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策略的研究是語言教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學習策略的選擇對于中小學語言教學的效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初,外語教學法研究停滯不前以及認知心理學的迅速發展促使外語教學研究的重點從研究教師如何“教”轉向研究學生如何“學”。本文主要對國內外語言學習策略的定義、分類以及發展進行評述。
關鍵詞:語言學習 學習策略 研究
1學習策略的定義
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指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 有目的、有意識地制訂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國外對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特別是認知心理學、信息加工理論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 William and Burden, 1997: 149) 。Stern(1983)認為策略最好用于泛指語言學習者采用方法(approach)的一般趨勢或總體特點, 而技巧(techniques)用于描述行為的具體形式。Wenstein和Mayer(1986)認為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語言時的做法或想法, 這些做法或想法旨在影響學習者的編碼過程。
2學習策略的分類(1)目前國外對學習策略比較流行的有三種分類
①元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 社會/情感策略。OMalley和Chamot( 1990) 根據信息處理理論, 將策略分為三大類: 元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 社會/情感策略。其中, 元認知策略用于評價、管理、監控認知策略的使用; 認知策略用于語言的學習活動之中; 社會/情感策略只是為學習者提供更多接觸語言的機會。元認知策略高于其它兩類策略。②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Oxford( 1990)根據策略和語言學習材料的關系將學習策略分為兩大類: 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直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與所學語言有直接聯系; 間接策略就是策略的使用和語言沒有直接聯系。兩種策略各有其分支。直接策略分為: 記憶策略, 認知策略, 補償策略; 間接策略分為: 元認知策略, 情感策略, 社會策略。③學習語言的策略和運用語言的策略
Cohen( 1998) 根據運用策略的目的把策略分為兩類: 學習語言的策略和運用語言的策略。前者指為學習語言而使用的策略; 后者只為運用語言而使用的策略。其中語言學習的策略“語言中的文化”( culture in language) 又顯示出文化在語言中的地位。隱喻既是一種語言現象, 又是一種認知工具, 與文化、思維均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基于具有共性特征的人類認知,文化差異在隱喻語言表達上,
會呈現某種程度的相似性。對跨文化隱喻中共性的探討, 將有利于不同文化的傳播和學習, 有利于跨文化交際中的理解與溝通。
(2)目前國內對學習策略比較流行的分類
①而國內的文秋芳( 1993) 根據Skehan(1989)的觀點將策略分為兩類: 管理策略和語言學習策略。前者與學習過程有關,后者與語言學習的材料有關。管理策略對語言的學習策略的使用具有制約作用, 處于學習策略之上; 而管理策略既管理認知過程, 又管理情感過程。具體地說它包括確立目標、制訂計劃、策略選擇、自我監控、自我評價、自我調整。管理策略所蘊含的能力具有很強的遷移性,
它能跨學科、跨專業、跨時空發揮作用。② 學習策略研究的理論基礎是認知心理學。因此,把語言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際策略,是大多數研究者筆記容易接受的分類方法。
3.學習策略的發展及研究成果
(1)語言學習策略的出現 學習策略作為一個完整的概念是在布魯納1956年提出認知策略以后出現的。 1966年, Aron Carton出版了 The Method of Infer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Study 一書, 首次提出了不同的外語學習者用不同的推理方法學習, 開創了語言學習策略之先河。
國外對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特別是認知心理學、信息加工理論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 William and Burden, 1997: 149) 。研究的重點主要圍繞著語言學習策略的界定, 語言學習策略的分類, 語言學習策略與語言學習的關系及如何進行語言學習策略的培訓等方面。
(2)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的主要課題及成果①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的主要課題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率先進入這一領域的是美國的Rubin、加拿大的Naiman、Frohlieh和Todesco等人。1975年, Rubin在TESOL Quarterly上發表了“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善學語言者能教給我們什么?)一文。同年,Stern和以Naiman為首的研究組也就善學語言者這一課題分別在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和TESL Talk上發表了文章。從此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逐步成為應用語言學研究的熱點。②國外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及成果:20世紀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是起步階段,研究者主要通過描述成功語言學習者使用的學習策略,或者通過研究學習策略和學習成績的關系來發現有利于學習的學習策略。20世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是繁榮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研究成果也非常豐富。
進入21世紀后,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又開始成為研究的熱點,研究者們開始挑戰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
總之,學習是每個人終身面臨的任務。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使學生成為獨立、自主、有效的學習者。教會學生如何學習, 并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減輕學習負擔,而且能夠大面積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初勝華 張坤媛, 國內外語言學習策略研究述評[J], 文學語言學研究,2008,5
[2] 彭述初,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綜述[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32(12)
[3] 錢玉蓮,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的現狀與前瞻[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3)
[4] 賈正傳,郭惠燕.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系統觀[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
[5] 程曉堂 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6] 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7] Oxford R. 1990.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Teacher Should Know[M]. MA: Heinle and Heinle.
[8] 張日美.學習策略研究的發展與現狀[J」.山東外語教學,1998,(3):73一76.
作者簡介:李倩楠(1990-),女,漢族,山東省威海市,碩士在讀,聊城大學大學外語教育學院。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英語)。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大學外語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