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寫生與創作中的割裂,是中國藝術發展的一大缺陷。特別是在我們現在的教學體系中,以寫實性油畫作為學習藝術的基礎就會更直接地扼制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在我們的寫實性油畫創作中大多充斥著自然主義式的表面性模仿語言。因此,就如何進行寫生中的創造為基點進行探討,并分析創造在繪畫寫生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繪畫寫生;創造性;主動意識
油畫寫生傳入中國以后,深深地扎根于中國的藝術土壤中,許多藝術學院也將油畫寫生作為造型基礎的訓練方式。那在這樣一種環境中,如何使寫生油畫在過程中表現出更多的主觀性,使繪畫者更好的擁有一份自己的藝術個性與風格。其實就是本文要探析的寫生中的創造性。
一、客觀概述創造,解析創造意識性
創造意識是自覺地進行創造性思維,發揮創造潛能,力求產生創造性成果的思想觀念。一個人創造意識的強弱,與他的人生觀世界觀、知識結構、能力結構、思維水平密切相關,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學習和工作環境也有直接的關系。創造意識是人們在創造活動體驗、經驗和創造認識基礎上形成的對創造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覺、自發進行創造活動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人的創造意識是在創造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是在對創造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創造的需要和創造需求的存在是創造的前提,創造活動首先基于創造需求的存在和人們對創造需求的認識,創造需求的存在和對創造需求的認識是創造意識和創造意向活動發生的前提。創造意識涉及到對創造的需要、創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涉及到創造活動體驗、經驗的獲得和積累,涉及到人們在創造活動體驗、經驗和創造認識基礎上形成的對創造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覺、自發進行創造活動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創造意識是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它不是創造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是創造的前提,也是創造意識形成的必要條件。
二、寫生中的繪畫核心——意境
意境是指藝術家的主觀思想感情與客觀的自然景物或生活情景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種具有感染力的氛圍,是“我國美學思想中的一個重要范疇”、“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感情)相熔鑄的產物》”、“情與景、意與境的統一”。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先生說過:“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相對于室內作畫而言,外出寫生能夠帶給畫家新鮮和激動的感受,是一種帶有畫家真情實感的審美體驗。自然景物本不存在悲喜,但當畫家注入了自己的思想,傾入了自己的情感時,它就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觀了。被賦予了人性的自然,能令觀者感動或哭泣,歡笑或悲傷,憤怒或豪情萬丈,能引起觀者的共鳴,讓他們與畫家一道分享體驗人生的萬千滋味與情感境界。我們在落筆前,應該先仔細觀察,捕捉眼前的景物帶來的感受,不要忙于動手涂抹。細致的去感受,譬如若是幽靜的竹林,會不會將你帶入千年前文人騷客的孤寂高遠的心境?若是萬壑山岳,是不是給你一種“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悲壯豪情?若是午后明亮的原野,能不能漾起你心內溫馨的鄉情?若是神秘幽深的森林,會不會引發你孩提時的好奇?只有融入情感時,才能創造出引人入勝的意境,而意境是通過畫面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來的。立意之后,“胸有成竹”,才能根據這個意境的需要,做出對景物形象的取舍,色調的搭配,光線的調控等具象選擇。
三、用心感受自然,培養寫生創造性
創造的動機并不是為了彼此區分,區分的只是現象,并不是目標。而目標就是發現。發現首先要突破的是視覺現象,突破眼睛的局限,并不是讓拋棄繪畫者所看到的的現狀,而是分析與利用視覺現象的結果,來對事物內在本質的發覺。在寫生中,不要把眼睛看到的事物現象急于表現,要進一步觀察其事物現象的神情動態和內在。并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自然界表面好看的動植物往往含有毒素。在這個世界,都習慣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的真理,但卻不知道,我們眼睛看到的是十分有限的。
哲學家培根說,“藝術等于人加自然”。寫生中對形象的感受力是從自然中挖掘出來的。首先在寫生中用眼睛看和用心看會有極大的差異性,根本的區別就在于眼睛觀察到的是所謂的客觀性,而用心看則是看到的是主觀性,也就是視覺中的形象都要經過情感的路徑。東西方藝術雖然側重點不同,但都是在“人加自然”的范疇之中。聯系到中國的寫實性油畫,之所以強調寫生當中對真實場景中的人物我們可以全方位地感受、解讀對象的潛在運動和變化所產生的信息,在我們面對自然活體作出自我表現的聰明機智。藝術的生命之本在于創造,創造的動力來自于情感,沒有情感的調劑,再充分的知識和技巧掌握都無法提供藝術寫生中的養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創造性、所需的意境、用心去感受以外,藝術還需要表現技法,只有掌握繪畫的技法,充分自如地表達你的情感,風格自然也就能夠出現。其實在通過提高寫生創造性,也可以培養學生對形式的敏銳的感知力,把握和提煉對象的能力,并且從這種感知和把握中真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寫生對于提高學生藝術表現能力的作用。
對于挖掘油畫寫生的藝術創造力,提高油畫寫生作品的審美價值。探索強化油畫寫生中的創造意識,理解創造意識在油畫寫生中乃至繪畫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價值,使其對寫生和繪畫創作產生積極有益的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尹少淳. 創造力與美術教育[J]. 中國美術教育, 1994(2).
[2]劉電芝, 孫澤軍. 創造性及其培養[J]. 教育學報, 2001(1):18-22.
[3]樊建俊. 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性[J]. 現代農業, 2007(1):58-59.
簡介:薛嘉慧(1993-),女,山西運城人,聊城大學美術學院2016級美術專業,研究方向是油畫。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美術學院2016級美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