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高飛
摘 要:近年來,由于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再加上物價水平的飛漲,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漸拉大,行業間的收入差距也在擴大。本文分析了當前中國低收入者的現狀,提出了低收入者的界定標準,指出財政政策在收入和支出方面存在的機制缺失,在稅制上的不足和稅種上的不完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力度不足,在義務教育和公共衛生方面支出力度不夠。財政政策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應該在收入分配關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本文就財政政策在支出和收入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低收入人群 收入分配 財政政策
中圖分類號:F8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11(a)-177-02
1 低收入者界定標準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努力,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居民的生活水平也相應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但是,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社會經濟的轉型,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漸拉大甚至懸殊。一方面是財富不斷流入高收入者的手里,而低收入者卻面臨著不斷飛漲的物價水平;另一方面,經濟發達的地區收入不斷增加,而經濟落后的地區既要面對不斷惡化的自然條件,還要承受經濟滯后帶來的壓力。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講,不論在哪個國度,在那個地區,都會存在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總有一部分人處于收入相對較低的狀態。
2 低收入者存在的主要原因
2.1 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逐漸拉大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四部分構成,而在農村,農民收入除了農作物收入,其實大部分還是來自出外務工的工資收入。無論城鎮還是農村低收入的家庭由于文化水平低,就業困難工種更換頻繁,即使就業也多從事一些重體力、技術含量低的粗活,收入不高。同時,農民能從農作物收成里獲得部分收入,但由于農作物價格低廉,再加上像雪災這樣的自然環境影響,他們的收入還是比較單一,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
2.2 行業間收入差別較大
國民經濟收入中,國有經濟占主導地位一直未變,國有壟斷的電力、能源、交通、電信、金融、鐵路、文化等行業,其從業人員的收入往往是社會的中高收入者,享受的各項目福利、補貼、津貼等也無形中增加了壟斷行業的人員收入,而農村等低收入人群的過低收入,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利益均衡規律,弱化了市場的調節能力,使壟斷行業與非壟斷的行業出現了收入上的差距。同時,一部分人員參與國有企業經營收益,更是導致收入分配的嚴重變形。
2.3 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結構不合理
傳統的國有企業“大鍋飯”式社會保障為部分城鎮職工提供了伴隨終生的一系列保障,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去產能、去庫存的改革浪潮推進,加快國企轉型升級,部分國有企業自身發展面臨嚴峻問題。
傳統的福利體制基本打破,原本幾乎不需要支出的住房、醫療、教育等支出項目,現在卻成了廣大居民沉重的負擔。對于中低收入者來說,較高的住房、醫療、教育等開支必然減少他們的實際消費能力。在社會保障制度不全的情況下,這些大額開支就容易對其他消費需求形成擠壓,尤其是城鎮低收入人群,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3 財政政策在調節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機制缺失
在經濟快速增長階段,允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因此,市場力量推動收入差距擴大是普遍現象,很多地區收入迅速提高,但收入分配差距調節方面的機制依舊缺失。
3.1 收入方面
稅制上的不足。面對低收入階層與中高收入階層之間,尤其是與高收入階層之間的差距。稅制的不完善,沒有起到“削高補低”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以流轉稅作為主要的稅收來源,而所得稅在發達國家使用普遍,并且能夠縮小貧富差距。
稅種上的不完善。大多數國家對居民收入分配主要是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調節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輔助的有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和車船稅等,在西方發達國家社會中對居民收入分配調節發揮重要作用的社會保障稅、遺產和贈予稅、資本利得稅,在我國還沒有建立,處于缺位狀態。
3.2 支出方面
社會保障財政支出力度不足,雖然近幾年社會保障支出逐年增加,但支出力度較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加大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的支出力度,增加農村養老金支付,結合政策扶貧等相關措施,加大對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的社會救濟,建立農村療養院,逐步縮小城鄉間收入差距,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但是,目前社會保障方面,城市享受較多,而農民享受依舊很少。義務教育方面支出不足,縣鄉財政收入較城市市區收入明顯較低,導致農村義務教育支出明顯低于城市,據相關資料顯示,低收入人群享受教育的機會遠遠低于高低于人群,而這正是高低收入階層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原因。
