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一生“述而不作”,并未留下嚴格意義上的文字著述。但他個人或與弟子們的言論都被輯篡成冊,從而有了現在的《論語》。其中包含著孔子及眾人對于“仁”、“義”、“禮”等富含哲理性的言論。本文則圍繞“學”字,淺談《論語》中所蘊含的關于學習的思想主張。
【關鍵詞】:《論語》 孔子 學習觀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序》中對于《論語》的解說是這樣的:“《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篡,故謂之《論語》。”以“學而篇”為首,《論語》共分為了二十篇。雖然沒有明確某一篇是以“學”為主,但我們也不難發現,從開篇的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始,全書在字里行間流露著孔子及其門人對于“學”的思考。
“學”,無論是對于人而言,還是對于社會而言,都是一個從蒙昧無知走向文明的重要手段,無論“學”的內容是關于學問,還是做人。孔子對于學習理解,并非是如今部分人以為的“應試教育”,而是一種“修為”,也可以理解為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要想達到對道德的自我鍛煉和自我修養,學習是主導因素。
一、“學”的內容
關于學習的主要內容,孔子提到四字:“文”;“行”;“忠”;“信”。“文”就是文教,一般具體指:詩、書、禮、樂。“行”就是現在意義上的實踐,也就是“文”在生活中的實踐。“忠”就是竭盡全力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信”就是言出必行。有不少人認為這四者都是與“育人”的相關,不可看作是學習的先后順序,我想也不無道理。孔子講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人,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錢穆先生對這一句的解讀是:“弟子為學,當重德行,若一意于書籍文字,則有文滅其質之弊。但專重德行,不學于文求多聞博識,則心胸不開,志趣不高,僅亦為鄉里自好為士,無以達深大之境也。”這就明確了學問跟修養之間的關系,二者不分先后,而是互補。
二、“學”的方法
對于如何“學”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三點加以思考:
1.博學
博學并非是簡單的見識廣,而是在這些基礎上多聞、多問。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無論是君子還是其他好學之人,廣泛的學習人文知識,然后用禮儀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也就不怎么偏離正道了。在廣泛學習的前提下堅定自己的目標,不理解的要誠懇的向別人請教,同時自己也要加以思考,這樣下來離“仁”也就不遠了。孔子所說的“博學”中的多聞、多問、多見識,都是“博學”的基礎。也就是說,對與知識的探索是需要前人的經驗和自己的感覺判斷。
2.好學
孔子強調“學”是獲取知識的源泉。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一句是“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于學問,發自內心的喜愛它比懂的它要好,而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也就是說,為了愛好而學,終究不如以學為最快樂的而學。孔子弟子中,顏淵的安貧樂道,就是對“樂之者”的正確解讀。開篇中孔子也說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傅佩榮先生認為,此句可以連起來思考,認為好學有三個步驟:首先要降低物質享受的欲望,其次要在言行上磨煉及改善自己,然后虛心向良師請教。如果把目標的重心放在物質欲望上,那就再無心追求知識層面的了。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樂就在其中。在孔子看來,不僅僅是知道求學,而是能夠在求學的過程中對學習產生興趣,真正喜愛它,從而自發的從事學習。
3.“學”與“思”、“習”、“行”相結合
孔子認為從所見所聞中獲取的知識,如果不經過自己的思考就加以整理、歸納,提高到理論的層面,那么終究是紙上談兵。所以他才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由學而思,由思而學,二者互為前提,使學得的內容貫通起來,求得統一,成為理論而又能付諸實踐。程子也曾說:“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論語》開篇第一句,孔子就提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個人認為,這里的“學”,無論翻譯成學習還是學說,都不影響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對于學得的知識經常性加以復習,加深印象并長久不曾遺忘,這樣豈不愉快。冰心有一句“言論的花兒,開得愈大,行為的果子,結的愈小”。換句話講就是知行合一。孔子一方面主張“學”與“思”、“習”相結合,肯定了認識事物過程中思考和熟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提出“學”還要與“行”相結合,最終再檢驗對事物的認識。
以上雖說是《論語》中孔子所主張的一些學習方法,但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人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他重視“博學”、“好學”,但也不僅僅把學習停留在感性認識的階段,而是進一步與“思”、“習”、“行”相結合,提高到實踐層面。也就是說孔子所主張的學習過程是合乎如今我們在哲學上所講的關于認識過程的原則了。
參考文獻
[1]孔丘 《論語》 紀琴 譯注(上、下)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 2007.9
[2]李培宗 編著 《論語全解》 濟南:齊魯書社 2008.7
[3]馬千里 《論語新裁》 重慶:重慶出版社 2007.12
[4]錢穆 《論語新解》 巴蜀書社出版 1985..11
作者簡介:祖麗米熱·沙依提(1994-),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人,中央民族大學2013級哲學與宗教學學院宗教學專業本科生。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