務發生后管理→(不良資產管理)→信用收回”的信用業務基本流程。針對個人信貸業務,采取客戶分層經營管理制度,根據客戶維護和風險管理需要確定客戶管理行,由客戶管理行客戶部門牽頭對客戶實施日常管理,各級行信貸管理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對客戶風險進行監控,對業務部門貸后管理情況進行監督,直至業務到期正常收回。如果貸款等資產形成不良,不良貸款處置部門運用各種處置方式、按照規定程序和權限進行不良資產管理。通過綜合考慮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還款記錄、還款意愿、貸款項目的盈利能力以及第二還款來源的保障程度等因素,判斷貸款到期償還的可能性,確定分類級次。
(2)操作風險管理。操作風險管理主要是針對銀行工作人員在個人信貸業務辦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管理和控制,商業銀行應當加強信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建立以風險控制為導向的信貸文化,建立信貸質量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機制,通過學習規章制度、做好職業道德教育以避免和防范信貸人員自身存在的操作風險。
(3)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和信息共享。建立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就能夠有效避免個人信貸業務中客戶帶來的風險,在美國、歐洲等國家都已經擁有較為健全的信用評級體系,這個體系的數據是由銀行或第三方專業信用評級公司開采集并及時更新,正是有了這個信用評級系統,發達國家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才會更加科學、健康和大規模。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在發展個人信貸業務過程中要借鑒別人先進的管理方法,對申請貸款人的個人信用信息采集完整,構建信用約束制度,有效降低銀行不良貸款率,將芝麻信用、騰訊征信、前海征信等信用數據納入到信用制度中。同時建立個人信息共享機制,這樣可以避免同一個貸款在不同銀行、不同地區多次貸款的情況出現,簡單的說就是讓貸款人感到催還貸款的壓力,不還貸款的后果就是自己生活將面臨很大的不方便,在規定期限內沒有還清貸款的人無論是個人消費還是外出旅行等都將受到影響,并且無法從其他銀行再拿到貸款,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強制措施,就能夠引起借款人對還款的重視。
(4)加強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的力度。商業銀行在接到借款人的貸款申請之后,要組織專業人員對申請人的基本信息進行全面、詳細的調查,包括申請人的個人基本信息、工作情況、月收入情況、銀行流水賬單、存款情況等,這些因素直接決定了銀行放貸后能不能收回;在放貸過程中也要對貸款人的信用等進行審查,因為有些貸款人在前期善于偽裝,銀行風控部門沒有能夠在短時間內識別出來,所以貸中審查是為了進一步確保放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在放貸后也要進行跟蹤追查,要對借貸人的還貸積極性、主動性、動態性等進行調查,這也是為了保證借款人能夠按期換上貸款。商業銀行通過“三查”制度,做好個人信貸業務風險控制工作,為銀行與客戶之間建立更好的信任管理奠定基礎,為我國銀行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綜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向銀行貸款的提前消費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不可排除很多人貸款是為了改善生活、拓展生產規模等,但為了避免部分借款人渾水摸魚對銀行經濟造成損失,商業銀行有必要針對個人信貸業務風險進行有效控制。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明確現代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的發展現狀是:業務發展迅速、貸款種類豐富、貸款高分散性,個人信貸業務存在的風險包括客戶違約風險以及銀行管理存在的風險,為此筆者認為銀行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信用風險管理、操作風險管理、建立個人信用制度和信息共享并加強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的力度。
參考文獻:
[1]楊駿. 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風險防范探析[J]. 現代商業,2016,(33):129-130.
[2]宋強,劉洋. 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評估的定量分析模型仿真分析[J]. 工程經濟,2015,(11):92-97.
[3]趙敬華. 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J]. 現代商貿工業,2012,(07):111-112.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