隨著十九大以來,國家財政對教育的支出總額在不斷上升,在普及義務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部門地區義務教育年限從9年提高到12年,但對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縮小其與高收入階層的差距并沒有起到有效的作用,其關鍵在于傳統觀念的一直存在,重視高等教育、忽視初等教育的教育投資結構不合理。農村義務教育的政府財政投入由縣財政負擔全部費用,縣財政普遍困難,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普遍大大少于城市。義務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對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不足,使得一些低收入家庭供養子女上學的成本變高,甚至導致一些貧困家庭子女失學。同時,在西部由于人口居住稀疏,學校分散,個別農村家庭因為交通不便放棄了義務教育。從國外部分國家情況來看,不管是一些發達國家還是部分發展中國家,政府的公務教育總投資要占到公共財政經費的40%左右,但在我國的教育預算經費支出中,基礎教育的預算比重遠遠低于高等教育預算支出。在國家全部教育投資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增加義務教育的經費投資勢必會減少高等教育的預算資金,對于低收入群體子女來講,接受高等教育是實現收入階層轉換的基本條件,高等教育常常能給低收入階層帶來較高的經濟回報,但較高的高等教育費用,使得低收入家庭望而卻步。
4 完善體制機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調節收入差距、實現收入公平分配,切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和民生工程,要在初次分配中注重機會均等,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分配原則,減少高收入人群的額外福利。再分配注重公平與效率兼顧,發揮財政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實現收入分配的結果公平,具體來說,需要從改進收入機制、完善支出手段這兩個方面來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4.1 完善中國稅制
4.1.1 完善個人所得稅的累進稅制
個人所得稅的7級累進稅率對收入調節具有一定作用,但未能充分發揮作用,需要進一步累進稅率,加大對高收入者收入來源的監管,改進稅制設計,提高現有3500標準的起征點,降低3級以下累進稅率。綜合考慮家庭勞動路、家庭成員數目、婚姻狀況選擇對不同對象人群的稅收減免,使個人所得稅從計稅依據、稅收來源、稅基上都能確定高收入者是其調節的主要對象。
4.1.2 完善征稅標準
目前,財產稅方面的房產稅、契稅、土地增值稅的計稅依據和征稅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確定房產稅征收的確認標準,按照完全、公開市場的公允價值計量計算房產稅,提高契稅、土地增值稅的征收標準,引入遺產稅等相關稅種,減少不勞而獲的巨額財產,在某種程度上縮小貧富差距,提倡通過個人努力,獲得合法收入的正確方向。
4.2 完善支出手段
4.2.1 提高義務教育支出比例
加大對西部等邊遠地區義務教育的支出力度,合理增加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預算支出,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普及計算機和英語教育,加強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鄉村教師的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建立合理化的晉升渠道,把義務教育階段經費支出全部納入全年公共預算財政范圍,加強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生生活費補助。加強對低收入階層子女高等學校教育的支出力度,建立各類慈善專項基金,支持低收入子女進入大學學習,集中財力設立低收入群體子女高等教育補助金,根據相關界定標準無償補助給符合特定條件的已考入大學的低收入群體子女。同時引入學費減免制,打破過去的助學貸款,使得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不要因為沒有財力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同時,減小了低收入人群工作之后的經濟壓力。
4.2.2 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社會保障力度
首先,建立健全城鎮、農村社保體制機制,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提高養老金支付比例;完善醫保體系,合理確定用藥標準和報銷比例,提高低收入人群的醫保比例。其次,加大社會保障范圍,盡量囊括所有低收入人群,擴大醫保和養老保險的受益范圍和收益人群。最后,建立健全科學的醫療保險制度,全面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多層次的社保體系,重點是建立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多方位探索解決農村居民的養老保險問題,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擴大失業保險范圍,積極提倡補充保險和倡導商業保險。
4.2.3 加大城鄉公共衛生的資金投入
建設農村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和城鎮社區醫院,加大公共財政支出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力度。目前,我們國家衛生支出主要是個人支出占主導,政府支出比重稍低,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忘增加公共衛生支出。當然要利用好有限的財政資金,充分實現高效、公平。
真正確保目標人群真正從公共補助中收益讓政府公共預算補助更多地、有效地集中到低收入人群較多的基層衛生機構上,以達到真正改善低收入人群生活的目的。因此,加強公共醫療救助支出、強化醫療救助制度對于提高低收入階層的福利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5 結語
經濟的發展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然而還有相當規模的低收入者,他們的收入增長緩慢,脫貧攻堅還在路上,文化素質偏低,消費能力較差,而高收入人群搶占資本優勢,財富越來越集中。力求通過財政政策,實現二次分配的均衡,合理調節低收入人群與高收入人群之間的差距,公共支出政策使低收入階層的受惠程度還遠低于高收入階層,稅收政策也并沒有起到“削高補低”的作用。收入差距還在擴大、貧富依舊不均,距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需繼續努力,充分利用好財政政策手段,繼續完善相關稅收制度,提高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可以說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參考文獻
[1] 羅必良.專家為縮寫貧富差距診治開方[N].南方日報,2011—3—23.
[2] 閆坤,程瑜.促進我國收入分配關系調整的財稅政策研究[J].稅務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