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森 孔維芝
摘 要:當代社會十分注重生態環保建設,對應林業的發展建設逐漸引起關注,造林工程是提高林木覆蓋面積的主要方法,對生態改善具有積極影響,是維持當地林業建設的基礎。造林工程中較為關鍵的是苗木成活率,現階段,營林造林環節中需要充分考慮其成活比例,根據其特點充分提高造林工程的合理性,并提出對應措施建議。
關鍵詞:營林造林;成活率;林業工程;林業資源
0 引言
森林系統作為當代城市凈化空氣的主要體系,對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具有一定影響。林業是當代基礎行業之一,為了提高營林綠化能力,需要加強水源、風沙等的優化,提高生態系統的長期合理性。營林綠化工作主要是針對樹苗進行移植、修剪、養護等處理,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需要重點考慮土壤、水質、肥料和周邊環境的影響。加強對相關影響要素的優化,如控制土壤濕度、日照等,必要時需要加強造林環節中監測工作的落實,以期充分提高苗木成活比例。
1 低成活率的原因
營林施工建設中,需要充分考慮對應植樹要求、營林施工原則,苗木成活比例作為關鍵考慮因素,需要加強其土壤要求、苗木和栽植等環節的考慮,具體分析如下。
1.1 整體質量差
植樹位置差異較大,存在一定高低緩坡等狀況,部分特殊位置會存在高出其他區域40~50cm 的狀況,引起土壤、水分等無法均勻分布。一旦土壤中混入過高含量的雜質,如磚塊等,對新生長植物的危害將會較高。苗木一旦種植后,其地表溫度會發生變化,在外部水分作用下,對應侵蝕、風化作用不容忽視,同時植物的根部、莖葉等逐漸腐爛,引起內部實際支撐體積減小,無法形成穩定的支撐作用,可能發生綠化帶區域塌陷的狀況。
1.2 苗木問題
樹種質量效果差,導致苗木無法充分適應當地環境的狀況較為嚴重。苗木采購中,需要考慮其種類、高度、基徑,避免其與標準偏差過大等引起的危害。此外,苗木水分含量不足,將會導致植被發生干枯等狀況。加強采購苗期間對根系的檢測,避免傷損嚴重根系帶來的危害,避免造林工程后期管理不足引起的危害。再者,針對包裝環節進行合理控制,避免運輸環節引起的損傷等危害,降低包裝發生脫落的危害,進而導致后期成活率過低的危害發生。
1.3 栽植質量差
苗木施工中,需要進行合理的栽種處理,前期規劃不足、整地作業的質量差,將會導致后期苗木栽種環節速度慢,無法根據規劃要求實現種植操作,此外,施工作業人員的專業能力、中作態度等不足,對栽種操作的關鍵環節不進行合理重視管理,導致大風、陰雨天氣作用下,樹苗根系將會存在被沖刷的風險,若根系大部分暴露于地表,其存活率大幅下降。
1.4 后期維護管理不當
主要表現在:一是澆水不透,水過地皮濕,苗木根系沒有真正吸足水分。二是澆水不及時,苗木栽植后沒有立即澆水,或是栽植時只澆一遍水,以后沒有及時補充水分。三是沒有采取遮蔭或防寒措施。
2 提高成活率措施
2.1 根據樹種進行栽種技術選擇
苗木移植環節中,需要根據對應植物種類選取合適的方法,避免成活率過低的狀況發生。苗木移植環節中個,加強對上部枝葉的有效修剪,避免水分大量蒸發帶走營養誤會,保證其與根系的物質可維持平衡態。此外,移植時期的選取需要引起重視,如落葉期間植被總體物質的平衡性良好,對應休眠期間,水分、營養物質的耗費率相對較低,對應成活率相對較高。通常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發芽前移植最好,特別是春季發芽前移植成活率最高。落葉苗木生長期移植,要對地上部分實行強修剪,少留枝葉,移植后經常給地上部枝葉噴水,及時進行地下土壤灌溉,生長期也能移植成活。常綠苗木移植時,為了保持其冠形,一般地上部枝葉盡量少修剪,實際上地上部枝葉外表面積遠大于地下部根系外表面積,移植后水分和營養物質的供給與消耗是不平衡的。
2.2 移植時間的選擇
根據樹木生長規律,對移植時期進行合理分析,一般需要在其休眠期進行移植,如秋季10月至隔年4月。但是特殊狀況下,根據樹木種類,可隨時進行移植,一般條件允許即可進行操作。合理考慮當地氣候溫度,如北方春天天氣過冷狀況下,避免進行移植狀況。移植環節中,需要充分考慮樹苗內部水分和養料的平衡要求。根據對應樹苗的生長規律、發芽時間進行移植控制分析。一般原則:發芽早者先移,落葉先移,長綠后移,木本先移,宿根草本后移,大苗先移,小苗后移。秋季移植環節中,需要考慮苗木上部生長規律,還要合理分析根系特點和后期傷口的大小和截面狀況以及對后期成活率的影響。
2.3 苗木移植方法分析
移植方法中,需要根據生長規律、植物特點和成活率要求等進行方法選擇,一般挖坑挖穴的作業方法較為常見,對應坑穴的直徑需要不低于根系的要求。挖穴時應根據苗木的大小和設計好的行株距,拉線定點,然后挖穴。栽植濃度以略深于原來栽植地徑痕跡的深度為宜,一般可略深 2~5cm。埋土時混入適量的底肥,要把土打碎撒進穴坑,讓土進入致電根系中去,避免土體直接澆在根系表面,降低后續根系發生扁平的狀況,提高成活、生長的控制。
2.4 苗木后期養護
移植后需要對土壤成分、含水率等進行合理考慮,苗木一般是澆水后會發生一定的移動,需要充分考慮水分滲漏作用、下沉作用等狀況,根據苗木特點進行固定措施的分析,必要時需要及時回填部分土壤。根據苗木特點及時進行除草、松土處理,必要時需要采取農藥、肥料等的添加,并根據美觀要求、市政要求等進行檢修處理,提高外部形貌的合理性、美觀性。
3 結語
林業工程施工中,需要考慮森林生態系統的要求,根據綠化要求、植物特點等進行合理的成活率優化,以期實現預期營林造林的目標。根據地質條件、氣候特點等對苗木進行栽種、移植處理,充分增加作業人員的專業能力,避免人為影響導致的負面效應,以期充分提高成活率。
參考文獻
[1]畢明英.如何提高栽植苗木成活率[J].吉林農業,2012,(1):154.
[2]張建平.探討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措施[J].民營科技,2013,(6):207.
[3]趙海霞.提高遠調苗木成活率的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2,(4):88-89.
(作者單位:國有寧陵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