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思蔚 孫卯寧
摘 要:網絡劇《東京女子圖鑒》內容高度還原現實生活,集中探討了許多當下熱門的現實話題,給人以啟發。在敘事風格上,運用了新型的心理活動展現方式,拉近了受眾的距離,以地點為線索將故事緩緩展開,簡練而精致。
《東京女子圖鑒》是日本網絡劇,于16年12月開播,講述了“東京漂”的綾子20歲到40歲的人生。總共近4小時的劇情,一經播出,就掀起了一股熱潮。截至2月底的數據顯示,開播以來,相關網絡播出平臺bilibili累計點擊量已經突破200萬,而微博上同名話題閱讀量已經超過87萬。除此之外,各大微信公眾號也相繼推出相關文章,一度占領朋友圈,其中一篇熱門評論文章《東京女子圖鑒:真苦呢,但還是想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啊!》發布不到20小時,累計轉發2300次,豆瓣評分也高達8.7分,劇集熱度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我國的視頻網站也逐漸由簡單的同步播放電視劇集轉為獨立制作網絡劇集,由簡單搬運轉化為創新生產。網絡劇集如何更好的創新發展,成為當下社會不可忽視的話題。下面我們就剖析《東京女子圖鑒》成功的原因。
一、思想內容深刻
在內容設置上,《東京女子圖鑒》十分貼近真實生活,用戲劇化的手法呈現出了社會現實。女主人公綾子出生在偏遠縣城,從高中起就一心向往著去繁華的東京定居生活。東京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中心,其經濟發展水平亦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因此,東京成為了許多人工作生活的首選地點,據14年的相關媒體報道顯示,日本全國大多數地區人口都處于流出狀態,而人口從日本各地流入東京的趨勢正在加強。我國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也與東京有著類似的情況。因此,《東京女子圖鑒》并不僅僅是綾子一人的生活寫照,而是眾多與綾子有著類似背景,懷揣夢想,獨身來到大城市打拼的“東京漂”、“北漂”等一族中普通單身女子的生活縮影。
從內容細節上看,《東京女子圖鑒》討論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人生與社會問題。例如全片的主線問題“什么樣的生活是令人羨慕的生活?”綾子一直希望自己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大學時期的綾子透過描述東京生活的時尚雜志,認為令人羨慕的生活就是出入預約不上的餐廳,佩戴名牌珠寶首飾,物質生活富裕充實。等到綾子將近40歲時,擁有了可觀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擁有了許多外人眼里看來的幸福生活。與此同時,同齡的女生都相繼結婚生子,綾子卻還是孤身一人,在自己的上層社交圈中卻還是在有些方面與那些天生就出身上層社會的朋友們三觀不和,在綾子的心里,她依然沒有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除此之外,劇中還探討了“現實與欲望的差距”“、“女性與男性在家庭中的平等權”、“婚姻和孩子對于女性的意義”、“奮斗是否能敵的過出身”等現實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劇中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通過講述一個個發生在綾子身上的故事,紀錄綾子的心理活動與外人對于綾子的看法來進行剖析。在同一時段的電視劇中,《青云志》、《抓緊我放棄我》等劇情設置離真實生活較遠,只發揮了大眾傳播的娛樂功能;《東京女子圖鑒》圍繞生活展開,圍繞社會創作,引人思考,充分發揮了大眾傳播的四大功能。
二、敘事新穎清晰
《東京女子圖鑒》中大量紀錄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其呈現方式十分新穎。與大多數類似劇集不同,《東京女子圖鑒》并不是采用旁白配音的方式,而是通過虛化場景,演員融于情景之中說出內心獨白的方法呈現出來。這樣的呈現方式,就像演員在與觀眾交流對話,頗具親切感,拉近了傳播者與受眾的距離。
另外,《東京女子圖鑒》在節奏設置上也十分緊湊得當,劇集一共為11集,每集20分鐘,總共220分鐘,相當于看了一場3個多小時的電影。在生活節奏快、碎片化信息時代的今天,恰好滿足了受眾需求。整部劇集通過地點線索串聯,即通過綾子居住地的變化貫穿劇情。從初來東京時混合古老和現代并存氛圍的三軒茶屋,到時髦白領聚集地的惠比壽,再到奢侈的銀座,最后又到了充滿生活氣息的代代木上原。地點的變換一方面表明了綾子在東京奮斗中的社會地位的變化與物質積累成果,比如從事中型化妝品公司經理時住在普通白領聚集地惠比壽,在應聘成功國際一線化妝品公司公關經理后搬至金領聚集地銀座。而從浮華的銀座搬至慢節奏生活氣息的代代木上原,亦反映了綾子對于生活態度的改變。另一方面,地點的轉移讓觀眾看到了東京的街頭美食與風土人情,與其說這是一部電視劇,不如說是一部東京旅游與生活指南,潛移默化間,推動了東京的旅游市場。
三、結語
《東京女子圖鑒》是一部短而精的劇集,它沒有瑪麗蘇的情節,沒有大IP的身份,沒有流量明星的參演,卻收獲了強烈的反響與良好的受眾評價。由此可見,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中,內容為王是網劇脫穎而出的根本。劇集創作要重視內容創作,一方面要體察受眾需求,作品不能嚴重脫離社會;另一方面要注重藝術手段的運用,不斷探索新的表達方式與敘事方法。
(作者單位: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