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鯤
摘 要:景觀文化是文化公園整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要求和思路應當是我國傳統文化與區域文化遙相呼應共同結合,才能凸顯競爭力。景觀文化設計需要綜合考慮景觀的美化結構、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生態保護,往往體現著整個項目的藝術風格和未來發展模式。
關鍵詞:欠發達城鎮 文化公園 景觀文化 美人文化
文化公園是一種新興的文化旅游項目,而文化旅游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這兩大產業的融合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優先發展的“綠色朝陽產業”。近年來我國各地城鎮建設文化公園,尤其是欠發達城鎮也在逐步因地制宜的建設文化主題公園。實踐中,如何正確處理主題公園對區域文化的影響,區域文化在主題公園景觀中如何體現?筆者以為,景觀文化是文化公園整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要求和思路應當是我國傳統文化與區域文化遙相呼應共同結合,才能凸顯競爭力。本文以桃江縣美人窩文化公園建設調研為基礎,分析以濕地公園為載體,總結景觀文化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探索如何演繹美人窩文化主題公園的舉措,使之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而獨具特色。
一、我國文化主題公園中的景觀文化
(一)文化主題公園的概念
文化主題公園(Theme Parks)是一種人造旅游資源,它著重于特別的構思,圍繞著一個或幾個主題創造一系列有特別的環境和氣氛的項目吸引旅游者。我國主題公園開發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是市場催生的產物,是現代旅游業在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所孕育產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以特有的文化內容為主體,以現代科技和文化手段為表現,以市場創新為導向的現代人工景區。是集諸多娛樂內容、休閑要素和服務接待設施于一體的現代旅游目的地。
(二)我國文化主題公園的內容分類
目前,我國文化主題公園大致歸納有體驗園、游樂園、文化園、植物園、動物園、影視基地和科普教育園等六種形式。一是以中華傳統民族文化體驗為主題,如深圳的錦繡中華以世界實景微縮景觀著稱,昆明云南民族村以各民族民俗文化體驗為特色;二是以動物觀賞為主題,如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世界、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長沙動物園;三是以文學文化遺產為主題,如北京大觀院,再現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大觀園"景觀的文化名園、杭州宋城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無錫三國城還原《三國志》中的場景;四是以影視文化為主題,如浙江橫店影視城、長春長影世紀城、象山影視城等;五是以異國文化為主題,如深圳世界之窗就是把世界奇觀、歷史遺跡、古今名勝、民間歌舞表演融為一體的人造主題公園;六是以科學、科幻、歡樂等為主題,如深圳歡樂谷就有亞洲首創魔幻主題空間的魔幻城堡、湖南長沙海底世界是湖南大型海洋科普教育館、湖南株洲“方特歡樂世界”是游樂主題的體驗樂園。
(三)文化主題公園的景觀文化
在歐洲,景觀一詞最早出現在希伯來文的《圣經》舊約全書中,含
義同漢語的“風景”、“景致”、“景色”相一致,都是視覺美學意義上的概念。文化主題公園中的景觀,往往是自然景觀(高山流水、森林、冰川等)和文化景觀(園林建筑、城市、村落、農田等)是共存的,而景觀文化其實就是這兩種景觀所反映和代表的文化特色。在文化主題公園的景觀設計尤為重要,其擁有經濟、生態和文化的多重價值,景觀文化設計需要綜合考慮景觀的美化結構、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生態保護,是一個綜合設計體系,往往體現著整個項目的藝術風格和未來發展模式。
二、欠發達城鎮發展文化主題公園的現狀
(一)欠發達城鎮旅游資源有待挖掘
什么是欠發達城鎮?欠發達城鎮是指那些有一定經濟實力和潛力但與發達地區還有一定差距,生產力發展不平衡,科技水平還不發達的城鎮。在中國,城鎮可以說是介于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一種中間形態的具有自身特點的單位。城鎮依據區位的不同,呈現不同的特色和個性,中國眾多的城鎮都有明顯的個性特色,依據城鎮所處的不同區位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在大都會園區的城鎮,郊區城鎮和農業地帶的城鎮,都具有不同的產業特色和功能,而欠發達城鎮往往處于后兩類。在我國欠發達地區城鎮,經濟往往相對發展落后,旅游資源開發程度保持著初始化水平,往往擁有其獨特特色,或自然風光旖旎得天獨厚、或歷史人文景觀獨具特色,這些原始的自然人文旅游資源,恰恰能成為發展旅游的優勢。
