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冰
潘溪在一家網絡公司做產品研發,主要是動漫形象的后期簡單修改,被戲言“縫補女工”,很是被動。到公司已經3年,她年年例行遞交加薪申請,但年年都只是加最低的200元。
有一天開會,一向難得出現的董事長突然到會,看看現場,說:“每年都收到你們的加薪申請,真正想要加薪的,請坐到前面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個個都把前面的位置空著,爭著往后面坐!”大家尷尬地笑笑,潘溪卻突然悟到了什么。
第二天,部門開會,要開發一款電子地圖產品,商討組建開發小組。主管說,有人毛遂自薦加入嗎?有一兩個同事報了名,主管開始點將。眼看成員差不多了,潘溪咬咬牙站起來,說:“我也想加入!”她感覺自己的聲音在顫抖。大家都驚訝地看著她,向來被動內斂的潘溪,今天是怎么了?潘溪自己心里非常明白,她就是想向大家表明:我也想突破。主管猶豫了一下,同意了潘溪的申請。
再有會議,不管是小組的還是公司的,潘溪都往前面坐。會前努力準備,會議中全身心投入,該發言的時候積極發言。雖然有些想法不太成熟,但即便是一個不成熟的想法,也比一片沉默要好,至少可以啟發大家的討論,在討論中,很多問題會一步步解決,原來這就是典型的拋磚引玉。漸漸地,大家有些喜歡潘溪拋出來的“磚”了。到這時,潘溪覺得自己在公司的存在感明顯強了很多,像逐漸長大的一棵樹,大家已經不能視而不見了。開始有人習慣性地問:“潘溪,你覺得呢?”
新研發的電子地圖產品投入市場后回報并不理想,董事會要求開會總結。這種會,氣氛自然不太好??墒?,潘溪仍舊咬牙往前排坐。主管做了總結發言,董事長看看坐在前面的潘溪,突然點名要她談談。潘溪當然是有準備的,她很誠懇地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經過前面的“拋磚”訓練,她現在已是侃侃而談了。對她的發言,董事長很滿意。
幾天后,單位要派幾名員工去北京參加重要培訓,潘溪沒想到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她知道,坐到前面為她的職場形象加分了。
幾個月后,培訓結束,公司恰好要入手新項目,雖然潘溪的專業并不適合新項目,但潘溪還是找到有關領導提出申請:“雖然我的專業在這個項目中也許作用不大,但我考慮過了,你們正好缺一個分析員,請讓我試一下,因為我在培訓期間重點研究了這方面的知識?!倍聲涍^慎重考慮后,同意了潘溪的請求。為她贏得機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培訓期間發回來的那些有用信息,董事長說“應該給一個始終試圖沖在前頭的員工足夠多的機會?!?/p>
在新項目中,潘溪的作用并不明顯,有人甚至覺得是董事會硬把她塞進來的,把她當成實習生對待。可潘溪卻把自己當成那個坐在前排的重要人物,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項目的每一個細節她都了如指掌。大半年后,項目開始盈利,而且發展迅猛。而在整個項目組,潘溪中對項目最了解的人,當初被認為最不重要的她,如今是項目總調度式的核心人物。她好像沒有名分,但大家都意識到了她的重要性。
“是的,被動地縮在后面,機會不會青睞你,難以成長;主動坐到前面去,那個位置會逼迫你不由自主進入拼搏狀態,而這種蓬勃昂揚的姿態,是機會的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