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啟偉
摘 要: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提出,對海南物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及挑戰。本文通過對海南物流業國際競爭力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探索國際旅游島特色的港口管理體制、準確定位物流人才培養、推動平臺互聯互通、推進智慧港口技術設備應用等方面的發展對策,為海南物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海上絲綢之路” 海南物流企業 國際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2(b)-150-02
2013年10月以來,“海上絲綢之路”成為全球聚焦點。海南從歷史淵源、文化積淀、區位條件的 優勢都十分突出,完全可以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橋頭堡。面對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海南物流業如何借助“海上絲綢之路”的契機來提升國際競爭力是當務之急。
1 物流企業國際競爭力概述
物流企業國際競爭力就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競爭環境中,企業充分利用其基礎設施、行業經驗、服務能力、專業人才,創新能力等資源,引導物流業經營模式創新、提供智能化服務、發展綠色物流,推動物流跨行業深度融合發展,持續向市場推出超過競爭者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增強物流業整體國際競爭力。
2 海南物流業國際競爭力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海南省的集裝箱及貨物量不斷增長,繼2014年貨物吞吐量首破150萬噸之后,2015年全年貨物吞吐量完成327萬噸,同比增長113.7%,創年度生產歷史新高。2016年海南港口完成集裝箱140萬TEU吞吐量,貨物吞吐量完成1.18億噸,同比增長8.38%。2016年海南省全社會物流總額實現較快增長,社會物流總額為68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1%,海南正向區域性國際航運樞紐和物流中心的目標邁進。
在港口、交通及基礎設施方面,海南省當前有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33個,其中5個為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海口、三亞兩大機場開通國內航線500余條、國際航線60余條,博鰲機場已經通航,環島高速鐵路已經建成貫通;在穩步推進重大物流基礎設施方面,美蘭機場二期擴建工程、三亞新機場、儋州新機場、馬村港三期、新海港二期、海口美蘭臨空產業園等正在積極推進中,瓊州海峽跨海通道工程已進入立項階段,物流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當前海南貨運物流企業約為1100多家,具有國際運輸資質的企業僅有幾十家,物流市場還在不斷發展升級中,港口、公路、機場、鐵路以及物流園區等物流硬件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網絡信息滯后、物流服務標準不統一、缺少復合型管理人才,這樣的物流團隊很難適應“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所需要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是嚴重制約海南物流業走向世界的基本因素。
3 海南物流業國際競爭力SWOT分析
3.1 海南物流企業在提升國際競爭力過程中所具備的優勢
海南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我國沿海開放的前沿陣地,靠近港澳、廣東,位于珠三角圈的外圍,處在東南沿海對外開放的黃金地段,聯系東南亞等地區的重要海上通道,我國四分之三的外貿進出口貨物,世界總貿易額三分之二的液化天然氣、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國際貿易都要通過南海航線,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90%以上的石油輸出都要依賴這個航道。
海南初步建成以海、陸、空為主體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海南港航整合資源,建設四方五港,海口港高起點規劃建設馬村港和新海港區,洋浦港現有9個泊位,年通過能力達900多萬;八所港對現有4個萬噸級泊位進行深水泊位改造,完善油氣及能源基地的公共服務能力。公路運輸以高速公路為主脈絡,縱貫東西南北覆蓋全島,環島鐵路全線貫通,其獨特的環形設計與高速公路、國際機場、鐵路輪渡等交通方式有效銜接,構建起立體交通體系。在航空貨物方面,已經建成海口美蘭、三亞鳳凰、瓊海博鰲空港物流,將擴建海口美蘭機場二期和三亞鳳凰機場的貨郵吞吐量,未來將在三亞填海建造航空島,發展臨空經濟。完善海口中商物流園區、新海物流園區、澄邁東盟物流園區等物流園區功能建設。放眼世界地圖,海南自古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更是連接中國大陸以及溝通東南亞的橋頭堡,充分發揮環北灣面向東南亞物流樞紐中心的航線網絡體系優勢,加快布局覆蓋東盟國家的運輸網絡,搭建與東盟國家重點城市之間的運輸通道,努力打造區域性國際貨運物流樞紐。
3.2 海南物流業在提升國際競爭力過程中所處的劣勢
與沿海省份相比,當前海南整體經濟實力不強,經濟總量較小,2016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為4044.51億元;產業基礎依然薄弱,海洋經濟尚不發達,還遠遠談不上海洋強省。海南港口國際物流市場發展不成熟,集約化程度低,物流數字化、港口信息化建設滯后,物流整體配套體系建設尚不完善,缺乏以政府部門為主導的港口、船舶、貨主等業務信息的互聯互通,整體綜合服務能力較低,嚴重制約了海南物流業的發展。國際物流業蓬勃發展,人才培養成為物流產業發展的加速器,而海南物流企業對于電商物流人才、冷鏈物流人才、物流大數據人才等缺口較大,專業人才短缺已嚴重制約海南國際物流業發展。另外貨物運輸成本較高,成為阻礙海南物流業發展的瓶頸,據統計,海南物流費用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6.7%;貨運車輛的空駛率平均為49%,其中有17.2%的物流企業空駛率達50%,導致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
3.3 海南物流業在提高國際競爭力過程中的機遇
