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妮 寇小萱
摘 要:作為國家級的自主創新示范區,天津示范區將建設成為創新主體集聚區、產業發展先導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和開放創新的示范區。但相比國外以及國內的其他科技園區,天津高新區的創新發展仍面臨不少瓶頸。本文從物理技術與社會技術共同演化的視角研究了天津高新區的相關創新基礎,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物理技術 社會技術 天津高新區
中圖分類號:F27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8(b)-129-02
1 天津高新技術園區的基本布局
《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已獲得科技部等14個部委批復,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一區二十一園”正式確立。“一區”即以天津濱海高新區為核心區,“二十一園”是在15個區縣及濱海新區6個功能區建設21個分園。圍繞把天津示范區建設成為創新主體集聚區、產業發展先導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和開放創新示范區的定位,立足先進制造產業基礎優勢,天津示范區將打造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四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加快先進制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轉型,打造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引領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創新中心。
天津高新區經濟總量保持不斷增長的態勢。2017年的第一季度,高新區的各項經濟指標表現良好,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41.5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到436.29億元,增長19.2%;固定資產投資量達到66.2億元,增長11%。核心區華苑產業區主要經濟指標已連續10年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天津高新區內企業規模和實力不斷增強。天津高新區因為具備較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多家世界級企業進入高新區投資,除美國微軟公司、德國西門子集團、日本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日本電氣株式會社等知名企業外也吸引了一大批業內的領先企業。
2 天津科技園區產業創新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產業結構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天津濱海高新區第一、第二、第三次產業占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0.5%、62.5%、36.9%,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2%、16.4%、13.6%。第二產業比重仍然是重頭,這一比例高于天津市的47%,相對而言現代服務業的比重及增長速度都不及工業。
2.2 高新技術產業仍需要大力發展
作為國家級的自主創新示范區,天津高新區承擔著“創新主體集聚區、產業發展先導區、轉型升級引領區和開放創新的示范區”的角色。在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行業承擔著區域性的引領作用。國家也要求天津高新區能進一步加快先進制造業向智能化、服務化轉型的進程,并著力將天津高新區打造成為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和產業創新中心。作為核心區的濱海高新區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創新研發基礎,但高新技術占濱海新區的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仍然偏低。
2.3 創新意識不足
與中國南方的發達地區相比,地處北方的天津地區,天津民眾的思想觀念不夠開放,市場經濟意識不足。同時,商業意識的缺乏也導致天津地區比較缺乏草根經濟發展的土壤。另外,相關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不足,行政部門的利益意識以及各部門與地區割據,不利于市場機制的運行。 這些都導致本地區內部缺乏彼此經濟聯系。
2.4 “化工圍城”困擾產業升級
濱海高新區目前將重點放在發展新興產業,包括智能裝備制造業核心企業群、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遠程醫療和大健康產業等??傮w上,地區發展瞄準世界產業前沿趨勢,以培育產業生態為主線,加強平臺建設,項目集聚效應不斷顯現。與此同時,濱海新區的化工產業的工業總產值仍占有較高的比重。在濱海新區的工業總產值排前五位的行業中有一半以上屬于化工相關產業。“化工圍城”已經成為困擾濱海新區及整個天津發展的主要瓶頸。
3 基于物理技術與社會技術共演化的天津科技園區創新發展分析
3.1 物理技術與社會技術的基本內涵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理查德·R·尼爾森( Richard.R.Nelson)與英國克里斯托弗·弗里曼首先提出國家創新體系理論,為詮釋科技、經濟關系,推動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理論范式與政策工具。尼爾森認為,經濟活動的進行通常需要兩類技術,一類是對任何勞動分工意義相同的部分,即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技術”,可稱作“物理技術”; 另一類是勞動分工以及分工之間的協調模式,可稱為“社會技術”?!吧鐣夹g”不等同于“制度”,“制度”是“社會技術”的一部分,是“社會技術”的一個重要子集?!吧鐣夹g”相對于“制度”的優越性在于,它的內容廣泛,很多上升不到“制度”層面但對協調分工具有重要意義的行為模式可以納入“社會技術”的范圍,因而“社會技術”概念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是一個具有開放結構體系的概念。另外,“制度”是一個不連貫的概念,而“社會技術”是一個與“物理技術”一樣具有連貫性的概念,可以用來對經濟活動過程進行連續性的分析。“社會技術”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產業商業模式、政策法規和社會氣質。“社會技術”不僅具有層次性,而且與“物理技術”還存在共演化的關系。
3.2 天津科技園區的創新發展分析
縱觀世界各大科技園區的創新與轉型無不是物理技術與社會技術交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結果。通過分析天津在物理技術和社會技術的現狀和共演化特性,可以為我們尋找未來該地區科技園區創新發展路徑的重要依據。
3.2.1 物理技術方面
天津擁有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NSCC-TJ),該中心是以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信息技術領域“高效能計算機及網格服務環境”重大項目“千萬億次高效能計算機系統”研制成果為基礎構建的國家級超級計算中心。中心擁有目前世界上運算速度最快之一的“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天津超算中心的建立與運行構建了天津地區信息技術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合作構建天津“中國智能制造(工業4.0)戰略示范和應用中心”,研究解決企業在轉型升級和提升競爭能力方面面臨的各種問題。
