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怡
【摘要】音樂知識普及對于學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愛好,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還能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性格,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普及音樂知識對于構建特色校園文化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通過合適的途徑向學生普及音樂知識,創新音樂教學觀念和模式,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本文主要分析了音樂知識普及對于學校教育的意義,希望給當前學校的音樂教育提供幫助。
【關鍵詞】音樂知識普及;學校教育;意義
當前,我國學校的學生普遍缺乏音樂常識,由于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很多在校大學生都不具備基本的音樂素養和能力。而且我國很多理工院校存在“重理輕文、輕藝”的現象,音樂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一個盲點。
一、音樂知識普及對于學校教育的意義
音樂教育是一種重要的審美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實現路徑。普及音樂知識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音樂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情感的和諧發展
藝術是人類用來表達情感的,在培養人的審美情趣和情感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樂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對理想的追求。很多學校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導致學生出現人格缺陷,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音樂教育跟德育存在直接聯系
音樂教育對于學生來說具有積極向上的作用,音樂教育具有較強的德育功能。很多學生都不喜歡灌輸教育,音樂教育具有寓教于樂的作用,可以達到普通教育中不能實現的教育目標。比如《黃河大合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愛國和民族情感;貝多芬的《命運》讓學生樹立起克服困難的決心。在當前的市場經濟下,應該如何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音樂教育的美育和德育功能,深刻的影響了學生的理想、氣節和信念。
3.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學校通過開展音樂教育以及音樂活動,不但滿足了學生的娛樂文化需要,還有效抵制了社會上的不健康思想。當前,高校學生生活都比較單一、枯燥,對于正處于青春、萌動時期的他們來說,非常渴望豐富的文化生活,特別是音樂藝術。我們應該大力提倡發展音樂文化,但是不能接收所有的音樂。尤其是對于一些外來音樂和商業性音樂,隨著網絡的傳播進入到校園,迎合了某些低層次的心理需求,給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帶來了心理誤導[1]。因此音樂教育中必須加強對學生音樂素質以及辨別能力的培養,以避免學生受到影響。音樂教育向學生傳播我國的民族音樂以及健康的流行音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國民的音樂素質。
4.音樂教育有助于創建特色校園文化
高校可以將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創建特色校園文化的途徑。二十世紀初,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在大學校園中引入了音樂教育,很多音樂教育家開始給學生傳授音樂知識,比如蕭友梅、劉天華等,這些音樂教育家創作的音樂作品中有很多都是學校歌曲。音樂教育是學校的一個辦學特色,同時也是新世紀學校競爭的一項重要領域[2]。
音樂教育對于學校教育的意義有很多,不僅包括以上這些方面,音樂教育還可以開發人的智慧,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學校應該重視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高校音樂教育普及的主要途徑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音樂必修課程或者選修課程,但是很少有學校認真的去對待,課程開展形式化現象比較嚴重。針對當前高校的音樂教育形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普及音樂教育。
1.樹立素質教育觀念
學校管理者要樹立起素質教育理念,當前,國家之間的競爭不僅表現在綜合國力和科技的競爭,還包括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人才是競爭成敗的核心力量,因此學校教育要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全面普及音樂教育知識,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對音樂教育進行正確的定位
高校要正確定位音樂教育,是國民性的音樂教育,并非專業音樂教育。高校在校學生是高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教育對象,教育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音樂審美修養和音樂鑒賞能力,以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程度為主要評價標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享受音樂。總之,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創新音樂教學方法
音樂是高校學生普遍喜愛的一種藝術種類,但喜歡音樂不代表他們喜歡上音樂課。當前高校音樂課程的內容和學習過程都是非常枯燥、單一的,學生普遍缺乏學習興趣,因此音樂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音樂的寓教于樂功能。當前,很多大學生對流行音樂比較感興趣,高校的音樂教育中不能總是拒絕流行音樂,而應該從中選出一些積極、健康的曲目,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音樂能力。此外,音樂教師還應該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指導,總結出有效的教學規律,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熱愛民族音樂、優秀音樂為目標,進行不斷的努力。音樂課堂教學中將音樂知識的講解和欣賞課組合起來,合理搭配教室課和活動課。
4.積極開展校園音樂活動
校園音樂活動是高校普及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是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音樂知識的重要方法。高校要對學校的音樂節和藝術周引起重視,每年定期開展固定性的音樂活動,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同時還可以組織開展校園歌手或者校際歌手評選活動,擴大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進而形成一種活動和學習互相促進和良性發展。
結語:
總之,高校音樂知識普及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內部人員以及相關組織的共同努力,還需要教育部門以及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校園文化建設關系著國家的文化建設工作,高校音樂教育作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普及音樂知識對于高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推動了校園文化的建設,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夢潔,吳彬. 音樂教育普及與音樂素養培養的重要性——論大學生音樂素養培養[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S1):152-154.
[2]張以一,劉華. 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和建議[J]. 黃河之聲,2011,(02):24-25.
(作者單位山東大學(威海) 26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