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促進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為區域物流合作、聯動、協調發展提供了互聯互通平臺,創造了區域物流發展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2017年4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對物流企業自有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半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延長至2019年底,這對于引進物流企業進駐海南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另外海南博鰲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舉辦國際物流論壇為海南打開知名度,助力海南國際物流業步入快車道。為此,加快南海開發、實施“一帶一路”建設,這對于促進第三方物流的快速發展是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對提升海南物流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3.4 海南物流業在提升國際競爭力過程中所面臨的威脅
泛北部灣是世界港口富集區,區域內東盟國家共有各類港口100多個,相鄰國家的港口往往就成為競爭對手,海南港口物流面臨著與新加坡港、香港、巴生港、深圳等國內外諸多港口的激烈競爭,具體表現在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管理水平提高、專業化港口服務能力上,而海南在整體經濟實力、智能港口、信息服務、綜合物流園區建設等方面均相對落后于其競爭對手,與西方先進物流企業更是無法比擬的。以TNT快遞為例,其擁有50多年的物流運作經驗,服務范圍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幫助客戶節省費用的同時,提供更多靈活性的增值服務。此外就是周邊區域政局動蕩,比如南海問題,為貨物運輸帶來安全隱患;再有就是物流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損害行業的良性發展,嚴重影響海南物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4 提升海南物流業國際競爭力的發展對策
4.1 探索國際旅游島特色的港口管理體制
政府應按照“海上絲綢之路”的大視野、大規劃、大舉措推進港口建設,以新物流、新思維建設臨港產業以及港城一體化,圍繞智能化、數字化的港口發展理念,明確界定海南“四方五港”功能定位,科學配置全省港口資源。鼓勵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充分利用產業基金或者銀行貸款、增資擴股等渠道籌集資金,參與大型港口和航運企業經營管理,授權經營機構對港口資源進行整合,統一規劃、開發及建設,推進海南港口發展與世界航運服務體系接軌,為服務“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奠定基礎。
4.2 推動平臺互聯互通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加快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企業的合作,實現國際國內物流服務一體化的目標。政府主導加快互聯網電子通關系統建設,促進海關、檢驗檢疫、交通運輸、商貿、口岸、航運公司、貨運代理等部門的信息資源共享,實現口岸管理相關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進一步完善海口綜合保稅區、洋浦保稅港區等特殊監管區域的快速通關設施,推進“一站式”全省大通關,提升高效、便捷的口岸通關服務能力;構建成功的現代化全球物流信息系統,實現國內與國際業務完美對接,提升國際物流業的服務能力。
4.3 推進智慧港口技術設備應用
港口作為綜合運輸的樞紐,其能力建設與功能建設并重,國際航運船舶大型化、航運聯盟化對港口生產組織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貨運企業應提高自身業務與實力,港口及航運業提高現代化、高水平的物流服務,才能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利用信息網絡化建設使政府部門、港口、船舶、貨主等業務信息的互聯互通,打造智慧港口,提升港口物流服務能力。此外積極進取勇于創新,及時掌握世界航運主流船型發展需要的集裝箱泊位,推進海南港口融入世界港口服務網絡體系,建立和完善與東盟港口合作機制,打造海南—東盟國際物流走廊。
4.4 推動航空貨運向綜合服務商轉型
航空貨運應對地面貨運服務模式進行創新,適當開放機場貨運代理市場,引進國內外大型貨運代理機構開展有序競爭。大力推進航空物流安全、快捷、方便、優質的服務,創造安全開放有序的航空貨運市場秩序。鼓勵航空貨運企業兼并重組國際物流及社會物流企業,進一步提升綜合物流解決方案,增強高端物流市場服務能力。如海航實業于2017年4月收購國際物流“大鱷”新加坡物流商CWT,CWT為領先的綜合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涉及物流服務、商品營銷、金融服務等,其物流合作伙伴網路在9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海航將憑借CWT的國際運作平臺來深化物流產業鏈國際化,提升國際物流的開發能力,助力供應鏈物流轉型的重大舉措,擴大海南國際物流業的影響力,打造出一條具有海南特色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4.5 準確定位物流人才培養
貨運代理、跨境電商物流等方面的人才是“一帶一路”發展的基石,未來物流業最需要的是專業化、國際化、互聯網化程度更高的人才,如智慧供應鏈管理人才、物流大數據人才、冷鏈物流人才等,因此各高校要根據地方經濟及物流發展動態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準確定位急需的各種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以滿足物流企業不同層次和崗位人才的需要,同時借鑒或引用國外先進的培訓理念,對員工加強培訓提高業務能力,積極探索物流職業資格認證工作,加快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5 結語
海南物流業應緊緊抓住“海上絲綢之路”這一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以現代物流管理理念為指導,加強國際旅游島特色的港口管理體制、推動平臺互聯互通、推進智慧港口技術設備應用,加快物流企業的轉型升級,準確定位物流人才培養,努力營造適合物流業發展需要的軟硬環境,助推“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面向東南亞的物流樞紐中心,以促進海南物流業和整體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群林.打造面向東南亞的物流樞紐——“一帶一路”視域下的海南物流業發展研究[J].物流技術,2015(07).
[2] 湯洪宇.中國——東盟自貿區背景下廣西物流企業國際競爭力研究[J].柳州師專學報,2014(04).
[3] 謝泗薪,帥世耀.“一帶一路”戰略架構下物流企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策略研究[J].鐵路采購與物流,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