(二)欠發達城鎮主題公園開發數量逐年上升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國內旅游熱的興起,龐大的國內旅游市場被啟動。據國家旅游局資源開發司不完全統計,1989年全國人造景觀只有30余處,經過20余年發展,全國至今已累計開發了主題公園旅游點2500多個,投入資金達3000多億元。目前我國主題公園基本呈三級階梯結構:東部沿海分布較多規模較大,中部分布次多且規模不大,西部分布較少且規模較小。我國平均每省市擁有20個主題公園,有些省份達50多個,一座城市擁有多達10個主題公園的現象亦不少見。而在交通不便、游客相對較少的二三線城市也有大量主題公園分布其中,呈現逐步增加的態勢。
(三)合理開發文化主題公園能促進區域經濟
當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費意識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人們的消費模式開始從溫飽型逐漸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旅游業作為一個享受型的消費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參與。同時國家對職工休假的政策有所調整,大幅度增加了勞動者的休閑時間,人們在緊張工作之余謀求休閑旅游,這更使得休閑度假型旅游、周末郊區游、長假國內游,甚至國外旅游也迅猛發展,消費者在旅游方面的消費比重有明顯增加。1989年深圳華僑城“錦繡中華”投資1億人民幣,一年時間就收回了投資,“民俗文化村”投資1.1億元,一年半時間就收回了投資,“世界之窗”投資6億元,三年半時間就收回了投資,在十三年的時間里,華僑城主題公園僅開發了近,2萬平方公里,累計投資18億,累計營業收入就已達到50.1億元,利潤總額已達到15.2億元。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這為我國主題公園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④
(四)科學開發文化公園景觀文化能促進文化融合
旅游文化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簡單相加,它應該是傳統文化和旅游科
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意識形態方式。景觀是一種文化建構,景觀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歐洲景觀公約》指出景觀的性格是人類與周邊自然環境物質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研究不同區域山水人文環境的形態,建立不同的空間關系和建筑景觀關系,提供居住、生活、工作、交通和休閑活動等城鎮建設空間,往往具備著獨特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在城市發展建設中,在城市景觀中不斷疊加沉淀歷史人文個性,顯現出各地不同的深深扎根于這個地域的歷史感。旅游活動本身就是游客文明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飽覽自然風光、領略異域文化,對于每一位游客來說,都是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增長見識的過程。因此,景觀對于區域文化,既是文化呈現,城市精神的傳承,更是城市靈魂高度的升華。
三、桃江縣美人窩文化公園中景觀文化的設計構想
地處湘中偏北、洞庭尾閭的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素有“美人窩”“屈原第二故鄉”“楠竹之鄉”“茶葉之鄉”的美譽,這里經濟發展仍屬于欠發達地區,小城市建設態勢趨好,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旅游產業大有可為。未來主題公園的發展趨勢是要突出文化主題,多種文化的相互滲透交融才更具競爭力,更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保持自己旺盛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一個成功的旅游品牌產品,應該把游客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充分考慮進去。設想把桃花江美人窩文化公園打造成:一條詩情畫意的桃花江;兩岸繁花似錦的桃花林;期間有劇院上演美人窩風情歌舞劇、有歷史人文展館薈萃、有桃花鵲橋佇立桃花江上;有游樂體驗場景、作坊展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景觀文化設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構思。