3.2.2 社會技術方面
首先,在園區品牌戰略方面。2014年12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支持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要求“天津高新區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天津創新資源集聚和開發開放優勢,積極開展創新政策先行先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著力研發和轉化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把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成為創新主體集聚區、產業發展先導區、轉型升級引領區、開放創新示范區”。圍繞這一要求,天津高新區已明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的園區戰略定位。
其次,產業發展戰略方面。圍繞“一區二十一園”,天津的各科技分園區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產業發展定位:華苑核心區培育形成了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為代表的創新型特色產業集群;北辰科技園成為國家級高端數字裝備產業化基地;南開科技園構建面向全市的科技服務體系與服務平臺;武清科技園打造天津承接北京高新技術企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新城;塘沽海洋科技園著力建設國家科技興?;睾桶踩畔a業基地,平臺相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再次,在社會氣質方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如今在中國社會中已經形成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強調其大眾性、開放性等特征,能為中國經濟的創新發展提供支撐,也將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最后,天津地區面臨“化工圍城”與產業升級的挑戰。2015年8月12日,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據估計該事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或達700億元,另外還有其他的隱性影響。天津濱海新區是首批國家級新區之一,第二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伴隨著天津港作為“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天津自貿區的正式批復與落地等大事,“天津港爆炸事件”引發了天津地區政府與公眾對“化工圍城”的再思考,合理統籌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比例,引導環保安全的產業模式,實現天津地區總體的產業升級即是政策重點,也成為了民心所向。
3.2.3 物理技術與社會技術共演化
首先,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創新天津地區的產業商業模式。信息化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突出特點,互聯網早就成為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互聯網的發展也改變了產業創新的主旨和主流方式,提升了創新的速度,增加了產業創新的內容。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推動融合創新,重塑商業模式,而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也必將在今天的園區創新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承載作用。
其次,以“雙創”為契機,促進園區自主創新發展??萍紙@區的創新發展離不開區域的創新勢態,離不開園區中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在國家倡導“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契機下,天津的科技園區應充分利用國家級自創示范區的政策優勢,促進園區的自主創新發展,保障創新成果順利轉化,鼓勵創新創業,推動社會力量在園區建設發展各類創新型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
再次,關注為技術人員設置的“創新空間”。引導新興科技產業發展,對新興科技產業重點扶植、重點發展,引導大眾的高科技導向創新,促進園區經濟在深層次上轉型升級。另外,要推進園區產業的“互聯網化”發展。園區管理要理解產業“互聯網化”的內涵與實質,幫助園區已有傳統行業的順利轉型。而產業自身更要積極主動的探索產業“互聯網化”的要求,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軟硬件升級、觀念提升等加快自身“互聯網化”的進程。
最后,地區升級產業結構,發展環保安全高新技術。“天津港爆炸事件”后,天津地區對于安全環保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從天津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石油化工產業在全市工業產值中比重很高,短期內相關產業仍將是天津地區的重要產業力量,“化工圍城”的現象短期內還將存在,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升級產業結構。充分利用自主創新的技術優勢及園區的便利政策,推進高新技術的轉化,尤其是針對石油、化工等產業,通過園區相關鼓勵政策大力發展提高產業安全水準和環保指數的高新技術,促進周邊相關產業結構升級,扶持新能源環保項目。
4 結語
為更好地促進科技園區的發展,必須加強園區創新能力的培育。圍繞物理技術與社會技術的共演化進程能促進天津高新區的創新發展,加強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帶動,并為國家整體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助力。
參考文獻
[1] 沙德春.科技園區轉型機制研究——物理技術與社會技術共演化的視角[J].科學學研究,2016(1).
[2] 解佳龍,胡樹華,王利軍.高新區發展階段劃分及演化路徑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6(3).
[3] 張拓宇.天津市中心城區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思路研究[J].天津經濟,2015(9).
[4] 劉麗莉.天津先進產業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 2016(23).
[5] 遲紅剛,徐飛.從技術創新到社會技術系統轉型——工業革命先導產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歷史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4).
①基金項目:天津市科技計劃項目(14LZLZLZF00007),天津市社科項目(TJGL16-029)。
作者簡介:趙春妮(1980-),女,漢族,碩士,天津商業大學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企業管理、消費者行為方面的研究;寇小萱(1964-),女,漢族,博士,天津商業大學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研究。