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楊濤明
摘要:本文結合自己多年從事聾校教育教學經驗,以所在學校學困聾生為主體進行研究,闡述了學困聾生的心理與教育研究。
關鍵詞: 學困聾生 心理 教育研究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來,怎樣讓每一個聾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成長為殘而有為的社會人,已成為我們聾教育工作者奮斗和追求的目標。
一、概念界定
有資料顯示,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組曾對“學習困難學生”做了如下解釋:
(1)學習成績長期穩定的達不到教學大綱要求的水平是學習困難學生顯著而主要的標志。(2)學習困難學生身心發育處于正常范圍之中。學習困難學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即使有一部分學習困難學生的智力水平可能偏低,但仍屬于正常范圍內。學習困難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過程也是正常的,學習困難學生心理機能不足、發展不平衡,并未達到病態程度。
(3)學習困難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①個體間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外部因素有社會、家庭、學校之分,內部因素主要有神經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之別。②個體間學習困難的表現形式和結果是不同的,反應在有的學生學習困難設計的范圍較窄,而有的人涉及面較廣。有的學生學習困難發生的時間還不長,而有的學生學習困難已積重難返,多年來學業水平總落后在全班的最后。③不同學習困難學生轉化的條件也不同,由于學習困難形成的原因和表現的深度、廣度在不同個體間有很大差異,因而為促進他們的轉化,需要尋找的突破口和施加影響的力度是不一樣的。
學困聾生首先身心發育處于正常范圍,雖然有聽力障礙,但沒有智力問題,這部分學生的最大特點及共同點就是其所擁有的知識量和學習成績不能達到聾校教學大綱要求的水平。
二、做好學困聾生的心理教育疏通工作
(1)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聾校開設的課程很多很全面,除去語文、數學、英語,還有美術、生活、理發、面點、刻瓷、計算機等等,所有課程的老師在設置課時均要滲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根據學困聾生的心理特點及現有知識水平,兼顧到教材中內含的心理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心理健康教學的教育作用,培養學困聾生的自立自強意識,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很多學困聾生對學習沒有興趣,我們可以采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多學科整合,提高學困聾生的學習興趣。聾校初三的歷史有關于從抗日戰爭勝利到國共兩黨的內戰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系列教學內容,鑒于特殊學生的先天劣勢,學生學習起來很吃力,很多學生都不愿意學習。這時候我們不妨換種學習方式,采用影片欣賞的方法,推薦的影片是《建國大業》,我們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放給學生看,相信第二天的歷史課一定上的游刃有余。再比如說聾校信息技術中的一節動畫課——制作蝴蝶。建議采用分層次教學的方法,以兼顧到不同層面的學生。上課之前先設計三個任務:基本任務、提高任務和拓展任務。讓學生任選其中一個任務完成并提交即可。有的學生選擇并完成了基本任務,提交后當堂打分,如果做得很好,這時可以讓他繼續挑戰提高任務、拓展任務;如果做的不是很好,就要進行個別輔導,幫助他將最基本的任務完成。有學生選擇并完成了拓展任務,很顯然這部分學生就是程度比較好的學生,經過打分,做得很好可推薦給全體同學,如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就進行個別輔導。教師因生而異,對癥下藥,讓所有的學生都“吃得了”、“吃得飽”、“吃得好”。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有了成就感,也就不再會有厭學的情緒。
(2)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營造有益學困聾生心理健康的環境。一定要運用好家長委員會,搭建好家庭、學校的橋梁。學校定期召集家長委員會成員召開會議,了解情況。家長代表將眾家長反映的情況報給學校,學校根據學困聾生的家庭表現制定相應的措施,并定期回訪,查看效果。比如班內有位學困生是單親家庭,母親為了供其上學早出晚歸,很是辛苦,學生自認為幫不上忙很苦惱,無心學習,當家長委員會反映了此情況后,學校立即給這位同學設立了勤工助學崗,讓其自食其力,既減輕了母親的負擔,又得到了鍛煉,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
(3)做好學困聾生的教育教學工作。 我們可以在網絡環境下開發適合聾生使用的軟件,提高特殊學生尤其是學困聾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視頻一定要有字幕。現在更多的提倡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那么對于我身邊的這個特殊群體,他們聽不到、說不出來,只能靠眼睛來看,倘若視頻沒有字幕,學生只是看到視頻中的專家、學者嘴巴不停的一張一合,卻不知道他們在表達什么意思。當然作為教師,我們完全有義務將視頻中的內容用手語翻譯給學生,但是這樣一來,浪費時間不說,學生要電腦與教師兩邊兼顧,最后的結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樣對于我們教師,也希望有字幕的配合。我們在聽一些專家的講座時,常常對一些很專業的術語感到困惑,聽不懂,不理解,但是如果有了字幕,這些來自學生、教師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現在網上有手語學習的相關資料,也有視頻,這些是我們這些教師看的,供我們學習的,但是卻沒有適合我們學生的學習軟件,我希望有一款軟件,學生可以找到任意他想了解、知道的詞語的口形,通過不斷地學習、積累,我相信我們的學生可以看懂更多人要表達的意思,不再僅僅是我們手語展示給他們的。種種舉措都可以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我們“以學生為中心”的目標,學習起來會更加的有動力。
總之,作為一線的聾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謹記“讓每一個聾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成長為殘而有為的社會人”。
參考文獻
【1】鄭芳.聾生學習困難形成的外部因素及對策研究.現代特殊教育,特殊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7-8
【2】關愛梅.聾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因素及對策探討.科技致富向導,2009.12
【3】吳高志.聾生學習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其對策.基礎教育研究,2011年9月.B版
(作者單位1臨沂市特殊教育中心 ;2臨沂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