(一)以“美人”為魂,提升桃江旅游的吸引力。
每個區域都有其一定的歷史文化底蘊,往往某個特定的藝術元素會在歷史的沉淀中形成該地域獨特的文化標志,如杭州宋城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再現宋朝的人文風情;云南民族村依托云南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作曲家黎錦輝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窩>使桃花江的美名蜚聲海內外。歷經半個多世紀,仍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獨特而極富個性吸引力的旅游品牌,對投資者和旅游市場,群體有著巨大的誘惑力,目前“山美張家界、水美洞庭湖、人美桃花江”是湖南省旅游局提出的宣傳營銷的形象口號,“天下桃花江,人間美人窩”是益陽桃江旅游的品牌優勢。⑤2016年1月桃花江美人窩文化公園修建項目已予立項建設,這將是全國第一個以女性文化為特色的文化公園,對于桃江旅游業來說,該項目的目標就是進一步提升“桃花江美人窩”的區域旅游品牌形象。
美人文化應該全面的挖掘歷史文化底蘊,不能僅僅局限于美女一詞。“美人”指容貌美麗的人。多指女子。亦指相貌俊逸,才德出眾的男子。也喻君上、品德美好的賢人。也是漢唐時期的嬪妃稱號,屬中級的妃嬪稱號釋義。因此,可以從以上三類人做文章。
一是美女。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桃江縣境古為楚國境地,桃江的美人文化可以在楚國美人中尋找芳蹤。這里遍布著屈原流放桃江時的足跡,至今仍傳頌著屈原在這里呵壁問天,創作了被譽為“千古奇文”的《天問》,后人在這里為紀念屈原建有天問閣。屈原《楚辭》具有著浪漫恒久的藝術生命力,其《大招》和《招魂》中雖只有只言片語,卻可以窺見楚國對于美女的標準。“蛾眉曼睩,目騰光些。容則秀雅,穉朱顏只。豐肉微骨,體便娟只。比德好閒,習以都只。”我國的歷朝歷代不乏美人,四大美人就有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典故,還有歷史上著名的擁有美人封號的美女。僅有顏值,未免太單薄,不禁細品,要有點獨特的風骨,才可堪稱佳人,如古代的李清照、現代的美人等。
二是喻君王、品德美好的賢人或自己美好的理想。屈原《離騷》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屈原《九歌》“滿堂兮美人”。蘇軾《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緲緲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古樸的楚國建筑風貌,簡約的文化景觀,希望能巧妙的配上桃江獨特的楠竹,增設亭臺樓閣供游人休閑賞竹,營造氣節高雅清新脫俗的自然人文共生的怡人風情。
三是指思慕的人或所追求的理想人物。正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出自清代 黃增的《集杭州俗語詩》“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緣千里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癡。”李白《長相思》“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倉央嘉措《七絕》中“新茶香郁滿齒唇,伴得糝粑倍美醇。?情人眼里出西施,每對卿卿每銷魂。”或許在其他人看起來很平常,在情人眼里卻是無法取代的,這與人的心理因素息息相關。美的觀念取決于許多的文化、社會、心理乃至生物因素。雷諾阿時代的理想女性豐滿圓潤,1960年代則認為身材好像流浪兒般的名模崔姬是美的象征。畫家梵高因畫作無人問津而潦倒以終,半個世紀后人們高價購買。真正的美是符合人類深藏本性的,這樣的本性為本然的完美,充滿愛和理解,我們越是接近自己的本性,越能發現人人皆有美好的一面,正所謂“一花一草皆美”。杭州宋城的“大宋千古情”大型歌舞劇,多年來演出深受游客喜愛,桃江縣女子旅游學校的學生也可以結合桃江特色人文編排演出一臺的歌舞局,在公園舞臺內每晚進行演出,既可以是學生實訓的課程,也可以成為游客留宿桃江的動人活動。
(二)以“桃花”為媒,凸顯桃江生態的感染力。
“桃花江是美人窩,桃花千萬朵,比不上美人多”,<桃花江是美人窩>歌曲節奏歡快,美妙動人。從中也反映了桃江的山水自然風光的特定藝術元素“桃花”,“桃花千萬朵”夾江而生,取名桃花江,在悠悠歷史的長河中讓人們難以忘懷。隨著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熱播,桃花灼灼的美景更是令人神往。城市景觀同樣包括原有環境(地形、實質及自然要素)。桃江縣美人窩文化公園,通過對濕地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修建水上娛樂設施、生態體驗游、度假酒店等項目,希望建成湘北丘陵區向洞庭湖平原區過渡地帶生態環境保護和濕地保護教育的基地,營造“山水相融的綠色生態旅游城市”。2017年面向全球征集美人雕塑設計方案,讓正在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桃江被人熱切關注。
桃花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其枝葉果根俱能入藥;花語為:愛情的俘虜。因此可以從三方面做文章。一是觀賞。桃花為中國傳統的園林花木,樹態優美,枝干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艷麗,為早春重要觀花樹種。“桃之夭妖,灼灼其華。”《詩經周南桃夭》,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更是讓人浮想翩翩。適合作為園區主要的景觀植物,僅觀賞桃花品種就有十幾種,作為設計元素進行空間配置,傲然獨立的桃樹,簇擁圍繞的叢林、夾道的花樹線道、配上小品的盆景等。二是美容。中國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里談到,桃花具有“令人好顏色”之功效。《千金藥方》載:“桃花三株,空腹飲用,細腰身”,養生美業區可以從中尋找古方養顏特色。三是寓意。自古,桃花一直都是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一直以來都離不開愛情兩個字,人們常說桃花運,就是因為桃花能給人帶來愛情的機遇。美人窩橋添加愛情浪漫景觀設計,打造成“桃花鵲橋”。桃花又是學生、弟子的象征,由桃花與李花構成的春光,充滿了無限的生命力,自古以來被喻為學生、弟子。“桃李滿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以歌頌老師的業績。桃江舞鳳山的硯臺,“工匠精神”代代相傳,結合尊師重道情懷,運用桃李元素,設計現場體驗觀摩館,不失為一個青少年實地受教的教育宣傳模式。
(三)以“江水”為情,塑造桃江地理的作用力。
桃江縣美人窩文化公園選址位于位于縣城芙蓉路、瀨溪路,桃花江大道和資江南路、谷山路圍合區域,面積約1000畝,距益馬高速出口3公里,距益陽市區僅22公里。主題公園由于資江南路和美容過橋的分割,被,分為南北兩區,根據功能分布可分為五大板塊,休閑娛樂、養生美業、婚慶攝影、水上娛樂、美人文化主題游覽區。自然的生態環境和清新的濕地風光,同時需要考慮時間景色的多樣性,如晝夜的變化、四季的交替。雕塑在景觀文化設計中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有力彰顯出城市文化精神的品位和魅力。桃江的山歌胡吶喊,是楚文化的代表,曲調高昂激越,翻山越嶺,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在這江南水鄉如滔滔江水般源遠流長,在水上娛樂景觀設計上,可以加入這一藝術元素設計一組雕塑作品,反映田園農耕時期的景觀,設置鄉村農耕工具、道具、牲畜、人物等,讓人身臨其境,使其特殊魅力再放光芒。
(四)以“楠竹”為藝,傳承工匠精神的生命力。
桃江是楠竹之鄉,90萬畝楠竹郁郁蔥蔥,使其獨得國家林業部“中國竹子之鄉”的美名。景觀設計中可以加入禪意的竹水流小品,潺潺清泉通過天然的竹管曲折婉轉的流淌在桃林山石清澗間,是何等的清幽美景。濕地公園與不遠處的洪山竹海、黃金塘竹產業基地相互呼應,小郁竹器、水竹涼席等有著民間手工藝匠人的匠心獨具,香脆竹筍、馥香竹酒等特色本地農產品等則承載著濃濃的江南本土特色健康飲食文化。在拓展綠色旅游產品開發領域,資源豐富,有待深度挖掘。
(五)以“茶葉”為道,彰顯桃江風俗的影響力。
景觀是具有明確的空間范圍和邊界的,地域空間范圍是由特定的自然地理條件(主要是地貌過程和生態學過程)、地域文化特征(包括土地及相關資源利用方式、生態倫理觀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共同決定的。 桃江縣位于湘中偏北,資江下游,屬山、崗、丘、平原并有的丘陵地,是雪峰山余脈向洞庭湖平原過渡的環湖丘崗地帶,總面積2063平方公里,素有“茶葉之鄉”的美譽,境內有3萬余畝茶葉品質優良,馬跡塘黑茶更是頗負盛名。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浩茗茶業有限公司就在靠近公園2公里處,景觀設計上可以聯合打造茶藝生態園區,與茶道文化、茶葉經濟相結合,桃林中夾種茶樹經濟作物,不失為一個探索方向。桃江的茶文化別具一格,婚嫁壽誕,遠方來客,貴賓臨門,主人都會用擂茶來熱情招待,擂茶還有動人的傳說故事,很有地方特色。
保繼剛《大型主題公園布局初步研究》載《地理研究》1994年第3期
王思民《2016年我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來源:前瞻網
姜國芳《中美主題娛樂公園營銷策劃對比研究》來源: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企業管理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④ 林煥杰《中國主題公園與區域經濟》 經濟科學出版社
⑤ 方靜《益陽市旅游市場營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